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田汉

第二节 田汉

内容提要

田汉是中国现代戏剧最早的奠基人之一,杰出的戏剧家、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词作者。

田汉的话剧创作成果丰硕,终其一生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前期剧作(1919—1925)。《咖啡店之一夜》(成名作)和《获虎之夜》(早期代表作),均为爱情悲剧。一写城市,一写乡村,情调都较低沉、感伤,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第二阶段,转换期的剧作(1927—1930)。采用多种手法,试验不同流派。社会剧:《苏州夜话》和《名优之死》,作为浪漫主义抒情诗人式的剧作家向着现实主义方向的逐步靠拢,体现他用艺术暴露人生的黑暗面的创作意愿。在艺术上,《名优之死》最成熟,它的出现标志着田汉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确立。象征剧:《南归》和《古潭的声音》,浪漫主义情思与象征主义表现手法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他使生活艺术化,把人生美化、诗化的创作意愿。第三阶段,左联时期的剧作(1930—1937)。创作的成熟期。作品共同特征:取材现实,反映了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和国内社会生活的动乱,作品大多洋溢着昂扬的意气,以激情和气势取胜。如《梅雨》和《回春之曲》。第四阶段,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剧作(1937—1949)。《丽人行》为代表作品,大胆打破话剧格式,各场间设“报告员”登台致词。第五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话剧《关汉卿》达到他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教学建议

1.刘方政先生《田汉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文将20世纪的田汉研究分为三个阶段予以回顾与总结:感悟式的评论居多而缺乏理论的深度(1926—1949);以社会学的研究取胜而审美观照不够(1950—1965);1979年至2000年出现了两个爆发期和一个平稳进行期,形成了较为繁荣的局面:研究领域的拓宽,理论色彩的加强,有一定深度的论著相继问世。为使田汉研究更加深入、获得突破,文章提出了田汉研究应该给予重视的五个方面。应认真阅读该文,给出自己的见解。

2.对田汉不同时期代表剧作进行细读。

3.参阅评论摘要2,分析《获虎之夜》的艺术特色。

4.对田汉20世纪20年代剧作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融为一炉、交相辉映的特点加以理解。

精读作品

田汉:《获虎之夜》《名优之死》《关汉卿》

评论摘要

1.田汉在戏剧创作的道路上,曾受过莎士比亚、歌德、席勒、易卜生、梅特林克等不同流派的戏剧与惠特曼、魏尔伦、爱伦·坡、波特莱尔等不同流派诗歌的影响,但他又不是全盘接受,而是博采众长,从而成了一位善于在戏剧创作中抒发情感的能手。田汉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而在抒情时,他不是脱离现实孤立地表现自我,而总是眼睛看着现实,心里想着现实,于是他的笔下也就联系着现实。……几十年来他的身份与地位不断发生变化,但他总是以极大的精力关注着现实,坚持创作。在前期,田汉在民主主义思想指导下,粪土权门,歌颂觉醒者,鞭挞庸俗,追求理想。在后期,除了《十三陵水库畅想曲》外,都侧重于表现古代的生活,属于新型的历史剧。田汉在这些剧作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处理题材,既写出了人物的历史感,又写出了人物的时代感,这样就使他笔下的人物具有了新的骨架、新的血肉、新的生命、新的思想。

韩日新:《试论田汉的戏剧创作》,载《文艺理论与批评》,1993(1)。

2.田汉前期剧作的浪漫主义的特色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强烈的主观抒情性。他的剧很像诗,或者说极富诗意。不管作品的人物身份如何,其背后总有一位抒情主人公存在着,向读者、观众袒露真情,直抒胸臆,用火样的感情影响打动读者观众……

第二,传奇色彩。田汉的浪漫剧创作富有想象力,极富传奇性,情节虽不复杂但较奇特,多数剧本所写的都不是日常常见的事件,而是少有的事件……

第三,开放式的结构。这是浪漫主义追求形式自由的必然结果。田汉的剧作具有自然流畅的特点,时空安排比较自由,主要人物事件放在幕前,其他放在幕后,次要人物事件通过对话叙述出来,给人以听故事之感……

第四,诗化的语言。田汉剧作的诗意和抒情性同他的语言关系极大。他的许多剧本的语言,是可以当作抒情诗朗诵的,尤其是人物的独白,尽管是散文体,仍具有诗意。此外,田汉还喜欢剧中加诗……有的还加上歌曲。

