原道

原道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1]?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2],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3];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4]:此盖道之文也[5]。仰观吐曜,俯察含章[6],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7];惟人参之,性灵所锺,是谓三才[8]。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9]。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10],自然之道也[11]。傍及万品,动植皆文[12],龙凤以藻绘呈瑞[13],虎豹以炳蔚凝姿[14];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15];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16]。夫岂外饰,盖自然耳[17]。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18];泉石激韵,和若球锽[19]。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20]。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欤[21]

人文之元,肇自太极[22],幽赞神明,《易》象惟先[23]。庖牺画其始,仲尼翼其终[24]。而乾坤两位,独制《文言》[25]。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26]!若乃《河图》孕乎八卦,《洛书》韫乎九畴[27],玉版金镂之实,丹文绿牒之华[28],谁其尸之?亦神理而已[29]。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30],炎皞遗事,纪在《三坟》[31],而年世渺邈,声采靡追[32]。唐虞文章,则焕乎始盛[33]。元首载歌,既发吟咏之志[34];益稷陈谟,亦垂敷奏之风[35]。夏后氏兴,业峻鸿绩[36],九序惟歌,勋德弥缛[37]。逮及商周,文胜其质[38],《雅》《颂》所被,英华日新[39]。文王患忧,繇辞炳曜[40],符采复隐,精义坚深[41]。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制《诗》缉《颂》,斧藻群言[42]。至夫子继圣,独秀前哲,镕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43];雕琢情性,组织辞令[44],木铎起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45],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矣[46]

爰自风姓,暨于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训[47],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48],取象乎河洛,问数乎蓍龟[49],观天文以极变,察人文以成化[50];然后能经纬区宇,弥纶彝宪[51],发挥事业,彪炳辞义[52]。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53],旁通而无滞,日用而不匮[54]。《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55]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迺道之文也[56]

赞曰[57]:道心惟微[58],神理设教。光采玄圣,炳耀仁孝[59]。龙图献体,龟书呈貌[60]。天文斯观,民胥以效[61]

注释:

[1]这是对“文”的实质的一个重要说明,其关键是在对“德”字的理解上。《文心雕龙》的旧注一般对它没有作什么注释。范文澜《文心雕龙注》:“按《易·小畜·大象》‘君子以懿文德’。彦和称文德本此。”范注以儒家德教来释“德”字,然此处之“德”,指的是“文”和天地并生之特点,以“文德”释之不确。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德,指功用或属性,如就礼乐教化说,德指功用;就形文、声文说,德指属性。就形文、声文说,物都有形或声的或属性;就情文说,又有教化的功用。文的属性或功用是这样遍及宇宙,所以说‘大矣’。”这个解释也不妥,说形文声文的形或声属性,并未涉及其本质,仅指其外在表现形式;说情文有教化功用,则与范注“文德”说接近,系指内容而言,与形文声文亦不统一。陆侃如、牟世金《文心雕龙注释》中释“德”字为“意义”,把这一句译为“文的意义是很重大的。”其实,没有把“德”字的含义反映出来。刘勰原意是:“文之为德”,其意义是很重大的。从《原道》篇的基本思想来看,这个“德”是“得道”的意思,指“人文”和天文地文一样,作为道的体现,其意义是非常大的。

[2]玄黄,指天地。玄,赤黑色。《周易·坤·文言》:“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此以天地的颜色代指天地。色杂,指天地未分之时。《淮南子·天文训》:“天圆地方,道在中央。”《大戴礼记·曾子天圆》:“天道曰圆,地道曰方。”《淮南子·兵略训》:“夫圆者,天也;方者,地也。”体分,指天地形成,互相分开。

[3]璧,圆形的珍贵玉器。《说文》玉部:“璧,瑞玉圜也。”叠璧,本指日月像重叠的璧玉,但非谓二者重叠,而是指二者相继而出。《尚书·顾命》:“宣重光。”陆德明《经典释文》引马融注:“日月星也。太极上元十一月朔旦冬至,日月如叠璧,五星如连珠,故曰重光。”《庄子·列御寇》:“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垂,出现。《周易·系辞》:“天垂象,圣人则之。”丽,附着。丽天,附着于天。《易·离》彖辞:“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孔颖达正义:“丽,谓附着也。”

