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一年开会二百多

27.一年开会二百多

今年汛期前,我到黄河流域采访沿河各地备汛情况。在河堤上恰巧碰上某市正开防汛通讯演练现场会。

市委书记第一个出场,他首先回顾了国家三代领导人对防汛工作如何如何重视;又从北约空袭我驻南使馆讲到科索沃局势;讲防汛与爱国主义的关系;讲了足足一个多小时。书记讲完,市长讲,然后是人大、政协、军分区、共青团、妇联……一共9人讲话,讲完已经11点多了。通讯演练这才开始:10多名身背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背的那种步话机的民兵,在高低不平的河滩上拼尽全力奔跑布线,手摇摇把频频呼叫,一个个累得满头大汗。

让人觉得滑稽的是,民兵们在频频呼叫,首长们也在不停地接手机。一个用的是50年前的劳什子,一个用的是现代化的玩意儿……有人嘀咕了一句:“到汛期,一人发一个手机不就行了?!用得着这样折腾!”

通过开会,传达上级精神或是推广某项经验,本无可厚非。但在有些地方,开会被某些领导干部当作了应付工作的“道具”,一说推动工作,就是开会,全不管效果如何。什么形势分析会、协调会、现场会、加油会、经验交流会……五花八门,名目繁多。干部的大部分时间都泡在了会上。我熟识的一位县委书记告诉我,1998年,仅县一级的会议他参加了213个,有时一天要开几个会。

他说,有的会议确实没必要开,譬如种庄稼,农民比我们内行,该怎么种,不用吭声,到时农民都会种好。但是光小麦从种到收,县里围绕小麦生长的各个环节召开的各种会议就不下10个:备播会、抗旱会、冬季麦田管理会、春季麦田管理会、小麦一喷三防会、小麦收前评产会……这些会议,哪个都还不能落下:既然省里开了,市里就得开,市里开了,县、乡就不能不开。人人都知道这样的会没必要开,但大家都在开,似乎不这样就不是抓工作。

这种情况所以存在,究其原因:其一,有干部思想意识的问题。比如防汛,一位知情的同志说:“开不开这样的现场会,对干部来说,大不一样。开了会,万一决了口,可以推脱责任,反正该布置的我早布置了。不开会,出了事,追究责任,首先一条是说你重视不够。”

其二,至今还有不少干部搞不清楚市场经济下政府该干些什么,仍把计划经济下的工作模式运用到市场经济中。

干部们天天泡在会议里,自然就很难抽出时间搞调查研究、很难深入基层为群众办实事。我们强调深化改革,不仅制度要改,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不到位的,恐怕都得改。

(1999.11.15)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