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应当实事求是】

【人应当实事求是】

⊙寓言

很久以前,有一个贤明的国王,年纪已经很大了,却还没有一个孩子。于是他要在全国挑选一个诚实的孩子做义子。他宣布:“如果谁能用我给你们的种子培育出最美丽的花朵,那么,那个孩子便是我的继承人。”

所有的孩子都种下了那些花籽,他们从早到晚浇水、施肥、松土,护理得非常精心。

有个名叫雄日的男孩发现他种下去的种子不发芽。他问母亲,母亲同样也正为这事操心,她说:“你把泥土换一换,看行不行。”

雄日依照妈妈的话,在新的土壤里播下了那些种子。可惜的是仍然没有发芽。

国王决定观花的日子来到了。无数个穿着漂亮服装的孩子都涌到街上。他们各自捧着鲜花盛开的花盆,每个人都想成为继承王位的太子。但是,不知为什么,当国王从一个个孩子面前走过时,他的脸上却没有一丝高兴的样子。

忽然,在一个店铺旁,国王看见了正流眼泪的雄日。这个孩子端着空花盆站在那里。国王把他叫到自己跟前,问道:

“你为什么端着空花盆呢?”

雄日抽咽着,他把如何种花,但花种子长期不发芽的经过告诉给国王。并说,这可能是报应,因为他在别人的果园里曾偷摘过一个苹果。

国王听了雄日的回答,高兴地拉着他的双手,大声地说:“这就是我的忠实的儿子!”

“为什么您选择了一个端着空花盆的孩子做接班人呢?”大家问国王。

国王说:“子民们,我发给你们的花种子都是煮熟了的种子。”

听了国王这句话,那些捧着最美丽的花朵的孩子们个个面红耳赤,因为他们种下的种子是另外的花种子。

⊙静思语

这个故事非常生动地告诉我们——人应当实事求是。

按理说,故事里惟一一个端着空盆的孩子雄日,也应当能和其他成千上万孩子一样,端着一盆换了种子的鲜花,站在街上等待国王的挑选。因为这毕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挑中者即可成为太子。谁会不为此而绞尽脑汁,栽培出一盆惹人喜爱的花朵呢?

但问题是国王有言在先,这盆花必须是用分发下去的种子培育出来的,否则无论花是怎样的美丽漂亮,也不会为国王选中。

端着空花盆的孩子雄日,恰恰在这一点上胜过其他成千上万的孩子。他发现种子不发芽,心里当然也很着急,并且为此还想了很多办法。但当最后没有办法时,他也没有换种子,而是实事求是地端着空花盆来见国王。而国王见了空花盆,之所以高兴,是因为他本来就没有打算看到什么美丽的花,而是要看到比花更美丽的人的诚实。

诚实是人性最可宝贵的底色,也是一个人最灿烂的颜色。

【不可太斤斤计较】

⊙寓言

有一天,一只獾和一只貂同时在森林的小路上发现了一块肉。

“这是我捡到的。”獾叫喊说。

“不,是我的。”貂也叫喊起来。

……

他们争执不下,难解难分。这时獾说话了:“这样吧,我们去找狐狸,请狐狸法官给咱们评评理。”

他们找到了狐狸,讲述了各自的理由。狐狸听完以后,说:“必须将这块肉分成相等的两份,你们俩一个一块。”说完,狐狸就把肉分成了两块。

“貂的那块比我的大!”獾喊叫着。

“那我给你们分得平均一些。”狐狸一边说着,一边就啃着貂的那块肉。

“现在獾的那块比我的大了!”貂又叫了。

“现在我再来匀一匀。”

