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卷

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

唐诗中的唐玄宗

唐玄宗(公元685年—762年):即李隆基,又称唐明皇。公元712年—756年在位。睿宗第三子,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孙。英武善骑射,通音律,善书法,懂历法。少年时与太平公主合谋发动政变,拥立其父睿宗为帝,自己以太子身份参政。712年即位,尊睿宗为太上皇。次年改元开元。任用姚崇、宋璟、张九龄等名臣,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唐代文明达到极盛。后期宠爱杨玉环,生活奢靡,任用杨国忠、李林甫等奸臣,终于酿成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安史之乱平定后,他逊位于其子肃宗,抑郁而终。

寄戎客诗

某宫女

沙场征戎客,寒苦者难眠。

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

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棉。

今生已过也,重结后生缘。

武则天死后,宫廷中为争夺帝位展开了一系列争斗。最终,李隆基登上了帝位,定年号为“开元”,李隆基庙号为“唐玄宗”,也常常被人称为“唐明皇”。开元年间,雄才大略的李隆基进一步励精图治,唐朝迎来了鼎盛的时期。而唐诗艺术也有了很大发展。

开元年间,朝廷下令,让一批宫女为征战沙场的军士缝制寒衣。

有一个宫女,想到那些戍守边塞的士兵在寒风中难以成眠的征戎之苦,跟自己的命运一样,同是有家回不得!不禁悲从中来,赋诗一首,缝在征衣中。

征衣送到边塞,一个军士忽然发现在自己衣服边上缝着一张纸,拆开来一看,是一首诗。

那军士看了这首诗,又惊又喜。他不敢隐瞒,就把这事报告了主帅。

主帅又申奏朝廷。

唐玄宗读了此诗也很感动,就把这首诗遍示后宫粉黛,并传旨说:“这首诗是哪位写的?不要隐瞒,朕不但不会降罪,还有封赏哩!”

“诗是我写的,自知罪该万死,请陛下发落。”那缝衣藏诗的宫女勇敢地站了出来。

唐玄宗既同情又感动,当即传旨让这位宫女与那位军士完婚。

结婚的那天晚上,夫妻俩百感交集。想不到千里姻缘一诗牵啊!

谢赐珍珠

江采萍

柳叶双眉久不描,

残妆和泪污红绡

长门尽日无梳洗,

何必珍珠慰寂寥

【注释】

①红绡:红色的手帕。

②长门:指像长门宫一样的冷宫——上阳宫。

③慰寂寥:安慰我的寂寞。

有一年,高力士奉唐玄宗之命,在闽中兴化县挑选了一名叫江采萍的姑娘进宫。江采萍长得花容月貌,琴棋书画,无所不能,进宫以后深得皇帝的宠爱。因为江采萍自幼喜爱梅花,唐玄宗就令在宫中遍植梅花树供她赏玩,还赐名称她梅妃。

可是,不久以后,杨贵妃进宫了,唐玄宗就渐渐疏远了梅妃。有一天,唐玄宗在兴庆宫花萼楼游玩,看见满园梅花盛开,忽然又想起了梅妃,就派人送了一斗珍珠给梅妃。

此时,住在上阳宫的梅妃对皇上早已心灰意冷,她不仅没有收下珍珠,还写了《谢赐珍珠》这首诗,让来人带了回去。

安史之乱以后,杨贵妃被杀;唐玄宗回到长安时,再次想起梅妃。可是梅妃已经被乱军杀害。唐玄宗令乐府给《谢赐珍珠》配上新曲,在宫中演唱。

咏木老人

梁锽

刻木牵丝老翁,

鸡皮鹤发与真同。

须臾弄罢寂无事,

还似人生一梦中。

【注释】

①刻木:用木头进行雕刻。②牵丝:用绳丝牵着。

③作:制作。④须臾:时间不久。

一天,杨贵妃在看完木偶戏后,吩咐演员取了一个木偶老翁来观赏。木偶脸上涂着油彩,鸡皮鹤发,造型逼真,稍微牵动一下绳丝,就点头哈腰。杨贵妃看了十分高兴。

唐玄宗见杨贵妃玩得高兴,也来了兴致。他知道身边的侍卫梁锽颇有诗才,就叫梁锽赋诗助兴。梁锽跟随唐玄宗已经几十年,曾目睹玄宗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因而对眼前唐玄宗沉迷酒色贪图享乐而痛心不已。他早就想向皇上进谏,又不敢开口,此时机会来了,他略加思索就吟出了一首诗。唐玄宗听出诗中微含讽喻之意,就拉着杨贵妃回宫去了。

时隔不久,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被迫在马嵬坡自缢。唐玄宗想起梁锽“还似人生一梦中”的警句,开始有所醒悟。

除夕史青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来。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回。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摧

风光人不觉,已入后园梅。

【注释】

①今岁:今年。②今宵:今天晚上。③逐:追随。

④气色:天色。⑤摧:衰老。

唐明皇李隆基统治时期,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下至村夫野老、商贾僧尼,都以会吟诗为荣。当时的科举考试,也以诗作的水平衡量一个人才能的高低。因此,一些人为了谋取官职,就纷纷作诗,呈给当时的权贵,图个举荐。

有个叫史青的青年,从小爱诗,洋洋数千言的诗篇,他能过目成诵。

一次,他大胆地向唐明皇上表自荐,说古代的曹子建七步成诗没有什么了不起,自己能五步成诗。唐明皇见到奏表,十分惊奇,立即传旨召见史青。

这天恰好是除夕,唐明皇坐在金銮殿上,命史青以《除夕》为题作一首诗。史青毫不迟疑,一面在大殿上踱着方步,一面大声吟诵着自己新作的诗句。当他走完第五步的时候,一声“已入后园梅”,正好吟成一首诗。唐明皇听了,十分赞赏史青的才智,当即授予他“左监门将军”的职位。

咏方圆动静

李泌

方如行义

圆如用智。

动如逞才

静如遂意

【注释】

①行义:施行道义。②逞才:炫耀才能。

③遂意:自己的意愿得到满足。

公元728年的一天,唐玄宗正与宰相张说在兴庆宫下围棋,一个7岁左右的孩子蹦蹦跳跳地闯了进来。他就是被皇帝召来面试的童子李泌。

唐玄宗见到李泌这孩子机灵、聪颖的样子,就把他拉到身边,对宰相说:“给他出道题吧!”

张说对李泌说:“就用方、圆、动、静四字赋首诗怎么样?”接着,指着棋盘先创作了一首诗作为提示:“方如棋盘,圆如棋子。动如棋生,静如棋死。”

李泌听到这里,马上用清脆的童音高声吟诵道:“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

唐玄宗一听,连声夸赞道:“好,好,两首诗句句都离不开‘棋’字。只不过张宰相的诗是一时的应景之作,而童子之诗却大有深意呀!”说罢,哈哈大笑起来。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诗中的王之涣

王之涣(公元688年—742年):唐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字季淩,豪爽任侠,击剑悲歌。他历任衡水主簿、文安县尉,与王昌龄、高適齐名,诗以善写边塞风光著称,意境阔大,感情豪放。他的诗经常被谱上乐曲,广为传颂。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①仞:古时八尺为一仞。

②羌笛:羌族使用的管乐器。

③玉门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市西,是古代通西域之要道。

开元年间,诗人王昌龄、高適、王之涣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经常在一起唱和。

一天,三个人商量到旗亭去沽酒同酌,恰好,有几名歌女在乐工的伴奏下准备引吭高歌。王昌龄说:“我们三个在诗坛上齐名,自己很难分出高低。这回,咱们听歌女唱歌,谁的诗被谱曲歌唱得多,谁就为优胜。”

“就依王兄。”高適、王之涣点头赞同。

一位歌女亮开了歌喉,唱道: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一听唱的是他的《芙蓉楼送辛渐》,心里特别高兴。一是歌女唱的第一支歌就是自己的诗;二是这首诗是表达自己心迹的得意之作。想当年自己遭贬,路遇朋友辛渐去洛阳,自己吟诗嘱咐他:假如有亲友问到自己,就请代为说明自己的一切都是清白的。他想到这里,急忙在旗亭的墙上画一道杠,很得意地说:“这是我的一首。”

歌声又起了。又一名歌女唱起了高適的《哭单父梁九少府》:

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今寂寞,疑是子云居。

这是怀念已经作古的梁九少府的诗句,勾起高適一缕怅思,他也忙在旗亭壁上画了一道杠,说:“这唱的是我的一首诗。”

第三位歌女又唱了一首王昌龄的诗,王昌龄喜形于色,再在旗亭壁上画了一道杠,说:“我可有两首了。”

王之涣是个早负盛名的诗人。他写的很多诗都被乐工编曲歌唱,早已名重一时了。所以,尽管高適、王昌龄的诗先后为歌女所唱,他仍不着急,凑趣地说:“这几个歌女都不怎么样,唱的诗也是乡巴佬之作。”于是,他指着一位俏丽的歌女说:“听她唱,如果不是我的诗,一辈子也不和你们比诗了。要是唱的是我的诗,你们得奉我为师。”

三人都凝神静气地听着,只见那俏丽的歌女曼声吟唱起来: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位歌女唱的正是王之涣的早就“传乎乐章,布在人口”的《凉州词》。王之涣听罢,手舞足蹈地说:“怎么样,我不是瞎说吧!”

