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金宝:西藏让我更快地走向成熟

寿金宝:西藏让我更快地走向成熟

人物名片 寿金宝,北京大学法学院2007届硕士毕业生。2007年赴西藏自治区工作。

寿金宝选择去西藏工作实际上经历了一个过程,在他求职开始的时候其实也没有想到会去西藏工作,和许多面临毕业为求职奔波的毕业生一样,寿金宝采取的也是广泛撒网的战略。在北大就业指导中心网站上看到西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的招聘启事,他就试着投了简历,“当时也没有太多考虑,就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经过层层面试、笔试,寿金宝最终被录取了。

尽管自己投简历的时候并没有想很多,只是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自己应该去试一试,但当机会将真正变成现实,准备签三方协议的时候,寿金宝心中不免还是有一番斗争,毕竟西藏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一个偏远而陌生的地方。去西藏最大的挑战就是自然环境、高原缺氧,另外要想在这里工作就必须适应西藏的文化环境,藏族人民大多信仰佛教,佛教在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浓郁的宗教文化和习俗与内地有很大不同。

最终,寿金宝选择了去西藏工作。“我觉得促使我做出这样的决定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国家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尤其是青藏铁路修好之后,西藏的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更加快速的阶段,这次西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来北大招聘,也是区党委办公厅十多年来第一次招人,主要领导都非常关心和重视,这无疑为毕业生们提供了一次极好的机会;二是我个人在求职过程中其实也遇到很多单位愿意聘用我,有律师事务所,也有公司,而我自己觉得我的性格和爱好比较适合去政府机关发展,尽管西藏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可能比内地要艰苦,但我的适应能力还是比较强的,我觉得自己能够迎接西藏工作的种种挑战。”

其实,当寿宝金做出去西藏工作的决定时,他的亲人、朋友、老师和同学共同的反应就是惊诧,当时别人问他为什么在众多机会中选了西藏。寿金宝从小是家里人特别疼爱的小儿子,几个哥哥姐姐都在家乡工作,家里人一直希望他能够在北京或者回到家乡工作,父母甚至想要帮儿子在家乡联系工作。然而寿金宝有着自己的想法,好男儿志在四方,他想在家乡以外的广阔世界去闯荡一番。寿宝金把自己收集到的关于西藏的各方面信息和知识讲给每个人听,慢慢地大家也开始理解他的选择,支持他到西藏的决定。

在投出这份简历之前,寿宝金说自己其实对西藏的了解并不多,西藏给他的印象都是通过电视节目得来的,湛蓝的天空、广阔的高原、无垠的草场、赶着牦牛群的藏民,印象最深的就是布达拉宫,他被它的宏伟所吸引所折服,却未曾想到有一天自己的双脚可以踏上这片土地,可以真实地仰望与感受布达拉宫。

有一个人对他选择西藏影响很大,他就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藏计划的一名志愿者、现在已经留在西藏工作的师兄李显辉。在和师兄的电话交流中寿金宝获得很多关于西藏生活和工作的第一手信息,师兄告诉他其实拉萨的工作和生活不比内地差很多,而且生活节奏相对慢一些,可以有很多自己的时间。上午上班从9点到12点半,中午可以休息3个小时,下午3点半到6点半。各方面的信息让寿金宝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可以说来西藏之前,我始终对即将开始的新生活抱着非常乐观的心态。”

2007年7月初,寿金宝独自一人乘坐火车开始了他的进藏之旅。随着列车的行驶,西部风光逐渐展开在他面前,以前他最西到过兰州,而现在看到了塞外、青海湖、雪山、可可西里……,这一切都令寿宝金兴奋不已,思绪就如同在草原上飞驰的列车一样不断地变化着,思考着自己多年来求学成长的点点滴滴,思考着即将展开的将由自己描绘的未来生活图卷,心里面既有良多感慨,又有一些激动和期待。

当寿宝金的双脚第一次踏上拉萨的土地时,他发现自己“立刻喜欢上了这座城市”。尽管初来西藏有高原反应,但寿金宝觉得自己很快便适应了,“这和心情有很大关系,我一直保持着乐观的心态,我觉得这对减轻高原反应是最重要的。我在火车上遇到一个去西藏的旅游团,很多人都有明显的高原反应,尤其是过唐古拉山口海拔5000多米的时候,而我却没有明显的感觉,因为我心情调整得很好,我还告诉大家要保持好心情来克服高原反应。”

