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学赏析 苦闷岁月中的吟唱
我想我们首先应该注意这首诗写作的年份:1971年。《致李白》这首诗,不仅是作者的一幅心灵自画像,也是一代青年的精神肖像。像诗里所写的“我是困守在笼中的鸟”,“我的翅膀已经失去飞翔的功能”等,这些诗句,不正是当时处于迷惘状态的一代青年命运的形象揭示吗?
选择李白作为倾诉对象,便使这首诗成功了一半。李白,是一件富有说明性的道具,是一个具有召唤功能和启示价值的符号。提起李白,我们眼前便似乎浮现出一位举止浪漫、狂放不羁的诗人形象。李白是冲决一切罗网的力量的象征,是自由的化身。《致李白》这首诗的前半部分,即第一节,便表达追慕李白的强烈渴望。开头两句,直接喊出了渴望的心声:“多么想追随你的脚步/天南海北,天上地下”。接下来是这种渴望的具体化,渴望拥有李白那样的漫游生活和行为方式:“登山看瀑布/下海逐长鲸/走长江,下黄河/攀天姥,踏昆仑/行万里路,写万首诗”。这里采用短句,且用了一系列动词,形成特有的明快、有力的节奏。这是诗的节奏,也是诗人心潮澎湃的节奏。诗里选用的一些意象,也都是李白诗中常见的气魄宏大的意象,颇具表现力。
然而,这一切,只是渴望超越现实的一种姿势,而并非现实本身。或者说,它是想象中的克服,而并非现实中的完成。如果此诗只有前半部分,充其量只是表现了一点罗曼蒂克的情怀。而当诗的后半部分(第二节)出现后,情况便不同了。此时,诗的前半部分的意义生成了:其对峙于不合理现实的功能得以显现。
有了前半部分的铺垫,后半部分一上来,作者便对李白做了一个概括性的比拟,将其比作“高飞在天的雄鹰”,相形之下,“我”却是一只“笼中的鸟”。历史上的李白与今天的“我”,想象的美好与现实的无奈,形成了巨大反差。“翅膀已经失去飞翔的功能”,象征人的志向长期得不到施展而造成的可怕的功能退化现象,从而以诗的形式对不合理现实进行了有力的控诉和批判。苦闷中,作者向诗仙倾诉:“只能在你的诗句里神游了/在神游中,倾听你的歌唱,/追寻你遥远的脚印……”作者只能在想象中克服现实的困境,获得心灵的安慰,这是在当时的现实处境下所能够拥有的有限的自由和权力了。
作为苦闷岁月的吟唱,《致李白》为心灵留下了一页真实的记录。作者曾经说:“那些在飘摇昏暗的油灯下写的诗行,现在读,还能带我进入当时的情境,油灯下身影孤独,窗外寒风呼啸,然而心中却有诗意荡漾,有梦想之翼拍动。”(《赵丽宏诗选·自序》,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年版)作者的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