三个人一起抚掌大笑。

乐工歌女们被惊动,有人上前询问。

三个人把赌唱的经过说了一遍。

乐工歌女们恍然大悟:原来这三位就是刚才所唱诗的作者,鼎鼎大名的诗人。多难得的机遇啊!大家纷纷移座,和诗人们欢聚一堂。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注释】

①鹳雀楼:唐代河中府西南城上的一座楼,在今山西永济县西南蒲州镇。

王之涣曾经担任过文安县尉,因遭小人诬陷被罢了官,一段时间之内,他心中都闷闷不乐。

一天,王之涣来到黄河边上的鹳雀楼上。当时正值秋天的傍晚,一轮红日正紧挨着楼西南的中条山慢慢地沉落下去,可是东边的黄河水正波涛汹涌地向大海奔流。诗人一下子被眼前的景致迷住了,不由登上了楼的第三层。他举目四望,觉得视野更加开阔了。

猛地,王之涣悟出了一个道理:人啊,应当心胸开阔如同天地一样宽广,要像登楼一样,不断追求和进取!想着想着,诗人顿觉浑身充满了活力,将一切忧愁和烦恼都抛到了脑后,随口吟出了《登鹳雀楼》这首千古名诗。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唐诗中的孟浩然

孟浩然(公元689年—740年):唐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他少好节义,广泛结交朋友,喜救他人急难;后入长安,应进士试,不第;为张九龄幕僚;不久回家隐居;终其一生未得官职。他擅长写五言诗,尤其擅长写景,格调含蓄,淡雅飘逸,与王维并称“王孟”,但他的诗含有一定的消极思想,题材也比较单一,多写田园生活。著作有《孟浩然集》。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释】

①北阙:指皇宫。古宫殿北门楼称北阙,为大臣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所,后通称帝王宫禁为北阙。

②明主:英明的君主。③青阳:春天。

孟浩然很有诗才,但仕途一直很不顺利。他40岁之前,连进京考试的资格都没有获得,40岁那年他才第一次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却又没有考中。

当孟浩然快要回家的时候,他思绪万千,挥笔写出了《岁暮归南山》这首诗。写完后,他来到好友王维家中告辞。正在这时,唐玄宗来到王维书房。孟浩然吓得不知所措,慌忙躲到王维床下,却又被唐玄宗发现了。

唐玄宗听说孟浩然是个会写诗的书生,就令他吟诵一首听听。这本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自荐机会,谁知孟浩然慌乱之中却只记得新写的这首诗,就随口背诵起来。唐玄宗一听,很不高兴,把脸一沉说:“谁抛弃你啦?是你自己考不中呀!”说着,气呼呼地走了。

就这样,孟浩然一生也没有得志过。

与诸子登岘首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释】

①岘首,在今湖北襄阳南。②代谢:变化更替。

③鱼梁:鱼梁洲,在襄樊市汉水中。④梦泽:云梦泽。

⑤羊公:羊祜,晋武帝时镇守襄阳。

一年冬天,孟浩然和他的几位亲戚来到襄阳岘山游览。

登上高高的岘山,诗人极目远眺,只见沔河在枯水季节,鱼梁洲露出了好大一片。此时南方的云梦泽这样的大湖却深得很哩!诗人来到山上的羊祜祠前,又看到了那块著名的“堕泪碑”。这是襄阳人民为纪念西晋时镇守荆襄的大臣羊祜而修建的。

在任期间,羊祜勤修德政,宽以待民,为荆襄人民做了大量好事。后来他因病不能主事,就向朝廷推荐杜预接替自己的工作,使荆襄一带避免了战乱之苦。羊祜去世后,襄阳百姓为了怀念羊祜,在岘山上建立了祠堂,立起了一块羊公碑,碑上记载了羊祜的生平事迹,读了感人泪下。后人称此碑为“堕泪碑”。

孟浩然驻足羊公碑前,想到自己徒有报国之志,却一直不能被朝廷重用,比起羊祜来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想到这里,他不禁滴下了伤心的眼泪,于是,就吟诵了这首诗。

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

唐诗中的李林甫

李林甫(?—752年):唐朝宗室,小名哥奴。善钻营。开元中,靠阿谀奉承取得唐玄宗信任。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登上相位。李林甫居相位十九年,专权蛮横,杜绝言路,结党营私,性格阴险,对人表面可亲,背后却加以陷害,有“口蜜腹剑”之称。他是“安史之乱”的帮凶之一。

咏燕

张九龄

海燕虽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轩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注释】

①绣户:雕绘华美的门户。②华轩:指富贵者乘坐的车子。

③竞:媲美。④猜:嫌疑。

晚年的唐玄宗不思进取日益昏庸,整日与心爱的杨贵妃寻欢作乐,重用奸臣杨国忠、李林甫,不理朝政。

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老奸巨猾的李林甫被任命为宰相,位在张九龄之下。

李林甫是个极其阴险毒辣的家伙。他对皇帝一味顺从,以博取欢心。

又广泛地交结皇帝身边的宦官和妃嫔,时时打听唐玄宗的动静和好恶,揣摩皇帝的心思,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巩固自己的地位。对于同朝的官员,则玩弄两面手法,表面上装出一副笑脸,讲许多恭维好听的话,可骨子里却设计陷害。当时有人说李林甫是“口有蜜,腹有剑”,成语“口蜜腹剑”即由此而来。

李林甫当上宰相后,一心想要独揽大权,千方百计要搞掉元老张九龄。张九龄知道李林甫为人奸诈,但因玄宗喜欢李林甫的奉承,对李林甫十分信任,张九龄没有办法。同时,张九龄因为经常直言劝谏唐玄宗,使皇帝很是厌烦。面对这样的情况,张九龄想到自己总有一天会被李林甫陷害,于是写下这首诗,以表示自己的心迹。

感遇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释】

①岁寒心:耐寒的本性。②荐:进献。

③不可寻:指命运无常,祸福相倚如四时循环,非人力可以改变。

一次,李林甫向唐玄宗推荐凉州都督牛仙客为尚书,宰相张九龄极力反对。张九龄认为,牛仙客只是一个地方上的武官,没有什么功劳,更没有治国理邦的经验,不能担任尚书这样的重要职务。

第二天,李林甫就背着张九龄,在唐玄宗面前说张九龄因循守旧,违背皇帝的旨意。唐玄宗听信谗言,决意任用牛仙客,还故意叫宦官高力士送了一把白羽扇给张九龄。此时正值深秋,哪里用得上扇子?这显然是暗示张九龄是个过时的人了。

这场政治斗争的结果,是张九龄被罢去宰相的职务,出任荆州(今湖北荆门一带)长史。为了表现自己不畏恶劣环境,抒发被排挤不得重用的感慨,张九龄写下了《感遇》这首诗。

罢相

李适之

避贤初罢相,

乐圣且衔杯。

为问门前客,

今朝几个来?

【注释】

①罢相:被免去宰相职务。

②避贤:让贤,这是反话,指让位给奸臣李林甫。

③乐圣:以喝酒为乐。

唐玄宗时,李适之被任命为左相,与右相李林甫一起执掌朝政。

李适之待人真诚,深得朝中大臣敬重。李林甫为人狡诈,嫉贤妒能,处心积虑地陷害李适之。一次,李林甫设下圈套,以华山有金矿为名,一边唆使李适之上奏唐玄宗,一边说华山是王气所在,不可穿凿,在唐玄宗面前,贬低李适之。从此,唐玄宗对李适之就有了看法。李适之认清李林甫的面貌后,知道不是他的对手,主动辞去了左相的职位。

一天,李适之一时兴起,邀请过去常来的朋友相聚饮酒。没想到,时近中午,却没有一个人敢来。李适之知道其中的缘故,愤愤地写下了《罢相》一诗。几天后,李林甫又借题发挥,在唐玄宗面前告李适之的状。唐玄宗就把李适之贬为宜春(今江西所辖)太守。不久,李适之含恨饮毒而死。

自悼

薛令之

朝日上团团,照见先生盘。

盘中何所有?苜蓿①长阑干。

饭涩匙难绾,羹稀箸易宽。

无以谋朝夕,何由保岁寒!

【注释】

①苜蓿:一种豆科植物。②难绾:指不容易咽下。③箸:筷子。

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立忠王李亨为太子,任命薛令之为太子侍读。薛令之尽心侍奉太子,教授学业。唐玄宗见太子学业进步很快,不久提升薛令之为左庶子。

野心勃勃的奸相李林甫想拥戴寿王李瑁为太子,一边恶语中伤太子,一边利用职权,克扣东宫的费用,使东宫的伙食越来越差。一天,薛令之到后堂用餐,只见桌上放着一碟苜蓿和一盆菜汤,还有一碗散发着霉味的陈米饭。他气得把饭碗一摔,就在后堂外的粉墙上题了这首诗。过了几天,唐玄宗有事来到东宫,看见墙上的题诗,根本不信诗中写的事实,反倒将薛令之罢职了。

十多年后,太子李亨在“安史之乱”中即位,想起在东宫时的老师,立即派人去接他进京。谁知,薛令之早已离开人世了。

孟浩然

不想谋朝位,为何拆庙堂?