这样一来,貂的这块肉又比獾的那块大了。然后狐狸就再啃貂的那块肉。就这样,獾和貂眼睁睁看着狐狸把两块肉一口一口地都吃光了。

⊙静思语

故事里的獾和貂,为了多吃一口,少吃一口,没完没了地计较,最后连一口也没吃着。

同样,一个在生活中患得患失,事事斤斤计较的人,因为目光过于短浅,只是贪图眼前小利,最终吃亏的还是他自己,而且很容易给不怀好意的人可趁之机。

但也不是说所有的计较都是有害无益,比如做事的态度、做人的原则等。因此计较要看什么事情,有些事该计较就必须计较。比如一个国家领土被别人侵占了,或是一个民族的利益受到其他民族的严重损害,那就一定要计较,要向对方讨个说法,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尊严问题。如果事情得不到解决,该针锋相对就得针锋相对,不能有丝毫让步。

但一个人如果为了自己的个人得失事无巨细地斤斤计较,那就显得这个人气量太小了,而这是不好的。因为这样一来,谁也没法和你再打交道了。日常生活里,难免有一些事情不完全如自己的意思,这就需要有一个宽宏大量的气度。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一个人能做到这样,就可以赢得更多的朋友,得到更多人的帮助,人际关系也会变得非常融洽。

【呼唤太阳的职责】

⊙寓言

一只少年雄鸡守候在奄奄一息的父亲身旁。

“孩子,我已经不行了,”老雄鸡说,“从今以后,每天早晨呼唤太阳的职责,要由你来承担了。”

少年雄鸡点点头,伤心地注视着慢慢闭上了眼睛的父亲。

第二天一早,少年雄鸡飞上谷仓的屋顶。它脸朝东方,高高地挺立着。

“我必须设法发出最大的啼叫声。”它昂起头来,放开喉咙叫。但是,它发出来的却是一种缺乏力量的、时断时续的嘎嘎声。

这天太阳没有升起,乌云布满天空,湿淋淋的毛毛细雨下个不停。饲养场上的所有动物都气坏了,跑来责怪少年雄鸡。

“真是倒霉透了!”猪叫道。

“我们需要阳光!”羊也叫起来。

“雄鸡,你必须啼叫得更响一些!”鹰说,“太阳离我们有9,300万英里远,你的叫声那么细小,它能听得见吗?”

过了一天,少年雄鸡又一早就飞上谷仓的屋顶。它脸朝东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接着伸长脖子,放开喉咙大声啼叫。它这次发出的啼鸣声非常洪亮,在雄鸡啼鸣史上是空前的。

“吵死人了!”猪说。

“耳朵都要震破了!”羊叫道。

“头都要听炸了!”鹰抱怨说。

“对不起,”少年雄鸡说,“但是我是在尽自己的职责。”

它心里充满了自豪感,它看见了,在那遥远的东方,一轮红日正从丛林后面冉冉升起。

⊙静思语

生活青睐有责任心的人,有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职业负责,就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承担起生命的职责,责任让弱者变强,让强者更强。没有风浪,就没有帆的本色。这不是绝对的规律,但绝对会为你的生活增添新的意义。

【平凡是福】

⊙寓言

在阳光普照的河边果园里,除了可怜的无花果,所有的果树都结满了果子。

无花果没有结果,也没人理睬它。这大大地折磨着无花果的心。“啊,我是多么喜欢让人们称赞呀!”无花果自言自语,“假如,我能够像其他树那样结果,所有的人都会惊奇得吐舌头,并且会贪婪而又尊敬地望着我。”

无花果屡遭失败,但没有灰心。直到有一年夏天,无花果枝头真的挂满了果子,又大又甜。

人们立刻围上这棵树。

“我们从来没有看见过结这么多果子的树!”一个农夫这样说。

“我要比别人摘更多的果子!”农夫们爬上树干,举着长竿子,互相比拼着。他们敲打完高枝,又压着矮枝。

在这种竞争中间,可怜的无花果树很快被弄得支离破碎。除了当柴烧之外,就再也没别的什么用了!

