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序言

研究明清女作家的价值何在?在二十世纪初的思想家看来,她们的作品无足轻重,但是,自从胡文楷的《中国妇女著作考》出版以后,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学者们开始关注这一领域,做出了很多有意义的研究。

我们无需证明这些女作家的作品如何高明。确实,其中一些是真正的文学艺术家,但是,更重要的是明清两代数以千计具备文学素养的女性留下了她们的作品。这些材料唾手可得,为我们洞悉帝制晚期文化的运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们也可以通过研究这些材料,了解边缘群体如何努力使其作品得以出版:她们做出了哪些妥协,其中有哪些隐含信息可供挖掘,支持或者反对她们写作的家庭成员扮演了何种角色,每个女性编撰者的出现代表了何种成就。

本书所收论文源自胡文楷和全球这一领域中广大同行的启发。我对他们的感激可以在脚注中寻得,此处不必赘述。本书中写作时间最早的一篇写于1989年,最晚的一篇英文版尚未付印。这十四篇论文代表了我将近25年来的工作。它们并未形成专著,但是,从中可见我研究生涯的大段时期对此领域一直保持着兴趣。

我对这些论文进行了分类。第一部分回溯晚明文化。其中心是江南女性文学互动变得清晰可见的最初阶段。这一时期始于1620年代,止于1700年,其时女性主要从事诗歌创作,不过一些戏曲和绘画作品也有所保存。女诗人的诗作最终被收入选本,一些选本的编纂出自女性之手,而几部优秀选本的编者是男性。书信是帮助我们判断女作家文学网络地域分布的一项重要手段。书信也是文学网络从家庭向外广泛延伸的最佳标志之一。另一个值得注意之处是题材。在这个部分,我对冯小青现象进行了讨论。我提出的问题是:冯小青为何对晚明男女两性作家都意义重大,以及冯小青的评论者的性别身份对他们持论有何种影响。

第二部分思考了将研究视野投向诗歌和书信以外的文类,以及研究江南以外地域的益处。方志有助于我们理解明清女作家,而序言提供了很好的女作家传记资料。这一部分的第三篇论文讨论的不是写作类型,而是广东文化。与当时其他地域文化,如福建、四川、安徽、满族等少数民族文化一样,收入此文的目的是为了象征一个值得探讨的更大的领域。

第三部分关注的不是作者而是读者,就文类而言以小说为主。《红楼梦》、红楼续书、《镜花缘》等作品的出版者有意针对男女两性读者。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作品的作者在写作时只考虑到女读者,而一些出版者或通过邀请有代表意义的女性作序,或表示奉行多数妇女遵循的德行,以此刻意吸引女读者。弹词本该属于这一部分,但是,因为我已经在一部篇幅较长的专著中讨论了弹词,此处不再重复。 弹词的有趣之处在于,它是一种专门为女性写作的虚构文学。虽然这一部分讨论的小说与弹词不同,在作序者与作品推销这些方面小说与弹词有可资印证之处。

第四部分在晚清以降这一更为现代的背景中讨论类似的问题。前两篇讨论人们的预期如何受到挑战。其中一篇描述了清代中期的归懋仪(1762—1835/6),人们通常认为有德行的女性的社交大多局限于其他女性或男性家庭成员,而她的社交模式挑战了这一看法。另一篇的背景是稍后的1870年代。文中提出的问题是新媒体的出现与旧式闺秀文化如何互动。传统闺秀把作品交给附属于《申报》的出版机构,这表明帝制晚期文化和现代文化能够以惊人的方式并存。这一部分的后两篇介绍了中国以外的世界。在其中一篇,我们见到一位风格独具的闺秀远游日本和俄国,并且记录了她的旅行。由于她的丈夫时时陪伴左右,她可以完好地保持闺秀身份。另一篇似乎把视角完全转向中国以外的世界。此文开篇讲述的是中国的“教会学校”,它们可谓是外界强加于中国的机构。而文章结尾指出新兴的女校与美国“七姐妹”学院价值观之间的重合之处。通过把这四篇论文归为一组,我试图间接指出,西方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起到过作用,而中国女性、她们作品的出版者、支持她们的男性在此过程中也同样扮演了重要角色。

全书的压卷之作探讨的是五四话语无法处理传统女作家这一问题。五四时期尊重女性的主张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是,为了使这一主张具备足够的戏剧性,五四话语不得不贬低明清女作家的作品。

总体而言,本书所收论文都反对这种对明清女作家的贬低,并指出传统女作家必须以谦逊的姿态来维护闺秀身份。让我引用17世纪戏曲家梁孟昭(活跃于1635年左右)的话来说明这一点。“我辈闺阁诗,交风人墨客为难……足不踰闾阎,见不出乡邦,纵有所得,亦须有体。辞章放达,则伤大雅,……即讽咏性情,亦不得恣意直言,必以绵缓蕴藉出之。”有人可能会说谦逊的姿态会阻碍作家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我对此的反驳是,在谦逊的姿态之外,我们同样可以在明清女作家现存作品中发现强大的意志、适应力,以及其他让人感兴趣的特质。

把这些论文结集成册的想法来自张业松,宋明炜、吴盛青、李惠仪、袁进为本书出版提供了帮助。我也要借此对我最近过世的导师韩南致以敬意。我要特别感谢赵颖之,本书序言与论文均出自她的译笔。我也很感激复旦大学出版社的毛蒙莎编辑对此书的仔细审定。

魏爱莲

2015年10月

  1.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也请参见张宏生的修订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2. The Beauty and the Book:Women and Fiction in Nineteenth Century China,Cambridge:Harvard Asia Center Publications,2006。此书中译本即将出版。
  3. 参见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164页。也请参见华玮《明清妇女戏曲创作与批评》,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3,35页。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