庙在出相爷,庙拆出帝王。

李林甫靠投机钻营爬上宰相的高位后,一心想光宗耀祖,要重新翻修故居。

一个溜须拍马的阴阳先生对李林甫说:“丞相早就应该大富大贵,只可惜故居对面那座庙有妨碍。若想门第显赫,经久不衰,就得推倒那座庙。”于是,李林甫就派人命庙里的和尚三天内搬走,三天后拆庙。

这座庙是众和尚辛苦化缘建起来的,无端要拆掉,十分不情愿。可是李林甫在朝廷一手遮天,心狠手辣,再不情愿也不敢以卵击石,只得整日伤心地号啕大哭。

众和尚哭了两天两夜,庙里进来了一个人,问住持和尚为什么哭得双眼红肿。

住持说:“施主快走吧!我们这座庙明天就要被拆掉了。”

“好端端的一座寺庙为什么平白无故地要拆掉?”

“我看先生乃一介儒生,就别卷入这是非之中。”

“你们为什么不向朝廷报告?”

住持和尚一声冷笑:“哼!朝廷?就是朝廷的那个奸相造的孽。”

“是那口蜜腹剑的李林甫?”

“不是他这个坏事做绝的奸相,何人敢如此大胆。”

“事出何因?”来人寻根问底。

住持和尚一五一十说清了缘由。

“真是岂有此理!这个是非我孟浩然揽定了!”

住持和尚一听来人是大诗人孟浩然,连声劝道:“孟先生行侠仗义,久闻大名,老衲领情了。可面对权倾朝野的奸相,还是不去引火烧身的好!弄不好,我这众弟子遭殃不说,连先生的脑袋也要搬家呀!”

孟浩然沉思了一会儿,说:“大师放心,硬碰硬肯定不行,待我略施小计,吓跑他们还不行吗?”

“孟先生千万别造次!”

“你们别再伤心了,到时候我自有办法。”

第四天一清早,李林甫的管家带着一帮人来到山门外。

这帮人正准备动手拆庙时,管家突见山门上贴了四句诗。他大吃一惊,赶忙下令住手;派飞骑请来李林甫,再作主张。

李林甫听后,骑马跑到庙前,看到山门上四句诗吓得屁滚尿流,带着一帮人溜回了府,并下令从此不准提拆庙的事。

住持和尚见奸相吓得不敢拆庙了,十分好奇,就领着众和尚来到山门外,看看孟浩然到底在山门上贴了什么东西。只见山门上写着四句诗:

不想谋朝位,为何拆庙堂?庙在出相爷,庙拆出帝王。

住持和尚看后,急忙叩拜孟浩然:“先生智能过人,区区四句诗,竟吓跑了奸相,保住了寺庙,请受老衲一拜!”

孟浩然扶住住持和尚,连声说:“对待奸佞之人就要揭他奸佞之心,才会使他胆战心惊!此一小计,虽灭了李林甫一时淫威,要想寺庙长久安宁,须将此诗天下广传,任他奸相如何狡诈,谅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住持和尚连连称是,当即打发弟子四处传说此事。一时间,朝野上下沸沸扬扬,李林甫的奸佞之心被世人看穿,使得他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诗中的贺知章

贺知章(公元659年—约744年):唐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又号“五总龟”。少年时代便以文词知名,与包融、张旭、张若虚号“吴中四士”,与陆象先、李白等友善。性格豪放,好饮酒,善谈笑,证圣年间进士,官至秘书监。天宝三年(744年),上书请为道士还乡,不久去世。贺知章的绝句清新脱俗,富于童心。有《贺秘监集》一卷。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①鬓毛:长在耳朵前边的头发。②衰:凋落稀疏之意。

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名噪京城的“四明狂客”贺知章告老还乡了。

贺知章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36岁时进士及第。唐玄宗开元年间,他先后担任多种官职,直至做到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

他80多岁的时候,一天,梦见自己在天帝的宫中漫游。醒后,贺知章马上向唐玄宗上书,要求告老还乡,去当道士。

唐玄宗同意了,并把他故乡的镜湖赐给他作为放生池。临行时,唐玄宗还命皇太子以及百官为贺知章赋诗送行,祝他此去一路顺风。

一阵你来我往、你赠我答的应酬之后,贺知章终于离别了热闹繁华的京城长安,回到了阔别50多年的故里。

尽管老人的乡音未改,但头发和胡须都已经白了。故乡的孩子们都不认识他,一个个好奇地问道:“老爷爷,你是从哪里来的呀?”贺知章看着眼前的稚童,一首《回乡偶书》就在胸中形成了。

不幸的是,贺知章回乡不到一年就与世长辞了。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诗中的王维

王维(公元701年—761年):唐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又称河东人。字摩诘,开元年间进士。初授大乐丞,后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后得张九龄推荐,提拔为右拾遗,后升给事中。至德元年(756年),安禄山叛军攻陷长安,王维被俘,被迫担任伪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乾元二年(759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此后,王维笃信佛教,在辋川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又称“王辋川”。王维以五言诗独步诗坛,意境动人,其边塞诗慷慨雄健,晚年以山水田园诗表现悠闲情趣。精通音律,擅长书画,被苏轼评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又因信奉佛教,诗歌意境空灵幽远,被人称为“诗佛”。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①九月九日:重阳节。②异客:寓居外地的人。③遥知:在远处料想。

④茱萸:一种有香味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时有将茱萸插在身上的风俗。

王维多才多艺,少年时就能诗善画,还弹得一手好琵琶。21岁时进京赶考,先去拜望了唐玄宗的弟弟岐王李范,想求得他的引荐。

当时,皇帝的九公主权势很大,要能得到公主的推荐那就更好了。于是,岐王就给王维出了个主意:要他装扮成乐师,在公主举办的宴会上露一手。

这一天,王维带着一首新谱的琵琶曲和几首诗作,穿上岐王为他准备好的衣服,混在乐师队伍里,一同来到公主府上。

席间,岐王向公主引荐王维。公主一看王维青春年少,举止潇洒,先让他独奏了一曲《郁轮袍》,又令王维拿出诗作让她看。当公主看到《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不由脱口而出:“我平日诵读的这些诗句,原来就是眼前这位青年写的呀!”岐王见机会来了,赶忙在公主耳边说:“要是这次考试能录用到这样的人才,将来准是国家的栋梁呀!”公主连连点头。

事后,公主果真向主考官推荐了王维。这一年科考,王维凭着自己的才华和公主的引荐高中第一名进士。

息夫人

王维

莫以今时宠,

宁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

不共楚王言。

【注释】

①息夫人:即息妫,春秋时代息侯的夫人。②莫以:不要因为。

③宁忘:乃忘,就忘,便忘。④楚王:指楚文王。

唐玄宗的哥哥宁王,依仗权势强占了邻居一个卖饼人的妻子。

宁王虽然对这女人非常宠爱,但总是得不到她的欢心。

有一次,宁王府举行宴会。宁王一时高兴,把卖饼人也请了来,并让他们夫妻相见。这女子一见前夫,不禁泪流满面。坐在一旁的诗人王维见此情景,非常同情。就在这时,宁王要大家赋诗助兴。王维便站起身,吟了这首《息夫人》。

这首诗中提到的“息夫人”是一个历史人物。春秋时代有一个息国,被强大的楚国灭掉了,息国国君息侯被杀,他的妻子息夫人也被楚王霸占。楚王对息夫人非常宠爱,但息夫人总是忘不了原来的丈夫,终日以泪洗面。很多年过去了,息夫人给楚王生了两个孩子,却没有说过一句话。楚王觉得奇怪,问她为什么从不说话。息夫人叹了一口气说:“唉!我一个苦命的女人,嫁了两个丈夫,还有什么可说的!”不久就忧郁而死。

王维借用古代楚王消灭息国,霸占息夫人,而息夫人整日看花流泪、至死不理楚王的故事来启发开导宁王。宁王终于醒悟了,叫卖饼人把妻子领了回去。

凝碧池王维

万户伤心生野烟

百僚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

凝碧池头奏管弦。

【注释】

①野烟:比喻战火。②百僚:百官。

③朝天:朝拜天子。④秋槐:指唐时宫中种植的槐树。

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唐玄宗逃离长安,诗人王维和一批官员被叛军俘获。

几天后,叛军把一批会写诗的官员和乐师押到洛阳,要他们在凝碧池庆功宴上献诗、奏乐。

王维因服了“哑药”,不能说话,被关了起来。

乐师雷海青忠于唐玄宗,不愿为安禄山演奏。他痛斥叛贼,用力将乐器摔坏,被安禄山当场分尸示众。王维听说此事,悲愤交集,含泪写下了52

《凝碧池》这首诗。

以后,安禄山强迫被俘的唐朝文武官员任职,王维也被迫充任了给事。不久,叛乱被平定,一些陷入贼营接受伪职的官员都被问罪,只有王维因写了怀念唐室的《凝碧池》,被唐玄宗赦免了大罪,仅作了降职的处分。