⊙静思语

无花果本是落叶亚乔木,它叶大而粗糙,花单性、淡红色,实为肉果。花隐藏在囊状的总花托中,所以有此名。

但它不像其他果树长得那么高大、体美、花色好看,果实香甜而招人喜爱。因此故事中的无花果感到面子上不好看,心里不服气,幻想将来一到夏天,枝头挂满果子,也能受人尊敬,让人喜欢。

但事情并非如此。当无花果真的实现了梦想时,却遭到了一大群人的哄抢和糟塌,连自己的枝干也被踩踏得不成样子,只能当柴烧,命运不能不说是很惨的。

这是为什么呢?问题就出在无花果不安于平凡,盼望着能出人头地。殊不知,出人头地有出人头地的坏处。树大招风,你可能就此永无宁日,就连原来那一份平凡宁静的生活也享受不到了,这又何苦呢?

其实,无花果也有无花果自身的特点,它朴实无华,谦虚谨慎,不事声张。作为植物大家庭的一员,它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给人以精神上的启示,这就够了。没有盲目跟风赶时髦的必要。

没有平凡,无以显示出伟大;没有平凡,也就没有辉煌。

平凡的日子,可以从容不迫;平凡的人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平凡的工作,只要是社会所需要的,就是光荣的,就是受到尊敬的。

平凡是福!

【要有高尚的志趣】

⊙寓言

一只鹰王,感到死期已近,就把所有的孩子都叫到身边,说:“我哺育你们,为的是让你们从小就有能力看太阳。因此,你们有资格比其他鸟类飞得更高。”

它接着说:“所有的野兽都应当惧怕你们。但是你们不能伤害尊敬你们的野兽,而且应当把你们多余的食物分给它们吃。”

“是,我们遵命……”所有的鹰都低声回答。

“我马上就要离开你们了,”鹰王宣布,“但是,我绝不死在巢里,我要飞上苍穹,飞向太阳,就让太阳的光焰焚烧我的羽毛,我要冲向地面、跃进大海——这就是鹰的天性,这就是我们的命运。”

⊙静思语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人生必须有志趣,而且应当有高尚的志趣。鹰王让雏鹰从小就有能力看到太阳,为的是让它们将来飞得更高、更远。

人有了理想,任何事物都会显得更加美丽、更加动人、更加年轻、更加富有朝气。

理想当中没有腐朽与丑陋的东西,它只能更加激发我们对完美的渴望,以及追求完美的信念。

在强烈的信念背后,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它将帮助我们实现最终的目标与梦想。

李大钊有过这样一段话,非常好地说明了崇高的主题,他说:

“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有时候也有因发展生命而必须去奋斗牺牲的时候。因为平凡地发展,有时不如壮烈地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与光华。

“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音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高尚者有高尚的幸福,因为他幸福得高尚。

【踏实做好自己】

⊙寓言

小孔雀看见一只白鹤在高高的蓝天上飞过,十分羡慕,于是向孔雀妈妈问道:“妈妈,我们也有一对大翅膀和美丽的羽毛,为什么不能像鹤那样高飞呢?”

“真是个小傻瓜,”孔雀妈妈回答道,“飞得高有什么用处,蓝天上没有谷粒,也不会有虫子啊!”

听了妈妈的话,小孔雀陷入了沉思。

⊙静思语

有时我们需要向往蓝天,有时我们却需要踏踏实实的捡我们的虫子吃。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的生存技能与之相适应的环境,有些事别人做起来好像很风光,却可能不适合你。

【应当克服惰性】

⊙寓言

两匹马各拉一辆大车。其中的一匹因为勤快而常走在前面,另一匹常因偷懒而走走停停,始终走在后面。于是车主人就把后面一辆车上的货一点一点挪到前面的车上。等货挪完了,后面的马挑衅地对前面的马说:

“看看,走得快对你有什么好处?像我这样走一段休息一下多自在啊!”

前面的马没吱声继续向前走去。

货物运到后,车主人感叹道:“既然只用一匹马拉车,我养两匹马干什么呢?”

