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有特色土变金

36.有特色土变金

前些时,到河南南阳开会,与会的一位县长朋友对我说:“现在提倡搞‘效益农业’,那是发达地区的事儿。咱们中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差,又没有钱,混饱肚子就不错了。”

果真这样吗?年前,我到山东乳山的崖子村采访,这个贫瘠小山村发生巨变的历程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效益农业决非发达地区的专利。

胶东多山,崖子村就局促地躲在山的褶皱里,村周围很难找到一块像样的平地。村里的主要农作物一直是小麦,撑破天一亩地也就打四五百斤。

80年代中期,村里尝试调整产业结构,利用山区的气候、土质特点引种了几百亩国光苹果,由于品种不行,被市场拒之门外。此后,村里改种红富士,又因产品趋同,上市集中,再度积压。失败使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提高果子的“含金量”,靠特色和优质才能赢得市场份额。

山区缺水,村里人咬紧牙关集资几十万元建了500亩微滴灌工程,实行微机自动控制。原来浇一次水42天一个周期,现在缩短到3天,节水80%。亩产从原来的每亩五六千斤增长到超万斤。很快,全村2000亩果园全部实现了喷灌自动化,年降低灌溉费用30万元。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