赠裴旻将军

王维

腰间宝剑七星文,

臂上雕弓百战勋

见说云中擒黠虏

始知天上有将军

【注释】

①勋:功劳。②黠虏:狡猾的敌人。③将军:指裴旻。

唐玄宗开元年间,画家吴道子跟随皇帝到洛阳,遇见了张旭和裴旻将军。张旭是著名的书法家,擅长草书。裴将军则是舞剑名手。吴道子的画,张旭的书法,裴将军的舞剑,在当时都被称为绝技。

一天,裴将军的母亲病故,他求吴道子在洛阳天宫寺画几幅壁画,为他母亲祈福,并要送一大笔金帛作为谢礼。吴道子笑着说:“我不要别的,只请将军在我作画之前舞一次剑,让我把画画得更好就行了。”裴将军满口答应了。

作画的那一天,天宫寺前挤满了来观看的人。裴将军装束以后,当众表演剑舞。舞到高潮时,只见他将宝剑掷入云霄,高数十丈。片刻,宝剑落下,裴将军举起剑鞘,只见一道电光穿入鞘中。观众数千人,无不大惊失色。吴道子看毕,立即在壁上挥毫作画。“草圣”张旭也兴致勃勃地写了满墙的草书。此时的洛阳人真是欣喜无比,想不到一日之中,他们竟能看到了三绝!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诗中的王昌龄

王昌龄(约公元698年—约756年):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长于七绝,时称“诗家夫子王江宁”。写边塞军旅生活,风格雄浑,音调铿锵;写宫怨、离愁,含蓄婉转。某些诗间接反映统治者的荒淫,也有些流露消极隐退思想。有《王昌龄集》。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

①芙蓉楼:在唐代润州(今江苏镇江市)城西北角。

②吴:春秋时国名,后并于楚。

③冰心:比喻心像冰一样明净晶莹。

一次,辛渐准备渡江北上,取道扬州去洛阳,特意来看望被降职担任江宁(今南京市)丞的王昌龄。王昌龄很受感动。辛渐告别时,王昌龄竟从江宁一直送到润州(今镇江市)。第二天早晨,他选择了江边上的芙蓉楼为朋友饯行。

一夜的秋雨渐渐停了,两个朋友在这曾是古代吴国的地方,俯视楼下滚滚东去的长江水,仰望西北孤立的楚山,仿佛有许多话要说,但又不知从何说起。辛渐想到洛阳有许多关心王昌龄的亲友,他们都还不知道王昌龄的近况。就问王昌龄道:“仁兄,我去洛阳,你有什么话要我带给你的亲友吗?”

王昌龄这几年受的委屈很多,他曾因不拘小节,受到一些人的责难,甚至无中生有的诽谤。但他从不把这些放在心里,也不因此而左右自己的行为。想到这些,他坦坦荡荡地题写了《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请他转达给洛阳的亲友们。

长信秋词五首(其三)

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

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

犹带昭阳日影来。

【注释】

①奉帚:持帚打扫。

②团扇:圆形有柄子的扇。

③昭阳:汉宫名,汉成帝时赵飞燕曾在此居住。

一天,诗人王昌龄听到这样一个故事:

汉成帝时,美慧能文的班婕妤,受到汉成帝的百般宠爱。后来,赵飞燕进了宫,汉成帝又迷上了赵飞燕。此人艳丽妩媚,但心地狠毒。班婕妤恐遭陷害,就以侍候皇太后为名,请求到了太后的居所长信宫。

班婕妤到了长信宫,虽然逃避了是非争斗,但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一个深秋的早晨,班婕妤早早地起了床,打开殿门,看见满地的落叶,就拿起扫帚扫起地来。地上的黄叶扫净了,她又觉得无事可做,只能拿着一把团扇在庭院中徘徊。

忽然,一声鸦鸣,班婕妤抬头一看,只见一只丑陋的乌鸦从昭阳宫上空的阳光中掠过。班婕妤不由一怔,想到连乌鸦都能每天飞过皇帝居住的昭阳宫,目睹昭阳宫的日影,而自己却只能寂寞地住在这长信宫,还不如一只乌鸦,就暗暗地落下泪来。

王昌龄听完故事,被班婕妤的遭遇深深打动了。他提起笔来,写了这首《长信秋词》,将宫女的孤苦生活真实地写了出来。

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①长征:长途出征。

②龙城: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

③飞将:指汉朝的李广,人称“飞将军”。

④胡马:敌人的骑兵。

汉朝名将李广,人称“飞将军”,他率军大大小小共打过70多次仗,威名远扬。

有一次,他带领少数人追击敌人,不料遇到了敌人的一支劲旅。部下们以为寡不敌众,心中发慌,李广却镇定自若,以疑兵之计,使敌人不敢接战,终于逃离险境。

在一次战斗中,李广受伤被敌人俘虏了,敌人想将他带回去邀功请赏。路途中,李广佯装已死,乘敌人放松警惕时,飞身从敌人手中夺弓取马安全返回。

又一次,李广的4000兵马遭受4万敌军的围击,可他临危不惧,先派儿子李敢带领数十名骑兵冲入敌阵,接着又兵分两路杀回营来,使军心大56

振。

为了坚持战斗,等待援兵,李广又急中生智,擒贼先擒王。他力挽强弓,瞄准了敌军中的“领头羊”。只听“嗖”的一声,敌军中的一名副将应声倒下。顿时敌军气焰一落千丈,汉军士气更加高昂。李广终于坚持到援军赶来,最后赢得了胜利。

长安遥在日光边,忆君不见令人老

唐诗中的岑参

岑参(约公元715年—770年):唐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天宝进士。曾任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判官,又为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入朝为右补阙,频频上书,指斥奸佞。后出为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晚年客死成都。曾在塞外军营生活十余载,擅长边塞诗,与高適并称“高岑”。诗风急促高亢,奇峻俏丽,描写塞外风光、战争景象,想象丰富,抒发慷慨报国思想,恳切动人。有《岑嘉州诗集》。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岑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

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

角声一动胡天晓。

【注释】

①武威:在今甘肃省武威县。②判官:官职名。

③碛西:沙漠西边的安西都护府。

④都护:官职名,唐代边境的最高统帅。

⑤太白西:指遥远的西边。太白,指金星。

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五月,西北边境烽烟四起,军情十分紧急。武威太守、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奉命率30万大军出征。就在队伍即将出发的前一天,岑参来到军营为好友判官刘单送行。

这次出征,岑参最担心的是队伍要穿过火焰山一带。正是五月季节,那里莫说行人不敢去,就连鸟儿也不敢飞近啊!他劝刘判官一定要多多保重。刘判官听了,既感谢友人的关心,又义无反顾。他知道那里的胡人正是以为唐朝军队不适应此时的气候,才敢贸然侵犯边境的。其实他们完全想错了,区区一火山怎么能阻挡住浩浩大唐的军队呢!

正在这时,传来中军令,命刘判官回营。刘判官谢过岑参,飞身上马,像飞鸟一样,转瞬间不见了。岑参为有这样的将士作为好友心情无比兴奋,他仿佛看见唐军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溃敌军,便随口吟出这首新诗。

过燕支寄杜位

岑参

燕支山西酒泉道,

北风吹沙卷白草。

长安遥在日光边

忆君不见令人老。

【注释】

①日光边:天与地相接的地方。②令:催。

这首诗的第三句,用了晋代的一个故事。

晋明帝司马绍小时候非常聪明伶俐,很受父亲晋元帝的喜爱。

一天,元帝抱着太子司马绍玩耍,太监禀报说,长安派人来了。元帝见过长安来人后忽然问司马绍:“你说是长安离我们远,还是太阳远?”太子抬头望望太阳,说:“太阳远,只听说有人从长安来,从没听说有人从太阳那里来。”元帝听了十分高兴,觉得小太子聪明过人。

第二天,晋元帝宴请文武百官。大家正吃得高兴,元帝又问司马绍:“孩儿,太阳和长安,哪儿离我们这儿近?”太子用手朝殿外一指说:“当然太阳离我们这儿近呀!”元帝问道:“你为何与昨天说得不一样?”司马绍响亮地说:“你们看看呀,那不是太阳吗!这不是太阳近,长安远吗?!”