于是他把拉空车回来的那匹马宰了。

⊙静思语

故事中总走在后面的那匹马因自己的惰性而死,看是偶然实是必然。

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里,也一样的存在这种惰性,比如有些人只有在别人督促的情况下,才会做某件事;又比如有些人平时不看报,不读书,只有在单位组织学习时,才会想起临时找点资料看;又比如某些人,非要等到上级下来检查,才会搞搞卫生,清理清理账目,维修维修设备,上级一走,或上级不检查,一切还是老样子……他们做点事,就好像是专为做给别人看的,没有人管他就不做。

这些人不知道做事是应该的。人生活在世界上就是为了做事。由于没有这样的主动性,他老是被动的。你让我做,我就做;你不让我做,我就不做,如此下去,怎么谈得上自我实现呢?

如果说人实现自我靠的是理想,那么人追寻理想则首先靠的是对自己惰性的克服。

因此,有人把理想比作一只翱翔于云端的天鹅,也有人把惰性看作一只只能抱在怀里的肥胖的天鹅。

【不能贻养后患】

⊙寓言

有个牧人弄到几只小狼,细心地抚养着,以为养大了不仅可以保护自己的羊群,还可以把别人的羊抢过来。

但小狼长大后,却首先咬死了牧人自己的羊。牧人叹道:“我真是活该!狼本是应该杀死的动物,我却偏要救活这些狼崽子!”

⊙静思语

不能贻养后患!这应成为我们处世的一种基本智慧。

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人,甚至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常常会把仇人当亲人。之所以这样,其原因有时倒很复杂:有的是利欲熏心看不清事物的本质,有的是被某些人的外表所迷惑;有的则是思想觉悟不高,为坏人所利用,就像故事里牧羊人想借狼的恶行为自己捞取好处……但无论什么原因,贻养后患的人,到头来灾祸最终还是要落到自己头上。

【语言的巨人 行动的矮子】

⊙寓言

一个孩子在塞纳河边说说笑笑,一不小心掉进了水里。恰巧河边有一棵树,小孩吊在树枝上,大喊救命。

一位教师刚好从那里经过,他找到了机会大声斥责:“啊,淘气鬼,瞧啊,他做的傻事使他成了这模样,我早料到这种小鬼不怎么样。

“他的爹妈真倒霉,为这样的淘气鬼真要把心都操碎!他们够痛苦的,我要为他们的命运来叫苦。”

说完这一番话,他才把孩子救到岸上,可孩子此时已奄奄一息。

⊙静思语

孩子失足掉进水里,生命奄奄一息,教师看到后大声数落孩子而不及时采取救助行动。这是对空谈者的极大讽刺。

如果故事里的孩子是我们心里一个远大理想的胚胎,我们整天对着它夸夸其谈,不付出任何行动,欺人骗己,那孩子只会永远是孩子,甚至因长不大而淹死在我们发达的唾液里。

如果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故事里的孩子,我们整天商量怎么办,计划怎么办,把说话当成了行动,对他说,对他讲,对他勾画思想的蓝图,而很少及时付出真正的行动,那孩子即使成长了,我们也会被第一个抛弃。

如果说语言是行动的影子,那也只是影子。

【谁都有所不能】

⊙寓言

有一只骆驼离开主人,独自漫步在偏僻的小道上。长长的缰绳拖在地下,它却漫不经心地只管自己走着。这时,正好来了一只老鼠。它咬住缰绳的一头,牵着这只大骆驼就走。老鼠得意地想:“嘿,瞧我的力气多大啊!我能拉走一头大骆驼呢!”

一会儿,它们来到河边。大河拦住了去路,老鼠只好停了下来。

这时,骆驼开口了:“喂!请你继续往前走啊!”

“不行啊!”老鼠回答说,“水太深了。”

“那好吧,”骆驼说道,“让我来试试看。”

骆驼到了河中心便站住了,它回头叫道:“你瞧,我没说错吧,水不过齐膝盖深呢。好啦,尽管放心下来吧!”“是的。”老鼠答道。“不过,正如你所看到的,你的膝盖和我的膝盖之间可有一点小小的差别啊。劳驾,请你渡我过河去吧!”