[4]焕绮,光彩绮丽。《论语·泰伯》:“焕乎其有文章。”何晏集解:“焕,明也。”铺,陈列。《小尔雅·释诂》:“铺、敷,布也。”理,指文理脉络。理地,即地理,《周易·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孔颖达正义:“天有悬象而成文章,故称文也;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条理,故称理也。”理地之形,指大地的山川原野分布极有条理,构成美丽的文采。《周易·系辞上》:“在地成形。”韩康伯注:“形,况山川草木也。”

[5]指上述天文、地文皆为道之文,是自然之道所体现的美的表现形式。

[6]吐曜,发出光辉,此指天文。魏明帝《山阳公赠册文》:“乾精承祚,坤灵吐曜。”刘熙《释名·释天》:“曜,耀也,光明照耀也。”含章,包含文采,此指地文。《周易》坤卦六三爻辞:“含章可贞。”王弼注:“含美而可正。”《周易·系辞》:“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

[7]高卑,高低,指天地。《周易·系辞上》:“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孔颖达正义:“天以刚阳而尊,地以柔阴而卑。”两仪,即天地。《周易·系辞》:“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8]参,叁,人与天地相配而为三。《礼记·孔子闲居》:“三王之德,参于天地。”郑玄注:“参天地者,其德与天地为三也。”性灵,人的灵性。锺,凝聚,聚集。三才,即指天、地、人。《周易·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9]五行,木、火、水、金、土。秀,指精华。人为五行之精华凝聚而成。天地之心,指人为天地万物的核心。《礼记·礼运》篇:“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

[10]此心即指人,人与万物之别,即在人是“性灵所锺”的“有心之器”。人产生后就有了语言,也就有了用语言文字写的文章,也就是“人文”。

[11]自然之道,这里指自然的规律和原理。黄侃《文心雕龙札记》:“案彦和之意,以为文章本由自然生,故篇中数言自然,一则曰:‘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再则曰:‘夫岂外饰,盖自然耳。’三则曰:‘谁其尸之,亦神理而已。’寻绎其旨,甚为平易。盖人有思心,即有言语,既有言语,即有文章,言语以表思心,文章以代言语,惟圣人为能尽文之妙,所谓道者,如此而已。此与后世言文以载道者截然不同。”

[12]傍,当为“旁”,广也,扩也。万品,万物。此两句言推广和扩大而言及万物,则所有的动物和植物皆有文采,皆有其美的表现形式。

[13]藻绘,艳丽的文采,指龙凤均有美丽的外形和皮毛。《论衡·书解》篇说:“龙鳞有文,于蛇为神;凤羽五色,于鸟为君。”呈瑞,呈现出吉祥的样子。

[14]炳蔚,光彩繁茂。《周易·革·象辞》:“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君子豹变,其文蔚也。”毛奇龄《仲氏易》引王湘卿云:“虎文疏而着曰炳,豹文密而理曰蔚。”凝姿,凝聚成壮丽的姿态,指其色彩斑斓的毛色。

[15]雕色,自然形成的美丽色彩。逾,超越。画工,指人工绘画的色彩。

[16]贲,本为“饰”之意,《周易·序卦》传:“贲者,饰也。”此是自然装饰之意。华,花也。锦匠,织锦之工匠。此句意为:草木自然装饰的花朵是最美的,远远超出织锦工匠绣出的花草。

[17]此谓内在自然本色之美比外在人工雕饰之美要高得多。

[18]林籁,风从林木间的空隙吹过所自然发出的声音,有如庄子所说的天籁。结响,形成声响。竽,和笙相似,有三十六簧。瑟,和琴类似,有二十五或五十弦。

[19]激韵,泉水冲击石块所产生的声韵。和,不同声音和谐配合所形成的乐音。《说文》谓:“球,玉磬也。”“锽,钟声也。”

[20]章、文,皆为文采之意。上句指形文,即龙凤虎豹之瑞姿,云霞草木之妙奇。下句指声文,即林籁泉石之自然声韵。

[21]无识之物,指无知觉、无意识之物。有心之器,指有思想、有灵魂的人。器,指形体。刘勰显然认为“人文”所具有的文采,要远远高于动植等物的文采。

[22]“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之文即为“人文”。元,指人文之起源。太极,本指天地未分时的混沌元气。《易·系辞》:“是故易有太极。”孔颖达正义:“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李翱《杂说》:“日月星辰经乎天,天之文也;山川草木罗乎地,地之文也;志气言语发乎人,人之文也。”刘勰此处所说之“太极”实即指下文之《易》象,也即是八卦。“肇自太极”和“《易》象惟先”同义。