元帝这才松了口气,得意地笑了。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唐诗中的李白

李白(公元701年—762年):唐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西南),出生于安西都护府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少聪颖,好剑任侠,豪放不羁。二十五岁时辞亲远游,曾寓居安陆,北上太原,西入长安,东至齐鲁。三十岁,再入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未果,流寓任城(今山东济宁)。天宝元年(742年)供奉翰林。三年后,遭权贵谗言离开长安。安史之乱时,辟为永王李璘的幕僚。永王与肃宗争斗,兵败后,李白受到株连,流放夜郎(今贵州正安西北),途中遇赦得还。晚年漂泊,客死当涂(今属安徽)。一生创作大量诗篇,唱出了盛唐时代的最强音,批判腐朽的统治集团,描写祖国的壮丽山川。诗风雄伟豪放,音韵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和神话中吸取营养,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也不时有纵情享乐、出世求仙的消极思想流露。被后人尊为“诗仙”。有《李太白集》。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①西辞:从西方离开。黄鹤楼在广陵之西。

②烟花:繁花盛开如烟云。

一年,李白在友人的陪同下去安州(今湖北安陆)相亲,路过襄阳时,听说孟浩然正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就特意去拜访。

孟浩然虽然比李白年长12岁,但他看了李白的诗后,大加赞赏。两人相见恨晚,很快成了挚友。

后来李白在安州成了亲,住了一年多。一天,他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扬州),就托人捎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武昌)相会。

这年春天,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上重逢,两人倾诉离别之情,谈得十分投机。

孟浩然的船起航去扬州,李白站在岸边,目送一片白帆渐渐离去,直至消失在水天交接的尽头,惆怅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名篇。

山居无名氏

隐居三十载,筑室南山巅。

静夜玩明月,闲朝饮碧泉。

樵夫歌垄上,谷鸟戏岩前。

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一天清晨,李白像往日一样到一家酒店买酒,忽听隔壁的柴草行里有人在说话:“老人家,你这么一大把年纪怎么能挑这么多柴草,你家住哪里?”

回答的是一阵爽朗的大笑。接着,便听见有人在高声吟诗:

“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借问家何处?穿云入翠微!”

李白听了,不觉一惊。是谁随口吟出这样动人的诗句?他问店小二,店小二告诉他,这是一位隐士,他恨透了官府,看穿了世俗,隐居深山,自食其力。每天把柴卖掉就打酒喝,喝醉了就吟诗,一路走一路吟,路过的人还以为他是疯子哩!

李白暗想,这不是和自己一样的“诗狂”吗?他便一连几天来到柴草行等那位隐士。谁知,天天落空。他下决心进深山去寻找。这天黄昏,李白拖着疲惫的身子转过山口,只见迎面的一块巨石上刻着几行字。他上前辨识,原来是上面的这首《山居》。

李白连读三遍,赞道:“妙哉!真是仙人之声啊!”他心想,见到那位隐士,一定得拜他为师,好好讨教。虽说自己作诗几十年了,但像这散发着野花香味的诗还是头一回领略哩!

李白精神大振,他四下望去,看见崖石边的平地上摊着一堆稻谷,他边欣赏醉人的景致,边等那位隐士来收谷。

太阳下山了,一位须发飘飘的老人来到石崖旁,他打量着眼前这位风尘仆仆的客人,问道:“你是——”

“我是李白。”说着,李白深深地一揖。

老人愣住了:“你是李白?”

李白连忙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老人一听,双手一拱:“哎呀,你是当今的诗仙!我算什么,不过是诗海里的一滴水罢了!你这大海怎么来向一滴水求教,实在不敢当!”他说完,转身就要往回走。

李白一把拉住老人的衣袖,哀求道:“老人家,我千里赴深山,好不容易遇见了良师,难道就这样打发我回去不成!”

李白真挚的话打动了老人的心。老人便将李白引到自己的隐居处,饮酒吟诗,切磋诗艺,那朗朗的笑声,经日不息地在那空旷的山野里回荡。

嘲马阁老

李白

不获千金获千金,

足见阁老日夜心。

世间多少风流事,

无耻须是厚颜人!

这天,人们正在争着买李白的字画,突然听到有几个家丁喝道:“快滚开!让马阁老过去!”

一听马阁老到了,众人纷纷四下躲避。

李白见人们如此惧怕马阁老,便知道他是个横行霸道的家伙,也动手收摊准备迁走他乡。

马阁老从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字画,他顺手拿起一幅,一边欣赏,一边夸赞道:“好字!”

李白冷笑了几声,随口吟出一诗,云:

“字好岂如家道好?每日青楼乐逍遥;莫适熟请天下事,问你饿殍知多少?”

马阁老并不知道李白在讥讽他,反而恭维道:“真是奇才!出口成章,钦佩!不知先生哪里人?尊姓大名?”

李白挺胸又吟出藏头诗一首:

“姓氏敢向天子同,名字一如日月行,李家出了云游客,白比金星更光明!”

马阁老思谋了半天,悟出了李白的姓名。他对李白的才学很敬佩,非要买李白的字画不可。李白不肯卖给他。马阁老说愿出大价钱,居然也吟诗一首:

“老夫生来不受贫,挥金如土解囊倾;但得中堂常相伴,某愿一字付千金。”

李白听得马阁老“一字付千金”的许诺,心想:“你好大的口气!”便当即问道:“你说的话可当真?”

马阁老拍了拍胸脯:“一点不假!”

李白又追问:“算数?”

马阁老又指了指跟在身旁的黄狗:“如若反悔,鸡犬不如!老夫讲信用,一诺也千金!”

李白便决定将马阁老拿在手中的那幅字画卖给他。两人一起数了数,整整二十字。李白怕马阁老赖账,提出要写下字据。

马阁老满口答应,于是当众写了契约。他邀李白随他一块回府去取金银。

李白收拾了摊子,来到了阁老府上。

马阁老虽然金银不计其数,可他怎舍得为一幅字画出那么多的金钱?他是因为看中了李白的才学,想招李白为婿。因而,一到马阁老府上,马阁老就摆酒宴要款待李白。

李白不肯入座,连声催马阁老快付金银。

马阁老没办法,便让左右退下,打开窗子说亮话:“你当真以为我要重金买你的画吗?错了!我家小女待嫁,老夫打算招你为东床,这就是所谓‘一字付千金’呀!”

李白真没想到马阁老如此厚颜无耻!他想了想,自己纵有两张嘴,在他家里,也休想说得他认可。与横行霸道的豪绅联姻绝对不可能,但也得就此放他的血,为老百姓出口恶气。他打算揣着马阁老签字画押的契约到知府衙门打官司。想到这里,李白二话不说,转身就出了阁老府。

马阁老还以为李白无计可施了,虽然嫁女的愿望没能实现,但一想到没花一文钱白得一幅珍贵的字画,又沾沾自喜了。正当他得意时,突然府衙传话让他去过堂。这真使他大吃一惊:平素里知府大人也敬畏他三分,遇事总先过府来禀告,而今天公事公办的样子,自知其中必有缘故,不敢怠慢,随即来到知府大人堂上。他一看,李白早坐在知府大人旁,这更使马阁老摸不着头脑了!当他正惶惑时,只听知府说道:“圣上有旨,特召李白先生进京任翰林院供奉。本府正派人四处寻找李大人,想不到在此不期而遇。据李大人称,你欠他金银,今日定要全部奉还,当堂交付,不得有误。”

知府一席话,震得马阁老脑瓜子嗡嗡作响!李白成了当今皇上的供奉翰林了,此账是赖不成了!罢罢罢,偷鸡不成反蚀了一把米,自认倒霉晦气吧!他连连称是,连冷汗也顾不得擦一把,赶忙命家丁抬着金银,来知府大堂上交付李白。

李白收下了那么多黄灿灿的金子,白花花的银子,使马阁老感到扎心钻肺般心疼。他正灰头土脸地要退下堂去,只听李白说道:“李白视金钱如粪土,你付给我的润笔费我一个子儿也不带走,就托知府大人散给四乡八村的穷苦百姓。难得你喜欢我的字画,我再奉送你一幅吧!”家丁替马阁老接过字画,当堂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又题了一首七言诗:

不获千金获千金,足见阁老日夜心。世间多少风流事,无耻须是厚颜人!

不知上述内情的人看了李白写的“不获千金获千金”,不知什么意思,还以为文句不通哩。可是马阁老看了,脸上发烧,羞愧难当!

七步诗李白

天子面前无戏言,半帑金银重如山。

国舅不会点金术,何来家私万万千?

李白出身最寒微,家徒四壁少吃穿。

赢得国舅不赊欠,天子面前无戏言!

李白入翰林院当了供奉翰林后,满以为今后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干,为国出力了,但不久他就发现自己只得了个闲职,根本无用武之地,他一天到晚闷闷不乐。

有一天,宫廷举行宴会,朝廷召集李白等一帮翰林学士前去赋诗唱和。其他人都抢着吟诵,唯独李白缄默无语。

皇上的大舅子杨国忠见李白一脸傲气,当着众人不怀好意地说:“昔日曹子建七步成诗,当今李翰林人称‘诗仙’,为何今日盛宴之上无诗可作呢?如果李翰林能在七步之内也作出诗来,我杨国忠五体投地。”

李白看穿了杨国忠的用意,哈哈一笑,说:“国舅此话差矣!当年曹子建七步成诗,那是他哥哥曹丕逼的,我李白没有丝毫争权夺利的想法,如果让我像曹子建那样七步成诗,这不是对当朝天子大不敬吗?”

