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通讯

上篇 通讯

二百元钱的分量

普通的二百元钱,谈不上有多大分量。可禹城县善集公社王庄大队王炳义、赵玉英夫妇捐给公社办水利的二百元钱,却是相当有分量的。

话要从头说起。王庄大队以前是善集公社有名的穷队,王炳义家是队里数得着的穷户。丈夫在外干临时工,妻子在家带着两个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这几年,实行了生产责任制,穷日子渐渐熬出了头。这不,头几天刚卖了一次棉花,就收入了三百多元。怎么花这笔钱呢?

丈夫想,家境好了,国家的支援不能忘,先得拿出一百元来,把国家的贷款还上。剩下的钱,买架缝纫机,再给玉英和孩子添件新衣服。这几年,家里家外多亏玉英操持,真辛苦她了。

妻子也有自己的打算。她想起了今年夏季大旱时的情景:为给责任田的棉花、玉米浇上水,夫妻俩白天黑夜,东跑西颠,又是借机器,又是买柴油,又是等水源,那个忙碌劲就甭提了。现在农活中最愁人的,莫过于浇水这桩事了。眼下,国家的底子还薄,该办的事又那么多,咱们何不拿出点钱来,用在办水利上?

夫妻俩把各自的想法一说,都不觉相视而笑。当下商定:缝纫机暂缓购买,新衣服以后再添,这三百多元钱,一百元还贷款,那二百元捐给公社搞水利建设。

第二天一大早,王炳义就把这二百元钱送到了公社,并说明了他跟爱人的想法。

接到王炳义夫妇的捐款,公社党委书记杨吉庆感到这二百元钱沉甸甸的。一对家境刚有好转的普通农民夫妇,辛辛苦苦一年,丰收后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小家,而是国家这个大家;不是想自己的吃、穿、用,而是想到发展集体生产。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啊!同时,杨吉庆也敏锐地从二百元钱中,看到了群众要求搞水利建设的迫切愿望。他想:这是群众对我们提意见啊!

这一天,杨吉庆亲自来到了王炳义家,赞扬他们爱国家、爱集体的行动,代表公社党委向他们表示感谢,并详细询问了他们对水利建设的想法和要求。接着,杨吉庆又走访了全社的一些富裕户、一般户和困难户,以及劳力多的户和劳力少的户,广泛听取了大家对水利建设的意见。在走访调查的基础上,杨吉庆召开了公社党委会议。在会上,大家围绕水利建设问题开展了讨论,很快统一了思想,并对下一步的水利建设提出了新的设想。为解决灌溉条件较差的公社西南部十六个大队的用水问题,决定兴修三条引黄水渠。其中一条直通王炳义家所在的王庄大队。现在,公社已着手测量,并做规划和集资等筹备工作。一旦准备就绪,就马上动工。今冬完工,明春即可受益。

这事一传开,人们对王炳义夫妇爱国家、爱集体的行动非常钦佩,也纷纷赞誉公社领导体察民意,急群众之所需的良好工作作风。

(《大众日报》1983年10月31日,作品获山东省好新闻二等奖)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