“好,你总算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了。”骆驼说,“你很傲慢,夜郎自大。要是你能保证今后谦虚一点,那我才肯渡你过河。”

老鼠不好意思地笑着答应了。就这样,它俩一起平平安安地到了对岸。

⊙静思语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人都有自己所不能够的。谦虚的人通常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不断改正并与强者联合取长补短,共渡难关,在彼此关爱中享受成功的乐趣。

【高贵与卑贱】

⊙寓言

苍蝇和蚂蚁争议着:谁更高贵,值得赞美。

苍蝇对蚂蚁说:“下贱的小虫,难道你真以为可以同我们相比?你住在草丛和树叶之中,而我住的却是宫殿,我分享着皇帝的御食,你只能啃啃可怜的麦糠;你只能从地下吸水解渴,我却能在金杯银盘中畅饮琼浆玉液;我可以坐在国王的头上,可以在高贵的女人脸颊上亲吻!这一切,大概你听都没听说过吧。”

蚂蚁冲着苍蝇说:“你呀,真是个不知羞耻的贱货。你怎么还敢吹嘘你那些丑事?你成天飞呀飞呀,可无论飞到哪里,谁不把你当敌人一样追打驱赶?你只是在夏天猖狂一时,一到冬天,你连飞都飞不动了。而我呢?任何时候都很健康,快快乐乐地过着日子,无忧无虑地生活在草丛和树叶中。”

⊙静思语

这个故事说明,不同的人对高贵和卑贱,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苍蝇认为自己能在宫殿里飞,能沾点御食的光,能在贵妇人脸上停留一会……就认为自己比蚂蚁高贵;而蚂蚁则认为苍蝇是不受人欢迎的飞虫,且只能在夏天猖狂一时,一到冬天就会都死了。而自己则无论春夏秋冬,都能健康地活着,过自己的日子,所以认为自己要比苍蝇高贵……。

那么究竟什么是高贵呢?这里所说的高贵,主要不是指那些昂贵的房屋和产品,而是指人的品格、素质和精神方面的高贵。这种高贵起码应该是利他的、充满爱心的、能吃苦耐劳、能奋发向上、能团结一致、有理想、有志气等等这样一些代表先进思想和文化的东西。

从这样一些方面来看,蚂蚁们的团队精神,不贪享受,安于清贫,健康的生活态度等等,应该算得上是高贵的。

那么什么是卑贱呢?卑贱并不能理解成经济上的拮据,社会地位的低下等等,而主要是指人的精神品质、趣味、嗜好上的低下。比如社会上的某些好逸恶劳者、不劳而获者、拍马溜须者、仰人鼻息者、庸俗低下者、自私自利者、以耻为荣者、贪污腐化者等等。这样一些人,代表的是落后、愚昧、黑暗的东西,它们理所当然的要被看作是卑贱的。

按照这样的标准,故事中的苍蝇即属于这一类。因为它们的灵魂很卑贱。

【不要盲目和人攀比】

⊙寓言

蚯蚓看见蟒蛇在睡觉,羡慕它身子长,心想:自己要是能那么长该多好,于是便躺在蛇旁边,拼命伸长自己。

可是用力过猛,不料把自己的身体伸断了。

⊙静思语

一个人羡慕强者是正常的心理,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富有进取的表现。问题是在和别人攀比时,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条件出发。因为人和人、事和事情况千差万别,机械地和强者比,就是不顾实际。只从愿望出发,是很难达到目的的,甚至适得其反。

【不能过分贪婪】

⊙寓言

狗衔着一块肉过河,看见自己在水里的影子,以为是另一条狗衔着一块更大的肉。它于是放下自己这块肉,冲过去抢那块。结果,两块肉都没有了:那一块没捞到(因为本来就没有),这一块也被河水冲走了。

⊙静思语

人不能过分贪婪。因为贪婪的人,往往追求不切实际的利益,使简单变得复杂,轻松变得沉重,拥有变成失去。人生的大部分痛苦来自于贪欲的不能满足,从心理学角度讲,贪心越大,人越容易患得患失、斤斤计较,引起心理上的紧张,淹没原该拥有的满足和快乐。

【救命的苹果】

⊙寓言

斯坦利·库尼茨是个对沙漠探险情有独钟的瑞典医生。

年轻的时候,他曾试图穿越非洲撒哈拉沙漠。进入腹地的当天晚上,一场铺天盖地的风暴使他变得一无所有:向导不见了,满载着水和食物的驼群消失得无影无踪,连那瓶已经开启的准备为自己庆祝36岁生日的香槟也洒得一干二净。

死亡的恐惧从四面八方涌来,斯坦利的手神经质地伸进自己的口袋:

“苹果!”