杨国忠听了李白这几句话,无言以对。皇上在一旁打圆场说:“李爱卿,国舅这是激你,你就不必想那么多了。”

李白说:“国舅要我像曹子建那样作诗不难,我李白要同他赌上一赌!”

众人也怂恿说:“李翰林就和国舅赌吧!”

杨国忠暗想:“七步成诗,他李白难道真有曹子建那样敏捷的才思吗?赌就赌,正好当众让李白出丑。”他仗着得宠于圣上,满不在乎地说:“我出题,只要你李翰林七步成诗,圣上和在场各位称好,我就输半帑金银于你,天子面前无戏言!”

李白说:“既然如此,就请国舅出题吧!”

杨国忠随口说:“就以‘天子面前无戏言’为起句,你作诗吧!”李白随即起步吟道:

“天子面前无戏言,半帑金银重如山。国舅不会点金术,何来家私万万千?”

一首七言诗吟罢,李白迈出三步半!在场众人齐声喝彩。

紧接着,李白向前又迈出三步半,随即咏道:

“李白出身最寒微,家徒四壁少吃穿。赢得国舅不赊欠,天子面前无戏言!”

杨国忠见李白七步成两诗,一首揭自己的老底,一首竟是向自己讨赌账,窘得他不知如何是好。

众人见李白赌诗戒国舅,使不可一世的杨国忠无地自容,无不暗自称快。

清平调词一首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注释】

①槛:栏杆。②群玉山:仙山。

③瑶台:传说为西王母居住的地方。

阳春三月,牡丹花盛开,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到兴庆池东边的沉香亭赏花。

赏玩片刻,唐玄宗召李白进宫,叫他填写新的歌词,为贵妃助兴。

不料,李白在一家酒楼上已经喝得酩酊大醉,他被带到沉香亭时,酒还未醒。

唐玄宗此时急于要李白填写新词,不但没有责怪他,还叫御厨做醒酒汤给他喝。

李白酒醒后,听说皇帝要他创作赏花新调,满心喜悦。不过他对唐玄宗身边的高力士和杨国忠早有不满,写诗之前,就故意让高力士为他脱去靴子,又叫杨国忠把墨磨得浓浓的。然后,他这才蘸墨挥毫,在绢帛上写下了《清平调词三首》。

李白一边写,贵妃一边读。她为李白把自己与天上瑶池的仙子相比而高兴。唐玄宗心中大喜,立即吩咐乐师队演唱,还亲自吹起了笛子,在一旁伴奏。

但是,由于李白得罪了朝廷中的两个实权人物,他们暗中说了许多李白的坏话。李白在朝廷再也待不下去了,只得到五岳寻仙去了。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李白

吾昔东海上,崂山餐紫霞。

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

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

朱颜谢春晖,白发见生涯。

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

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李白被唐明皇放出宫后,像鱼儿得水一样快乐。他骑马出了长安,一路上,逢山观景,遇河玩水,十分惬意。当他登上泰山顶,站在日观峰上看日出,正要乘兴作诗歌颂泰山一番时,忽听身后有一个书生打扮的人念道:“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

一句话,把李白的诗兴打消了,他想:“是啊,天下的名山大川,我走遍了,可就是被人们称之为“神宅仙窟”的东海崂山,至今还没游过。这回,无论如何也得去走一趟。”

李白到达崂山,正赶上秋水明如镜、秋山叶正红的大好时节,他一边喝着美酒,一边吟着即兴琢磨出来的赞美北九水的诗句:

“九水水九曲,曲曲穿幽谷。四围山色清,两岸松竹绿。”

李白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不知不觉天色将暮。他眼望头上的明月、身边的山峰、淡淡的夜雾,真像进入仙境一样。他一时来了兴致,伸手搬过背后的酒罐子,口对口地大喝起来。

这一喝不要紧,只觉天旋地转,朦胧中,只见有位女子睁着双眼,一边看他喝酒,一边朝他微笑着招手……

李白借着酒兴,灵机一动,伸手从怀中掏出一个玉石酒杯,从罐子里舀出满满一杯酒来,双手端着,摇摇晃晃地站起身,对着月中的女子一拜,说声:“您就下来喝这人间美酒吧!”他说着,连杯带酒朝那月中女子掷去!

说来也怪,只见随着李白端酒杯的手一挥,那月中女子像股清风一样,从月中跳出来,双手把空中那玉石酒杯稳稳地接过去,一饮而尽。然后,飘飘荡荡降落在李白身旁。她一边斟酒回敬李白一边说:“多谢诗仙赐酒,小女仅采来崂山枣子三枚,当做佳肴作为回敬!”

停了一会儿,那女子又望着醉醺醺的李白说:“如果诗仙不嫌弃,小女愿献歌舞以助酒兴、诗情!”说着,那月中下来的女子,便挥动长袖边歌边舞起来……

李白听着这人间从来没听过的歌,看着这人间从来没见过的舞,一时间,酒兴、诗兴大发,他一边随着那女子的音调哼着,一边从身边拿起小石块击石为板,边唱边击,边喝酒边吟诗。不知不觉,罐子里的酒喝干了,他也醉着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当李白醒来,已是朝霞满天时分。他回想着夜晚掷杯邀月,那月中女子为他又歌又舞的情景,再想想自己大半辈子的坎坷遭遇,触景生情,浮想联翩,一边顺着山路往下走,一边吟出了上面的《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李白在崂山道观里住下后,又把头天夜晚跟那月中女子学来的曲调亲笔抄录下来,送给了道长,道长把它当做仙曲,填上了道家的唱词,一直流传至今。

哭晁卿衡

李白

日本晁卿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

白云愁色满苍梧

【注释】

①帝都:长安。②征帆:远航的船。

③蓬壶:蓬莱山,传说东海中的仙山。

④明月:指明月珠,又名夜光珠。

⑤苍梧:苍梧山,传说在东北海中。

唐秘书监兼卫尉卿晁衡是个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吕。他16岁随日本遣唐使团来到中国,在唐朝学馆学习多种科目,成绩优异,被留在中国任职。

晁衡在中国,结识了著名诗人李白、王维等人。他们经常在一起作诗论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公元753年,晁衡受唐玄宗委托,以大唐使者的身份随第11批日本遣唐使团返回日本。正在四处漫游的李白未能亲自为晁衡送行,但却十分关注晁衡的行踪。

一天,李白正与友人饮酒,忽听有人说晁衡乘坐的船只在海上遇上了风暴,船沉人亡,惊得酒杯脱手,失声痛哭。他挥泪提笔,写下了《哭晁卿衡》这首悼念诗。

其实,晁衡遇难只是一种误传。船沉后晁衡随风漂至海南,辗转回到长安。但这首反映李白和晁衡友谊的诗篇,却永远流传于世了。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①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拍子当伴奏。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

隐士汪伦在泾县桃花潭边的南台寺设馆讲学。一天,他听说大诗人李白到了宣城,连夜写信邀请李白到桃花潭游览。

汪伦在信中说:“先生好游览,我这儿有十里桃花;先生喜豪饮,这里有万家酒店。”

李白看了信,特别高兴,便乘上一叶扁舟,沿泾溪而上。

早在桃花潭边等候的汪伦,见李白如期到来,欣喜万分。他俩一见面,汪伦就抱起双拳,连忙告罪说:“我怕先生事多缠身不能立刻起程,投其所好修书一封。其实哩!桃花是潭水的名字,并没有什么桃花,万家酒店只不过因有家酒店的主人姓万。”

李白听罢,哈哈大笑,说:“我是让你给诓来了。不过,你的信和刚才的解释颇为匠心独具,富有诗意啊!好一个‘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啊!”汪伦也笑了。

两个人的笑声,激起了桃花潭的阵阵涟漪。

汪伦把李白请到自己的馆舍中,盛情款待。一连几天,他们或在潭边垂钓,或在石岗上饮酒赋诗。他们或共斥权贵,或唱和酬答。两人相见才几天,仿佛是旧友重逢,难舍难分。

在李白临别的那天,汪伦带着自己的学生,将李白送到桃花潭渡口,还摆了酒席为他饯行。

李白被汪伦的一片热情深深打动了,站在扁舟上,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这首《赠汪伦》。

后来,泾县桃花潭的村民为了纪念李白,还在东岸建起了“踏歌岸阁”,成了这里的一处名胜古迹。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③。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释】

①牛渚:山名,突出江中,称牛渚矶。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

②西江:古时从江西到南京的一段长江称为西江。

③谢将军:指东晋镇西将军谢尚,字仁祖。

李白从小就怀有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抱负。天宝元年,他因受玉真公主的推荐,在朝廷做官,受到奸相李林甫一伙人的排挤和迫害,终于被迫辞官离京。

这一天,他乘的船只停泊在牛渚山旁,不由想起历史上在这里发生的一件事:

早在东晋时代,写得一手好诗的青年袁宏为地主运送租米。一天夜里,袁宏将米船停泊在牛渚山旁,一时兴起,就在船头吟诵起自己作的诗来。正在这时,镇西将军谢尚带着部下乘船巡视,听到袁宏的吟诗声,立即把他请到自己船上。两人评诗论文,谈得非常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此后,谢将军积极举荐袁宏,袁宏名声大振,官运亨通,一直做到东阳太守。