[23]幽赞,深明也。神明,即神灵也。此谓《易》象乃神灵给予人类的启示。《周易·说卦》:“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韩康伯注:“幽,深也。赞,明也。”可与下“《河图》孕乎八卦,《洛书》韫乎九畴”相参。

[24]庖牺,即伏羲。《易·系辞下》:“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谓伏羲画八卦,而孔子作《易传》(十翼),而将神明之意志昭示于天下。

[25]乾卦为天,坤卦为地,天地定位,故此两卦下均有“文言”,以阐说这最重要两卦的意义。孔颖达《周易正义》说:“《文言》者,是夫子第七翼也。以《乾》《坤》其《易》之门户邪?其余诸卦及爻,皆从《乾》《坤》而出,义理深奥,故特作《文言》以开释之。”

[26]人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故“人文”亦为“天地之心”,所以也必然具有文采。

[27]《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汉书·五行志》:“刘歆以为虙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雒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

[28]玉版金镂,玉版上嵌有金字。丹文绿牒,绿色的版上有红字。《尚书中候·握河纪》:“河龙出图,洛龟书感,赤文绿字,以授轩辕。”《诗纬·含神雾》曰:“刻之玉版,藏之金匮。”

[29]尸之,主宰。《诗·召南·采》:“谁其尸之?有齐季女。”毛传:“尸,主。”神理,神灵的意志和原理。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李善注:“神理犹神道也。《周易》曰:‘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

[30]最初的文字是模仿鸟迹而创造的,它代替了用结绳记事的没有文字的历史。《周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许慎《说文解字序》:“黄帝之史苍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作书契。”孔安国《尚书序》:“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炳,昭彰显明。《说文》:“炳,明也。”

[31]炎,炎帝,即神农氏。皥,太皥,伏羲氏。孔安国《尚书序》云:“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

[32]渺邈,久远。声采,声音和文采。靡追,无法考察和追究。

[33]唐虞,唐尧、虞舜。《论语·泰伯》:“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焕,鲜明有光彩。文章,这是指广义的文章,相当于“文化”的概念,包括一切典章制度。

[34]元首,指舜。《尚书·益稷》记载舜作歌云:“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

[35]益稷,指舜的臣子伯益和后稷。陈谟,叙述治国的谋略。垂,流传。敷奏,臣下向皇帝进言的风度。《尚书·舜典》:“敷奏以言,明试以功。”孔传:“敷,陈也;奏,进也。诸侯四朝各使陈进治礼之言。”四朝:诸侯四岳朝会,或谓四年一朝。

[36]夏后氏,即夏禹。业峻鸿绩,即业峻绩鸿,指事业和功绩。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云:“案业、绩同训功,峻、鸿皆训大。”

[37]九序,指九种功业,皆有秩序。《左传·文公七年》云:“九功之德,皆可歌也,谓之九歌。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勋德,功德。弥缛,更加繁盛而有文采。刘向《说苑·修文》篇云:“德弥盛者文弥缛。”

[38]逮,及也,逮及商周,发展到商周。文胜其质,商周之文在文采上超越了殷商之质朴。《礼记·表记》:“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

[39]所被,影响所及。英华,风采(包括内容和形式),日新,日新月异。

[40]文王,周文王。患忧,文王为西伯侯时,曾被殷纣王囚禁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周易·系辞下》:“《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史记·太史公自序》:“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繇辞,指周易的卦辞和爻辞。传说文王演《易》,把八卦两两相配,演化为六十四卦,并撰写卦辞和爻辞。炳曜,发出夺目的光彩。

[41]符采,玉的文采,这里比喻文王所作卦爻辞的文采。复隐,指卦爻辞含蓄丰富的意义。精义坚深,指卦爻辞的寓意深刻精确。

[42]重以,再加上。公旦,周文王之子周公,名旦。振,发扬,振兴。徽,美。徽烈,美好的功业。制,创作。缉,编撰。指周公在整理和创作《诗经》方面的业绩。据《毛诗》《尚书》《国语》《吕氏春秋》等书记载,《诗经》中的《七月》《鸱鸮》《时迈》《常棣》《文王》《清庙》等均为周公所作。斧藻群言,是指周公在整理加工古典文献方面的功绩。扬雄《法言·学行》篇:“吾未见好斧藻其德,若斧藻其楶者。”李轨注:“斧藻,犹刻桷丹楹之饰。”