斯坦利从绝望中清醒过来:

“我还有一个苹果!”

几天后,奄奄一息的斯坦利被当地土著人救起。

令他们大惑不解的是,昏迷不醒的斯坦利手中攥着一个虽然完整但已干瘪得不像样子的苹果。它被攥得如此紧,以至于谁也无法从他手中取出。

上个世纪初,这个一生中不乏传奇色彩的老人去世了。

临终之前,他为自己拟写了这样一句墓志铭:

我还有一个苹果。

⊙静思语

上天在把你置于绝境的同时,一定会塞给你一个救命的苹果,它就藏在你身上的某个地方。生活中,我们没有必要抱怨自己时运不佳或者一无所长,而应该把叹息和抱怨的时间用在寻找上天给你的苹果上。坚信自己的拥有,不断突破,勇于尝试,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要善于引以为戒】

⊙寓言

蝉在大树上唱歌。狐狸要吃蝉,想了一个计策:它站在对面称赞蝉的歌声美妙,劝蝉下来。

蝉识破了狐狸的诡计,摘了一片树叶扔下来。狐狸以为是蝉,扑了过去。

蝉对狐狸说:“你这家伙,你以为是我下来了,那就错了。自从我看见狐狸的粪便里有我们蝉的翅膀,我对狐狸就有所警惕了。”

⊙静思语

我们当然可以嘲笑别人的失败,但如果我们能从别人的失误中提炼机遇,在别人的失败中学习经验,引以为戒,那最好不过了。把别人的失败当成自己的大声忠告,这非常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珍惜自己的拥有】

⊙寓言

有一个樵夫,每天上山砍柴,日复一日,过着平凡的日子。

有一天,樵夫跟往常一样上山砍柴,在路上捡到一只受伤的银鸟。银鸟全身包裹着闪闪发光的银色羽毛,樵夫欣喜地说:

“啊!我一辈子从来没有看过这么漂亮的鸟!”

于是,樵夫把银鸟带回家,用心地替银鸟疗伤。

银鸟在疗伤的日子里,每天唱歌给樵夫听,樵夫过着快乐的日子。

有一天,邻人看到樵夫的银鸟,告诉樵夫他看到过金鸟,金鸟比银鸟漂亮千倍,而且,歌也唱得比银鸟更好听。樵夫想着,原来还有金鸟啊!从此樵夫每天只想着金鸟,也不再仔细聆听银鸟清脆的歌声,日子越来越不快乐。

有一天,樵夫坐在门外,望着金黄的夕阳,想着金鸟到底有多美?此时,银鸟的伤已康复,准备离去。

银鸟飞到樵夫的身旁,最后一次唱歌给樵夫听,樵夫听完,只是很感慨地说:

“你的歌声虽然好听,但是比不上金鸟;你的羽毛虽然很漂亮,但是比不上金鸟的美丽。”

银鸟唱完歌,在樵夫身旁绕了三圈后告别,向金黄的夕阳飞去。

樵夫望着银鸟,突然发现银鸟在夕阳的照射下金光灿灿,变成了美丽的金鸟。他梦寐以求的金鸟,就在那里。只是,金鸟已经飞走了,飞得远远的,再也不会回来了。

⊙静思语

人常常在不知不觉之中成了樵夫,自己却不知道。不知道——原来金鸟就在当下。在这个世界上,什么是最重要的?它既不是你失去的,也不是你没有得到的,而是你正拥有的。

【不能光说不练】

⊙寓言

整个夏天知了都在唱歌。可是当秋天来到的时候,它慌了——因为它没有储存一点可以充饥的苍蝇和虫子。

怎么办呢?它就到邻居蚂蚁那里去借。“我会还你的,在八月份之前,连本带利!”它说。

蚂蚁不同意,说:“天热的时候你在干吗呢?”