想到这里,李白情不自禁地吟出了《夜泊牛渚怀古》这首诗。他向人们倾诉:我李白也会吟诗啊,却为何找不到知音呢?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

①吴宫:三国孙吴在金陵建业时造的王宫。

②三山:山名,今南京市西南长江之滨。

③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

④浮云能蔽日:比喻权奸当道,蒙蔽明君。

李白自在黄鹤楼上看了崔颢题写的《黄鹤楼》后,总想也写一首登临吊古的佳作,和《黄鹤楼》比高低。

这一天,李白南游金陵,来到城西南的凤凰山上。据传,300年前,有三只极似凤凰的鸟儿飞集到这座山上。凤凰乃是吉祥之物,当时南朝的宋文帝刘义隆知道后,就在山上筑起了一座凤凰台,这座山也就叫做凤凰山了。

这个传说和黄鹤楼的传说非常相似。李白觉得机会来了,他登上凤凰台,极目远望,浮想联翩,于是便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这首七言律诗。

当然,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与崔颢的《黄鹤楼》,谁的诗更好一点,评判不一,只能让后人慢慢去品味了。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①白帝城: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山上。

②江陵:今湖北荆州。

唐玄宗的儿子永王李璘提任江陵大都督,在当地招兵买马,很有一些实力。

新即位的唐肃宗李亨惧怕李璘和自己争夺帝位,就命令李璘去成都朝见唐玄宗,想乘机削弱他的实力。李璘偏偏不吃他这一套,反率水军沿长江东下。

李璘路过九江时,获悉李白正隐居在庐山,就邀请李白到自己军中当参谋。50多岁的李白正想再干一番事业,他不知李璘违抗唐肃宗命令的事,就欣然投到李璘军中。

时隔不久,唐肃宗下令讨伐李璘,李白遭牵连,被抓了起来。这对李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虽然经过几个朋友的营救,免于一死,还是被流放到夜郎。可巧的是,在途经四川白帝城时,唐肃宗因册封太子而宣布大赦,李白也在赦免之列,遇赦后的李白,心情十分愉快。一天早晨,他从白帝城出发东下,经过三峡,饱览了两岸的风光,即兴写下了七绝《早发白帝城》。在这首诗里,诗人充分采用了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自己愉悦的心情,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

②崔九:指崔涤,排行第九,他是玄宗宠臣,官至秘书监。

③江南:对长江以南的泛称。这里指今湖南长沙,即唐时潭州治所。杜甫从小学习刻苦,15岁时写的诗文,就受到洛阳名流的高度赞扬。一次,洛阳著名的进士崔尚、魏启心看到杜甫的诗,不禁拍案叫绝,称杜甫是“班固、扬雄再世”。由于他们的推荐,杜甫有机会常到玄宗之弟岐王李范和玄宗的宠臣崔涤府上做客。在那里,他结识了著名乐师李龟年。

安史之乱后,杜甫到凤翔投奔唐肃宗,李龟年逃往南方。两人从此分手,十五年没有见过面。

大约在公元770年(唐代宗年间),杜甫在今天的长沙和音乐家李龟年重逢。此时的杜甫,经历了战争离乱,到处漂泊,已是两眼昏花,疾病缠身,而李龟年自从流落江南,到处卖唱,也已痛不欲生。两人相见,感慨万分,杜甫情不自禁地吟出了《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

据说,就在这年冬天,饱经风霜的杜甫,含恨死在湘江的一条孤舟上,享年59岁。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④。

【注释】

①危樯:危,高;樯,船桅杆。

②③岂、应:是愤激的反语。

④沙鸥:水鸟,作者自喻。

诗圣杜甫起初出名,不仅是因为他写的诗好,而且是因为救助了当时的宰相房琯。

安史之乱后,唐肃宗即位,任命房琯为宰相。起初,房琯深得唐肃宗的信任。后来,在用人问题上,房琯与肃宗发生分歧,加上背后有人挑拨,两人之间的关系日渐疏远。

房琯为人正直,不肯受人奚落。一天,他主动向皇帝请命,带兵收复西京。谁知,他挑选了两个不懂军事的白面书生,加之队伍中有人叛变,因此不仅未能收复西京,反而大败而归。唐肃宗十分恼火,要治房琯的罪。

在这关键时刻,杜甫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向唐肃宗上疏,为房琯说情。他的这一举动,震惊了满朝文武大臣。杜甫因此丢了左拾遗的官儿。公元765年,杜甫离成都东下,这首诗大概是他舟经渝州、忠州一带时写下的。

在这首诗中,他激愤地说,凭文章怎么能出名呢?我又老又病,本来就该罢官了。其实,这不过是反话罢了,他的心中,应该是非常气愤、非常不平的。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①剑外:剑门关以南地方,即蜀地的代称。

②蓟北:今河北省北部。当时曾是安禄山、史思明叛军的老巢。

③巴峡:指重庆至涪陵一带山峡。

④巫峡:指巴峡以东的瞿塘、巫、西陵三峡。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怀着一颗报国立功之心,投奔肃宗皇帝,不料在半路上被叛军俘虏,好不容易才逃出虎口。此后,他便和家人一起四处逃亡,受尽了人间疾苦。有一次,杜甫和家人在荒山野岭之中跋涉,不时听到野兽的吼叫,吓得胆战心惊。他曾写诗描写当时的情景:“熊罴哮我东,虎豹号我西。我后鬼长啸,我前狨又啼。天寒昏无日,山远道路迷……”

正在杜甫举步维艰的时候,他忽然听到了朝廷平定叛乱、收复河北等地的消息,全家人欣喜若狂,一扫满腔的愁绪。已经五十多岁的杜甫禁不住流出了滚滚的热泪,写下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

传说,杜甫在节度使大堂内听到京城长安来使宣读“官军已经收复失地,八年安史之乱就此结束”时,欣喜若狂,一路小跑回家,将这天大喜讯告诉与自己一起历经战乱的妻子。

杜甫一进家门,就兴奋地叫妻子摆酒菜。

杜妻见丈夫这模样,又高兴又心疼,但不知有什么好消息,便道:“我还没烘锅呢,你等着吧!”

杜甫说:“今天有天大的喜事,连饭也不给我吃吗?”“你得做件事!”

“什么事?”

“写诗。”

杜甫一听,乐不可支,忙说:“夫人说得有理,只是此时肚中饥饿,还是吃了酒饭再写不迟。”

“不行!”杜妻说着,已经把文房四宝放到桌上来了。

杜甫见妻子如此执意,心里高兴极了,走到桌前,打趣地说:“写什么呢!”

“你就照实写我们这八年战乱是怎么过来的。”

杜甫遵从妻子意愿,提笔在纸上写下两句: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杜甫抬头见妻子抱书进屋,又写道: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若狂。

杜妻一听,道:“我叫你照实写八年离乱经历,你怎么没写一个字呢?”

杜甫道:“那已是昨日噩梦,提它干什么!今后倒要淡泊名利啊!”

杜妻点着丈夫的额头说:“你昨日还在喝闷酒,今日为何变成另一个人?”

杜甫经妻子这么一说,又写下两句: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妻听说回家乡,忙问:“我们走哪条路呢?”

杜甫一边回答,一边写道: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妻一看杜甫写下的八句话,连起来一读,忙说:“你信手涂鸦,还是首完整的诗哩!”

杜甫仔细一读,高兴得跳起来:“夫人逼出的这首诗,是我最满意之作啊!”

杜妻捧出酒菜道:“看你高兴的!这诗连个名字都没有呢!”

“有诗人丈夫,就有诗人妻子。就请夫人为此诗赐个名吧!”

杜妻道:“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你和全城人才如此高兴,就如实叫这个名吧!”

杜甫听罢,拍手叫道:“好好!这诗题就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后来,杜妻所逼成的这首诗,代代相传,成为名篇。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有一天深夜,杜甫正在为自己仕途失意、贫病交迫感慨万分,睡在身边的妻子杨氏忽然用胳膊推了推他,轻轻地对他说:“你听,外边有响动。”

杜甫侧耳听了一阵,果然听到草堂外有动静。他悄悄下床,将帘子拉开,只见枣树下有个老妇人正在用竹竿打树上的枣子。每打落几个,便用手在地上乱摸乱寻,捡到了,忙塞进口里囫囵咽下,看样子是几天没有吃饭了。

杨氏问:“有人吗?”

“有个老妇人在打枣子。”

“这么深更半夜来打枣子吃,怕是饿坏了!”杨氏说,“桌上还留有一碗菜粥,我端去给她充饥吧!”

