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多:在高原气象岗位上尽责尽力

索多:在高原气象岗位上尽责尽力

人物名片 索多,197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大气物理专业,毕业后回到西藏自治区气象局工作,1992年开始担任局长。

西藏对全球的气候具有重要的影响。地球上的高峰大多聚集在这里,其地处大气对流层中部的高大地形不仅影响着全国的天气,还影响着整个北半球的大气环流,从而对全球的天气和气候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没有这片高原,大气环流的方式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我们现在同全球进行资料交换。”西藏自治区气象局德高望重的索多局长说。

非凡的重要性和特殊的工作条件使得在西藏从事气象工作具有了独特的意义和使命,有着几十年西藏气象工作经验的索多局长见证了西藏气象事业发展的点点滴滴,也诠释了一个西藏气象工作者的人生价值。

北大地球物理系建系以来的第一个藏族学生

1974年,经组织推荐,索多从拉萨来到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大气物理专业学习,成为了北大地球物理系建系以来的第一个藏族学生。

对于当年第一次从拉萨到北京的情形,索多至今仍记忆犹新。“我从布达拉宫前坐上汽车,一路上经过那曲,翻越唐古拉山,途经青海的格尔木,再辗转到甘肃柳园,这段路就花了六天时间,然后,又从柳园坐火车硬座整整花了三天时间才到达北京站。那时,从拉萨到北京先坐汽车,然后坐火车差不多要花十天的时间,这和现在拉萨飞北京四个多小时不可同日而语了,现代交通的便利,拉近了拉萨与首都的距离。”

在北大学习的三年半时间里,索多觉得“求知的过程既新奇、又艰辛”。提起北大的日子总是那么愉快,“现在还记得每天提早到图书馆占位子。”在北大索多真正找到了一片知识的海洋,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当时,除了上课就在图书馆里看书,做作业,天天如此。”

二十多年始终如一地在高原气象岗位上尽责尽力

毕业后,索多回到西藏,在他看来,回西藏工作是理所当然的:“从哪儿来回哪儿去嘛,当时压根儿就没想过留在北京工作。西藏是我的家乡,组织上推荐我上大学,是为西藏气象事业培养人才,学成后不能辜负组织和领导的期望。”

索多的确实现了他当初对西藏的承诺,在西藏气象工作的岗位上作出了突出的成绩。1980年底,32岁的他就担任了自治区气象局副局长,1992年起开始担任局长。在1992年到2006年的这二十多年里,索多带领西藏气象工作者开展了与内地几乎同步的气象现代化建设。

早在1972年,区气象局就建成了极轨卫星低分辨率云图接收处理系统,每天接收卫星云图用于天气预报的业务工作。进入20世纪80年代,气象局在西藏全区率先引进微型计算机,投入到科研和气候资料的处理业务中。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建立了极轨卫星接收和数值化图像处理系统以及西部静止卫星地面接收站,从1992年起,区气象局开始组织实施“西藏自治区气象实时业务系统”建设,身为高级工程师的索多局长亲自担纲领导这项工作,目前,西藏的气象实时业务系统的整体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这无疑使得西藏气象业务的现代化建设又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回忆自己二十多年的工作历程,索多深情地说:“我在局级领岗位上忙碌了二十几年,未能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让我足以自豪的是,我作为一名北大藏族学子,始终如一地在高原气象岗位上尽责尽力。”

西藏气象事业发展历史的见证人

索多可以说是一位西藏气象事业发展历史的见证人。谈起西藏气象事业发展的今昔,索多总是感慨良多。1970年,索多在公社插队时被抽调到气象部门工作,在那曲地区索县气象站担任一名基层测报员。“气象站就建在一个小山坡上,周围什么也没有,食品和生活用品都要到几公里之外的县城去买,我们自己观测、自己采集资料、自己发报。经常是冒着风雪进行小球测风一个多小时,整个人都冻僵了。”在这里索多一干就是整整4年。

索多说自己是“赶上了祖国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期了”,“特别是1994年,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了一系列新时期西藏工作的指导方针,做出了对口支援西藏的战略决策。西藏气象事业步入新的发展轨道,特别是,在培养少数民族气象科技人才和西藏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让索多觉得骄傲的是现在西藏的气象工作真正为西藏群众做了实事,1998年那曲、阿里地区的特大雪灾、2000年林芝易贡地区的特大型山体崩塌滑坡,以及2000年8月日喀则大洪涝等灾害,西藏各级气象部门都成功地进行了准确及时的预报,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的最大目的是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做好服务,特别是为老百姓脱穷致富作贡献,使他们能够趋利避害。”索多说。

把传统藏文化智慧融入西藏气象工作

索多不仅用自己所学的现代气象知识和技术努力推动了西藏气象事业现代化的进程,同时也十分注重吸收和利用藏族传统文化中的经验智慧。运用藏族独特的天文历法,不仅能准确地推算日、月、五星的方位和运行,还可根据物候、星辰等天象划分节气和预测天气。

“我们充分尊重藏民在他们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我们的长期气象预报中的许多预报因子都是采用了他们的资料,藏医院的医算局就是专门进行天文历算研究的。”索多介绍说,“西藏自治区气象局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和藏医院天文历算研究所建立合作关系,直到目前我们每年两次的全区气候预测研讨会上坚持邀请他们会商预测结果。如何将现代气象与传统的天文历算结合,毫无疑问对提高西藏高原的天气气候预报预测准确率具有特别的意义,我相信今后气象局和天文历算研究所相互结合会更加紧密,我也非常愿意为此做一些促进的工作。”

奉献西藏气象事业的北大人

索多告诉我们,在上世纪80年代,西藏气象局领导班子里就有马添龙、马济普、薛智三位北大学子和他一起工作。马添龙和马济普(在西藏工作期间病故)1958年毕业于北大气象专业分到西藏工作,马添龙是索多的前任局长,他们是西藏天气预报业务的开拓者、创建者。薛智同志1963年毕业于北大气象专业分配到西藏,后任副局长。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藏的工作生活条件和现在无法相比,进藏的大批汉族干部为西藏的革命和建设离开家乡、离开亲人,响应祖国的号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西藏,铸造了‘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的老西藏精神。这一点让我深深地受到感动和鼓舞。”索多深情地回忆说,“我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藏族人,更应该为西藏的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这让我觉得无比的自豪和荣耀。”

(文/吕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