[43]夫子,孔子。继圣,指继承周公的事业。秀,特异,超越。前哲,指文王、周公等。镕钧,陶铸。指孔子对六经的融会贯通和整理修订。金声玉振,说明孔子完成对六经的加工和对它意义的阐发。《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犹作乐者集众音之小成,而为一大成也。成者,乐之一终,《书》所谓‘《箫韶》九成’是也。金,钟属;声,宣也;玉,磬也;振,收也。此言圣德全备,如作乐之以钟发声,以磬收韵,集音之大成也。”

[44]雕琢情性,即陶冶性情。组织辞令,撰写有文采的文章。詹锳《文心雕龙义证》云:“按‘情性’,元刻本、两京本,俱作‘性情’,《御览》亦作‘性情’,为是。‘雕琢性情’犹陶冶性情,指修身言,‘组织辞令’,指修辞言。”

[45]木铎,以木为舌的大铃。先秦儒家宣传政教时摇木铎。《尚书·胤征》:“遒人以木铎巡于路。”孔安国传:“木铎,金铃木舌,所以振文教。”《论语·八佾》:“仪封人出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孔安国注曰:“木铎,施政教时所振也。言天将命孔子制作法度以号令于天下。”席珍,儒者有珍贵的道德学问,可以从容席上,流播万方。《礼记·儒行》:“哀公命席,孔子侍,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正义:“席犹铺陈也。珍谓美善之道,言儒能铺陈上古尧舜美善之道,以待君上聘召也。”

[46]这两句是说:孔子对六经的整理,使之体现了天地的辉光,与日月同耀,并启迪了百姓,使他们目聪耳明,能充分理解六经所蕴涵的义理。

[47]此四句中,“风姓”即“玄圣”,指伏羲。唐司马贞《三皇本纪》:“太皞庖牺氏,风姓。”庖牺即是伏羲。“孔氏”即“素王”,指孔子。《北堂书钞》卷五二引《论语谶》:“子夏曰:仲尼为素王。”《汉书·董仲舒传》:“孔子作《春秋》,先正王而系万事,见素王之文焉。”《论衡·超奇》篇:“然则孔子之《春秋》,素王之业也。”“创典”,指伏羲画八卦;“述训”,指孔子整理六经。本篇上文说:“幽赞神明,《易》象惟先。庖牺画其始,仲尼翼其终。”

[48]这里“道心”即是“神理”,既是自然之道的内在真理,又是神明意志的真实体现。《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圣人从撰述六经而把宇宙的“道心”展示于文章中,运用神明的启示来教化百姓。“敷章”,撰写有文采的辞章。《周易·观卦》彖辞:“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

[49]取象,取法。河洛,指河图、洛书。数,指命运。蓍龟,占卜用的蓍草和龟甲。

[50]《周易·贲卦》彖辞:“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云:“日月星辰为天文也。”人文,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各种文化古籍。

[51]经纬,指经线和纬线的交错,治理的意思。区宇,疆域,这里指国家。弥纶,综合阐述。彝宪,经常的法度。《周易·系辞上》:“《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孔颖达正义:“弥谓弥缝补合,纶谓经纶牵引。”

[52]《周易·系辞上》:“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易·坤·文言》:“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彪炳,辉煌,指文采焕发,使辞义鲜明。

[53]此两句谓宇宙的自然之道是借助于圣人的理解阐述而发之于文章,圣人也因为天文、人文,而明白了宇宙的自然之道。

[54]滞,停滞、不流通。匮,匮乏,缺乏。

[55]见《周易·系辞上》。孔颖达正义:“鼓谓发扬,天下之动,动有得失,存乎爻卦之辞,谓观辞以知得失也。”此处所谓“辞”,原指爻辞,这里引申为文辞。

[56]迺,即“乃”。

[57]赞,明,说明、总结。

[58]微,微妙。

[59]炳耀,本篇上文云:“繇辞炳曜。”仁孝,指儒家的仁义道德思想。《论语·学而》:“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60]龙图献体,黄河里的龙献出八卦图。龟书呈貌,洛水里的龟献出赤文篆字的书。

[61]天文,指河图洛书。《诗·小雅·角弓》:“尔之教矣,民胥效矣。”郑玄笺注:“天下之人皆学之,言上之化下,不可不慎。”《尔雅·释诂》:“胥,皆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