杨氏边说边穿好粗布衣裙,端起碗就朝外走。杜甫也随手取衣披上,跟了出来。

那老妇人见有人来了,扔了竹竿,跌跌撞撞地朝外跑。

杨氏轻声唤她:“老嫂子,请留步。”

老妇人见来者好声好气并无恶意,也就喘着气停下来。借着惨淡的月光,杜甫见老妇人瘦骨嶙峋,衣不蔽体,很是可怜,忙解下披在自己身上的衣服,搭在老妇人的肩上。杨氏又把一碗菜粥递过去,让她吃了。老妇人顿感一阵温暖,望着这对好人,老泪纵横……

当杜甫问起她的身世时,老妇人哭道:“我就在草堂西边那间草棚子里住。去年,丈夫和儿子被官府拉去当差,至今不知死活……我无依无靠,只有靠挖野菜充饥。这几天因为挖不到野菜,饿得实在不行了,才来偷枣子。”

杜甫说:“老嫂子,快别说‘偷’字了,这枣你要吃就来打吧!”

杨氏也亲切地说:“以后你白天来打好了,免得半夜三更的跌倒了。”

老妇人千恩万谢地离去了。

杜甫夫妇默默回屋,再也无法入睡。

转眼一年过去了。杜甫全家买舟东下。临走前,他找来老妇人,对她说:“我走后,新来的主人姓吴名南卿,是我的好友,我已嘱托过他,你还是可以照样来打枣,他不会为难你的!”

老妇人感激地点点头。她朝杜甫拜了三拜,默默地祝福恩人全家一路平安。

谁知杜甫走后,吴南卿不但没有按杜甫的嘱托办,反在草屋周围筑上了高高的篱笆。

杜甫知道了,特意写了这首题为《又呈吴郎》的诗。

吴南卿读后,体会到杜甫的用心良苦:既表达了诗人对老妇人哀怜的感情,又抨击了不平的社会,以及战争引来的灾难。他顿觉羞愧不已,忙叫人拆除篱笆,并亲自去老妇人家赔礼道歉。

后来,吴南卿也离开了草堂。临走那天,他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请老妇人住进来。他说:“遵照杜公的意思,我走后,这草堂便是你的了。那棵枣树望悉心照料。杜公最喜欢吃枣,说不定哪一天还会来的!”

从此,老妇人精心照料着枣树。每逢收枣,她都要精选一批上乘的枣子晒干后用蜜水浸泡,捞起来风干后储藏在坛子里。

两年过去了,老妇人得知杜甫病逝在湖南。她万分悲痛,哭晕过几次,她决定到湖南去吊丧。她忍痛卖掉储藏的蜜枣,将草堂锁好,带着一只枣坛,顺江而下……

示县令

杜甫

支差须察明,不能乱抓人。

惊动都察院,小心尔前程。

一天,杜甫同朋友一行三人游古庙,半路上见两个公差正抓一个乡村青年。一个年迈的村妇拉着青年破烂的衣襟不放,连声哀告道:

“求求老爷开恩呀!这是我的独生子,不能拉走呀!”

老妇和青年哭作一团,十分悲惨。

两个公差凶狠地吼道:“少废话,快走!”

杜甫见状,愤慨地走上前去,道:“听大嫂讲,她只有一个独丁。依当朝王法,就免了他的公差吧!”

一个差役蛮不讲理地说:“你是干什么的?”

杜甫顺手摸出一些碎银递给公差说:“请二位给我一个面子,放了这小伙子吧!”

另一个差役见杜甫三人的穿着和气派,不像普通百姓的样子,又见那手中的银子,便打个拱,问道:

“你老人家是哪个府上的老爷?在哪个衙门主事?小人放了他,我们回衙又该怎么向县太爷交差呢?”

一朋友刚要上前介绍杜甫的身份,被杜甫拦住了。他说:“我和县令是朋友,这事也不为难二位,我写一纸条,给你们回去交差就是。”

两差役半信半疑。

杜甫又道:“你们放心,拿我字条,包你们没事。”他边说边写。

两个差役带着杜甫写的纸条回衙门交差。县令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支差须察明,不能乱抓人。惊动都察院,小心尔前程。

县令心里一惊,忙问今日抓差之事,一听说抓的是独丁,“啪啪”地给两个差役两耳光,骂道:“犯王法的事不背着人,真蠢!今后不准再抓独丁了!”

郪城西原送李判官兄、武判官弟赴成都府

杜甫

凭高送所亲,久坐惜芳辰。

远水非无浪,他山自有春。

野花随处发,官柳着行新。

天际伤愁别,离筵何太频。

杜甫有两个朋友,一个姓李,一个姓武,都是过去在京城受过杜甫举荐,如今当了某地刺史的佐官。杜甫来到此处,这两个朋友十分高兴,一边叙说离情别事,一边陪杜甫游山玩水,以消心中积愁。

这天杜甫要走了,三人来到一处秀山。他们席地而坐,相视不语,各人想着自己的身世,暗暗流泪。最后还是姓李的朋友先开口,他对杜甫说:“恩兄,明日我们就要分开了,还是赐教一二吧!”那姓武的朋友也说:“赐首诗也行啊!”

杜甫从沉思中扭过头来说:“我现在犹如浮萍,无处寄身,还有什么诗可言!”

“恩兄何必悲伤,赐诗一首,供我们共勉吧!”姓李的朋友恳求道。

杜甫向四周看看,遂吟道:

凭高送所亲,久坐惜芳辰。远水非无浪,他山自有春。野花随处发,官柳着行新。天际伤愁别,离筵何太频。

杜甫吟罢,又道:“到了新的地方,并不是到了‘无浪’之地。要学这‘野花’和‘官柳’的适应性。”

李、武二人听了,连连点头道:“恩兄说的有理,愚弟一定当成座右铭。”

拨闷

杜甫

闻道云安麹米春,才倾一盏即醺人。

乘舟取醉非难事,下峡消愁定几巡。

长年三老遥怜汝,捩舵开头捷有神。

已办青钱防雇直,当令美味入吾唇。

唐代广德年间,杜甫目睹黎民百姓灾难深重,愤然辞去职务,带着妻子儿女过着漂泊生活。

这一天来到云安,几位朋友在清风楼设宴为他洗尘。有位朋友介绍说:“这里出产一种名酒‘麹米春’,用高粱、荞麦,加曲药,精心酿成;此酒醇和芳香,甘美净爽,包你入口浓郁,回味绵长,那途中辛劳,尽可一扫而光。”

杜甫苦笑了一下,说:“你们的好意我全领了,无奈我心境愁苦无边无涯,眼见国事如此,我又老病缠身,只怕买醉容易消愁难哪!”

朋友们仍劝慰道:“杜公忧患很深,不过也得要注意身子,还是随遇而安为好。明日之约请一定赏光!”

第二天,在清风楼上,杜甫饮了几杯朋友敬的酒,顿觉精神爽快,浑身舒服,简直为这“麹米春”所倾倒。

酒过数巡,绣屏后面转出两个人来,一个老者五十开外,神情凄苦;一个姑娘,年方二八,荆钗布裙,眉清目秀。那老者上前施礼笑道:“小老儿粗通音律,编有‘麹米春’新曲一支,让小女唱来为客官助兴吧!”

朋友们忙说:“快唱吧,我们有赏!”

小姑娘深施一礼,应着琴弦,转声唱道:

龙泉水,清又凉,麹米酿酒分外香,肆上招来人人醉,家家醉里盼春光。盼春光呵望断肠,何时刀兵止?亲人回故乡……同饮一盏“麹米春”,欢庆共举觞呵,欢庆共举觞!

杜甫含泪听着。“麹米春”余香在口,小姑娘歌声凄婉。忽然琴止声绝,杜甫从惆怅中抬起头来,将一杯酒高举,吟道:“万国皆戎马,酣歌欲泪垂……”

接着,杜甫走到老者面前说:“你我天涯沦落,同经患难,请老丈干了此杯!”

老者感激地谢过杜甫,举杯一饮而尽。几位朋友也纷纷解囊,拿出银子赠与卖唱的父女。

就这样,应朋友轮番相邀,杜甫在云安逗留期间,天天都饮“麹米春”。这酒不仅美味可口,还能除风散寒,滋补身体;尽管他途中受寒,胃痛复发,饮了这酒后,竟慢慢地好起来了。

这天,杜甫携带家小要离开云安,几位朋友又带着一坛“麹米春”到江边送行。朋友们拱手话别,含泪道:“这一别不知日后能否再聚?世事沧桑,叫人难测,请饮此杯,勿忘云安之谊。”

杜甫把酒临风,思绪万千,眼看云安相聚快要结束了,更觉情谊深重,他饱含热泪,说声“谢谢!”将酒一饮而尽。

朋友们含泪恳求道:“杜公,何不乘此酒兴赐我华章?”

杜甫捻须凝思了一会儿,便挥毫写出一首《拨闷》诗:

闻道云安麹米春,才倾一盏即醺人。

乘舟取醉非难事,下峡消愁定几巡。

长年三老遥怜汝,捩舵开头捷有神。

已办青钱防雇直,当令美味入吾唇。

写罢,杜甫将诗稿送到众人面前,含泪道:“承蒙诸位携此名酒来江边送行,我已是风烛残年,恐难再会,仅留此诗,以表深情!”

众朋友接过诗稿,伫立江岸,看着小舟载着杜甫一家顺流而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