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语言之中。与朋友问好,和对手针锋相对,看广告牌上的标语,听布什谴责恐怖主义,读顾城在激流岛上写的诗……日常生活,国际交往,审美活动……都离不开语言。文学是语言的殿堂,语言因为文学而具有了美的特质,充盈着无穷的韵味和无尽的魅力。
这本小书就是从这个角度入手的,如果读者读过这本书后,能从笔者用拙笔所涂抹的文字中,领略到古今中外文学的博大精深,文与字在文学世界中所流露出的神韵和美,那将是笔者的荣幸。语言是一套规则系统,字与词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它处在语言的意义结构之中。文学的媒介是语言,文学是特殊的语言系统。语言构成了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雨果的《悲惨世界》、王尔德的《快乐王子》和安徒生的《灰姑娘》。世间的喜怒哀乐,通过文本呈现出来;一个文字符号凭借文本变得神奇、美丽。在文学文本中,它们不再是干巴巴的符号,而是流动着神韵和生命力。这是本书名字的由来。
写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交流。这本书是笔者与读者就文学审美进行的交谈。笔者已经把自己对文学的感悟和思考呈现在读者面前。作为一种声音,它也许不算有力、迷人,但它有独特的一面。交谈最忌讳独白,因此说话人——本书作者,期待您加入到这场以文学、审美为主题的谈话中来。一种声音就是一种建构,愿不同的声音能共同建构起一个奇妙的美的世界。
本书在写作上与其他的同类作品有不同之处。因为篇幅所限,它只抓住了文学最能吸引人的那一部分。因此,在本书的写作中,趣味是一位重要的裁判,至于抽象的思考和理论上的推演,都在其次。
本书在选取素材和重新建构内容框架时,把生动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本书的内容包括文学的起源,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的介绍,文学的审美特征以及名作赏析四部分。在文学起源部分,作者期望能简要梳理出与文学的起源有关的因素,从诗、乐、歌、舞合一的现象和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两个方面找出文学的源头,并深入一步,引出文学起源于劳动的观点。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并不是一个完全对等的概念,把中国文学单列出来,做比较详尽的介绍,是想把中国文学美充分展示给读者看。中国文学部分以文学史的变迁和文体的变革为切入点,以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主线索,串起文学史上的名人名篇,借具体的文学家和具体的篇章来体现不同文体的审美特点。在外国文学部分,由于外国文学并不是铁板一块,各国文学之间也有不同的特点。但是,纵观文学发展史,东方文学和西方文学在内容和叙事上有很大的不同,而拿西方文学来说,各国文学虽存在差异,却大体上体现出古典主义、启蒙主义、浪漫主义等不同的流派特征。因此在分类上,本书遵从了按照流派分类的方法。东方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由于篇幅的限制,只选取了日本和印度两个成就最高的国家的文学,做了简要的介绍。作品赏析部分是本书的审美高潮,选取的10部作品是世界文学史上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各自取得了很高的审美成就。
由于在结构全书时,作者比较看重文学的趣味性,因此各部分特别是在中外文学部分并不严格遵循均衡原则。比如,中国文学部分的汉赋,本书只是概述了它的内容,并没有选择其中的名篇做详尽介绍。而对唐朝文学和宋朝文学,本书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述,并对其中的名篇精品进行了赏析。
另外,应该提一下的是本书的插图。书中的插图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作家肖像;一类是历史上的名画家根据作品中的情节或意境所作的绘画作品、雕塑作品或插图;一类是能体现时代风貌,却不一定与文学作品或文学现象相关的美术作品。本书的插图并不仅仅是为了悦人耳目,它们是文学所营造的审美空间的一部分,承担着帮助读者欣赏文学之美的使命。因此,当你看到在水中死去的奥菲丽亚,你不要只把她当作鲜花与流水映衬下冰冷的美丽女郎。当你看到但丁与比德丽丝,你不要只想起他们令人怅惘的爱情。它们是作品的一部分,是为你拓展审美空间的美的使者。为了让你自由地去想像,本书不会为它们做额外的说明,只是告诉你,它们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