在大家的眼里,寿宝金的选择颇有一番大义凛然的气概,但他自己却说:“我当时去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光荣感,以为这边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会和内地有很大差别,但来了之后发现其实这里的条件相当不错。”西藏地方政府对他们比较重视,他一到拉萨就派了专车来接,到了之后为了让他们尽快适应工作,组织上还给他们进行了一个星期的业务培训,党委常委和秘书长也在百忙之中抽空亲自授课,介绍党委办公厅的基本工作、进行业务培训和思想教育,还专门讲了很多关于西藏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内容。在工作过程中,领导提出要“用好、管好”的口号,“用好”是大胆使用年轻人,把重要工作交给他们去做;“管好”是指要在政治上素质过硬,因为西藏的特殊政治地位,长期地处反分裂斗争的最前沿,因此政府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是至关重要的。生活上寿金宝也觉得非常适应,这个从小在南方长大的小伙子开始还为饮食担心,“开始以为伙食上都是吃牛羊肉的,到这边发现食堂伙食和学校没有什么差别,自己平时喜欢吃的东西都可以吃到。”

寿宝金说周围的同事都非常优秀,而且非常热情,也很愿意关心、帮助我们新来的毕业生,工作中遇到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他们都会热情相助,同事关系很融洽。

寿宝金到西藏已经快三个月了,他说刚过来的时候其实也是最困难的时候,自幼生活在南方的他虽然在北京上了几年学,但第一次来这种高原地区也有很多不适应,西藏地区空气中的含氧量只有内地的2/3,空气也比较干燥,“刚来的时候前几天高原反应比较厉害,影响作息,晚上睡不着,喘不过气,不过两三天后就慢慢适应了。单位领导怕我们身体不适应,来之后的第一周都是安排我们休息。我这个人在学校的时候比较喜欢和同学、朋友聚会,一起聊天什么的,所以刚到西藏时一下子远离了原来的圈子,远离了家人,其实还是有一些失落的,就经常和以前的同学、朋友和家人打电话、聊聊天,单位的领导也在生活上给予我特别的关心,这些都让我的心情变得开朗起来,到现在已经完全适应了,觉得在这里和在北京的生活没什么差别。”寿金宝愉快地说,“有时候还以为自己在北京呢。”

如今的寿宝金逐步体味到了在西藏工作的独特魅力,“一开始对在西藏工作没什么概念,随着工作的开展我觉得我已经非常喜欢这个地方。我觉得自己能为提高西藏人民的生活水平做些事情感到很开心,觉得自己的生活也更有价值。我很庆幸自己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同时也更觉得这里很需要像我们这样的大学生过来工作。”

在寿金宝看来,如果说现在在西藏工作对他来说还有什么困难的话,那就是“在西部最大的遗憾是不能和同学们聚会见面。但最大的收获是让我能实实在在地接触到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这些在学校觉得是很空很大、只是书本上的东西,但在这里是每天都能实实在在接触到的。这里的工作没有在大城市工作那么紧张,自己会有更多时间来自由支配,这样我就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来静静地思考一些问题,现在我最关心的就是怎么能尽自己的力量让西藏在政治经济上有更好的发展。在西藏工作对于我最大的意义就是西藏让我更快地走向成熟,以前对民族团结、服务国家的认识远没有现在理解得深刻。可以说只要内地的人在西藏待一天就是对国家的贡献,这里现在太需要人才。”

寿金宝说其实刚决定来西藏时,身边也有人表示不理解,觉得他在中国最好的大学读了几年书反而读“傻”了,“别人都拼了命地留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而我却自愿去那么偏远艰苦的地方。其实我觉得选择去西藏工作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慎重的选择,而不是一时之勇或者一时兴起而决定的。选择离开家乡、离开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来这边的人大部分都是热爱生活的,不会只是为了名利、荣誉来这里。”寿金宝的话朴实而真切地道出了这些从内地自愿来西藏工作和奉献的人们的心声。“的确国家是对来西藏工作的人有一定的政策倾斜,但我认为这是很必要的,因为这边的生活环境和内地相比是有很多困难,这里现在最缺的就是人才,吸引人才来西藏是最重要的,这样的政策应该是无可非议的,对那些为西藏的发展作出贡献的人给一些奖励也是理所应当的。我觉得社会上应该给来西藏工作的人更多理解。”

对于今后的工作,寿金宝说:“我想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尽快适应环境,把学校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工作中。如果说得更长远些,就是如果我的身体条件允许,我会坚持在西藏工作,因为我觉得在这边工作很有意义。”

现在,寿宝金生活得很愉快,他认为无论在哪里工作只要抓住机会就很好。“我原来有一些同学本来也是有机会来西藏工作的,可是他们经过再三考虑还是放弃了,但现在他们都对当初放弃这样的机会感到后悔。因此师弟师妹们找工作的时候不妨把眼光放远些,不仅在大城市有机会,在西部、基层工作也是很有机会的。不要一开始就把这条路堵死,排斥它,在西藏这片土地上可能蕴含着更多的挑战机遇和人生乐趣。”

(文/吕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