知了说:“你别见怪,我日以继夜地除了唱歌就是唱歌。”

蚂蚁说:“啊,你一直在唱歌,我太高兴了。那你现在就跳舞吧!”

⊙静思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生活在这世界上,不能光说不练。因为我们的衣、食、住、行哪一样也离不开创造、离不开劳动。只有勤奋的劳动,为社会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我们的生活才能一天天好起来。那种像知了一样,整天只知道空喊口号,嘴里说的比唱的还好听,实际却不去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到头来只能是一无所有,哪里还谈得上过什么好日子呢?

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确实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以能说会道为能事,实际到干的时候投机取巧,挑肥拣瘦;对上司拍马溜须,对下级蒙骗打压,这是很坏的作风。如果让这类人得逞,我们的事业就有被葬送的危险。

“光说不练”的错误,还在于它不符合认识事物、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说过:“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在这里“练”就应该被看作是实践,光有理论而没有实践,理论只能是空的,因此“光说不练”是站不住脚的。比如你学习游泳,如果你不下水实际去练习,那么不管你读多少本游泳的书,别人告诉你多少这方面的知识,其结果你仍然是学不会的。

【关键在于说什么】

⊙寓言

有一天,墨子的学生于禽问他的老师:“多说话有好处吗?”

墨子回答说:“池塘里的蛤蟆、禾田里的青蛙白天黑夜地叫,把口舌都叫干了,可是却从来也没人注意它。

“但是,看看雄鸡在黎明时的报晓啼叫,虽只有一次,然而却震动天下。所以,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重要的是,说的话要有用处,要说得切合时机。”

⊙静思语

生活里的确有些人很爱说话,随便一点小事,他都给你添油加醋、滔滔不绝,没完没了地说上半天,生怕别人以为他是个哑巴。

然而也有些不爱说话的人,该说的也不说,吃了哑巴亏,有苦往肚里咽。这也是一种不好的现象。说话代表了人们的心声,心里怎么想的,嘴里就怎么说。你不说,别人怎会知道你想的是什么。从这个角度讲,说话是一种思想交流的工具,所以该说的话一定要说,不说,你自认倒霉,岂不太不值得了。

那么究竟话多好,还是话少好?这要看话的内容是什么。内容充实,说得再多也不多;内容空洞,哗众取宠,甚至胡说八道,造谣生事,那一句也嫌太多,更别说多了。

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海不在深,有龙则灵”。我们再加上一句:“话不在多少,关键在于内容。”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寓言

有一天,墨子无意之中路过一家染坊,看见染匠们正在染各种颜色的丝,便停下脚步观看。

他聚精会神地观看了一会儿,深有感触地长长叹了一口气,说:“唉,丝原本是雪白的,但是把它放入黑色的染缸里,就变成了黑丝;若是把它放入黄色的染缸里,就变成了黄丝。改变丝的颜料,丝的颜色也随之改变。染完了五次,丝的颜色自然也改变了五次。看来,染丝不能不小心谨慎啊!这个道理,为人处世也同样适用。倘若做事时一时莽撞,就会像把雪白的丝错投染缸一样,再想改变就难了。”

⊙静思语

南方的植物,有它自身的特点,如喜欢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环境;北方的植物耐旱、耐碱、喜阳光,这些都是不能随意调换的(除非人工改变气候条件)。人的生长环境也是这样。一个文弱内向的孩子,比较适合用脑;一个强壮好动的孩子,比较适合用力。如果把他们的生长环境搞颠倒了,爱用脑的硬被送到体校去学打篮球;爱用力的又被送到音乐学校去拉小提琴……如此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更不要说把一个诚实善良的孩子,带入花天酒地的舞场、咖啡厅、夜总会之类的环境里,能出现什么情况,也就可想而知了。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