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上多少年

挖上多少年

我们的社会讲究所谓“利益最大化”。在同样的意义上,人生也存在“利益最大化”。这让我想起一部有名的电影,叫做《萧山克的救赎》,大意是说一个被错判的犯人为了追求自由,在狱中挖一条隧道,一个人挖了18年,最终逃了出来,获得了幸福的余生。我想,对持“人生利益最大化”的现代人来讲,这隧道到底“挖”还是“不挖”,很可能会成为一个问题。我们可能会说,要是从20岁开始挖,挖到38岁跑出来,还可以。出来后多挣点钱,算有的可过。而如果你已经四十出头了,那就算了吧。因为快60岁才能挖通,没什么意思。如此,电影的意义就失去了,因为不少看电影的人都四十出头了。实际上,我真正想说的是,人生的差别可能不光在于电影中“逃出来”的主人公和那些“认命”而没有逃出来的人物在“余生”上的差别。可能还会有另外一点差别,体现在已经过去的18年。于此,我指怀着希望地生活和绝望地“捱”着,这18年是不同的。我不想再解释,因为我相信,你已知我在说什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