孙庆升:《中国现代戏剧思潮史》,40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认识田汉的艺术道路,首先值得注意的就是他所特有的那一种一以贯之的“开放型”的文化心态,这一点对中国戏剧的现代化十分重要。近代许多先进的文人大都具有这样的心态,但是“开放型”文化心态体现在田汉身上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敢于和乐于接受西方文化与一切外来文化的挑战,对世界上各种新的文化信息特别敏感,并能迅速做出反应;二是对各种不同的文化潮流有一种兼容并包、择善而用的宽广的胸怀与开阔的视野。……田汉的才华是与他本身的巨大的人格力量紧紧结合在一起的。这种人格力量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他从艺而不拘于艺,观察艺术的立足点站得很高。尽管他早年曾迷恋过“纯艺术”“艺术至上主义”的口号,其实他从来就没有离开社会历史看艺术。第二,虽然田汉的“运动”说蕴涵着不少的政治激情与社会责任感,但也是“在野”艺术运动的倡导者,绝无丝毫的“媚官”意识,决不与“官府”合作。一贯的自觉的“在野”精神说明田汉是一位真正具有现代民主意识、属于人民大众的艺术家。第三,田汉身上再一个闪光点,就是他那种惊人的苦干精神。田汉的吃苦精神堪称中国文化人的代表,尤其是堪称中国剧人的代表。第四,崇实、唯善、求美的诗人气质大大地增强了田汉的人格。

董健:《田汉论》,载《南京大学学报》,1998(1)。

4.《获虎之夜》是田汉早期优秀的独幕话剧,也是中国现代话剧早期的代表作。剧本通过一个贫穷青年与富裕猎户女儿恋爱的悲剧故事,表现了“五四”时代呼吁婚姻自由的反封建主题。

剧中男女主人公相恋,并且订了婚,但男主人公家境败落,女家退婚,将女主人公另许富家。在女主人公出嫁前夜,男主人公在女家附近悲伤地徘徊,不幸误中捕虎的绊索,被击伤作为“获虎”抬入女家。女主人公仍然热恋负伤的男主人公,但她争取婚姻自主的斗争终于失败,绝望的男主人公自杀。男女青年因婚姻不自主而殉情的故事,在文学作品中很多,结构都比较单纯。本剧作者别出心裁,以“获虎”的情节赋予故事以传奇色彩,增强了戏剧性;同时,在一个场景、一个短时间之中,集中地展开所有的矛盾冲突,并在尖锐的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从而使剧本情节紧张、结构紧凑,成功地表达了反封建意识、高歌个性解放的主题思想。

夏传才:《中国现代文学名篇选读》,560页,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5.《名优之死》要算是现实社会题材的作品中,田汉最成功的作品之一,而其意义还在于它也是田汉自由浪漫主义转向诗化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以大京班后台为背景,写一名角和名角所爱的女伶,与捧这女伶的劣绅之三角的战斗,艺术与爱胜利乎?”这要算是田汉写起来轻车熟路的生活与情感的内容,将对黑暗生活的诅咒、对社会恶势力的抨击、对艺术受摧残遭凌辱的现实的控诉、对艺术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风亮节的赞颂,都极自然地组织在戏剧性的人物关系构成、事件和场面当中。结构上显得生活化、饱满充实与集中紧凑。……另一方面,《名优之死》避免了他常犯的结构、剧情安排上的“太机巧”“太随意”的毛病,而显得细针密线,行动发展迅速、冲突集中了。而且在利用音响效果渲染环境、衬托人物心境方面,在运用“戏中戏”的手段方面,也相当精湛。

田本相等:《田汉评传》第十章《如诗的吟诵》,146~147页,重庆,重庆出版社,1998。

泛读作品

田汉:《苏州夜话》《回春之曲》《南归》《丽人行》《忆江南》

评论文献索引

邓兴器.先驱者之路——田汉戏剧生涯述评.中国话剧艺术家传(第1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

韩日新.开拓·发展·收获——1928—1986年田汉研究述评.文学评论,1988(3).

朱寿桐.论田汉的波希米亚式戏剧风格.文学评论,1998(3).

丁涛.走近、走进田汉——读解田汉早期剧作.戏剧,1999(1).

谢雍君.抗战时期田汉戏曲理论和创作再探讨.戏剧文学,2003(3).

曾宪林.论田汉早期对话剧民族化的探索.艺术百家,2006(2).

齐亚敏.论田汉早期戏剧的矛盾情结.戏剧文学,2006(5).

杨润秋.《名优之死》的隐喻结构:性别权力和社会权力抗衡的悲剧.艺术广角,1998(3).

顾岩.现实主义?新浪漫主义?——《获虎之夜》剧作美学风格的辨析.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7(2).

李应霞.田汉戏剧创作的艺术成就.戏剧文学,2006(7).

拓展练习

1.怎样评价田汉早期的浪漫剧,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大体上有两种倾向:一是过于看重感伤颓废情绪,倾向于否定;二是着重于现实性的考虑,倾向于肯定。孙庆升先生认为田汉早期创作既有唯美感伤成分,又有反抗现实成分。田汉的浪漫主义剧像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一样都是有现实性的,他的主观感受中凝结着同时代人,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切身感受,反映着他们的苦闷彷徨和探索,即使是感伤,也是时代的感伤,是时代病的反映。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

2.田汉从一个初窥剧苑的习作者到中国剧坛的盟主,他的胸中始终贯穿着一条红线,即“Violin and Rose”情结。“这个情结的内核是是对自由、民主、光明的追求,是‘人道主义’之火的燃烧。”这个情结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试论析在《名优之死》中的具体表现。

————————————————————

(1) 庄浩然:《现代戏剧建设》,159~160页,北京,教育出版社,1997。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