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普瓦捷大学 科研和教学并重

法国普瓦捷大学 科研和教学并重

大学简介

瓦捷大学(Université de Poitiers)始建于1431年,为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14世纪,普瓦捷大学成为法国继巴黎大学之后规模最大的大学,也是法国公立重点大学。居里夫人、隆萨尔、迪·贝雷、笛卡尔等曾在此学习。

普瓦捷大学设在市中心的大学校区和未来乐园(Futuroscope)培训区在整个波瓦图·夏朗大区发挥着重要影响,普瓦捷大学还在昂古莱姆(Angoulème)、尼奥尔(Niort)和夏岱勒罗(Chatellerault)设立了分校区。普瓦捷大学非常重视科研,拥有54个高水平的实验室和研究机构。

学校网址:www.univ-poitiers.fr

校长名片

让·皮埃尔·盖松(Jean-Pierre Gesson)

让·皮埃尔·盖松,法国普瓦捷大学化学博士,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博士后,教授。

1999—2003年,担任普瓦捷大学主管外事副校长;

2003年至今,担任普瓦捷大学校长;

2005年,在普瓦捷大学设立西欧第一家孔子学院;

2008年至今,担任法国大学校长联盟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

(《深圳特区报》2011.03.31第A17版)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兴文 王敏 范京蓉

普瓦捷是法国维埃纳省的首府。普瓦捷面积不大,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步行横穿东西。但位于这座城市的普瓦捷大学有着其突出的特点:四成博士生来自世界各地;设立了法国第一家“孔子学院”;是首批招收中国学生的法国大学之一;培育了物理学家居里夫人、数学家笛卡尔等科学巨匠。

日前,记者来到这座城市采访了普瓦捷大学校长让·皮埃尔·盖松,他强调,一流大学一定要具有国际视野,并向我们讲述了其办学体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科研和教学并重是一所好大学的基础

深圳特区报:维埃纳省是深圳的友好城市,能到普瓦捷大学采访,也让我们倍感亲切。据我们了解,居里夫人、笛卡尔等科学巨匠都出自这里,我们想请教的是,为什么贵大学能培养出这么多领军人物?

让·皮埃尔·盖松:普瓦捷大学是一所有着近580年历史的大学,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对于一所大学而言,要科研和教学并重,要把科研放在很重要的位置,这对于培养优秀人才非常重要。比如我们的大学有24 000多名学生,其中有1 000名博士生,博士生的比例很高。普瓦捷大学鼓励学生从硕士阶段开始就积极参与到科研工作中。大学要把科研和教学紧密地联系起来,我认为,这是一所好大学的基础,也是培养人才非常重要的一点。

我们大学是一所多学科的大学,文、理、工等学科都有,我们花了很大的力气建设实验室,力求把实验室做强。在理科方面,我们有一个实验室拥有350个科研人员,其中有200多名博士生。我们还有文科实验室、社会学科的实验室等,各个学科都有。为了把实验室做强,我们把小实验室归并到大实验室中去,因为一个大实验室才能承担大的项目和深的课题。

支撑普瓦捷大学的科研和实验室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地方政府的投入,有国家科研基金的资助;另一方面就是项目资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来源。好的项目就能得到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资金资助。所以科研一定要与实践紧密结合。

深圳特区报:科研与实践如何紧密结合?

让·皮埃尔·盖松:普瓦捷大学有50%左右的项目都和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尤其是理工科的项目,其中包括环境、化学、工程类的,都是和企业一起研发的,另外有50%的项目是国家课题。

我认为科研分两种,一种是应用型的,一种是基础型的,二者要并重。如果学校或者实验室只是急功近利追求应用型的科研,而不把基础科研做好,那它就缺乏可以走得更远,进一步提高的养分,这样的科研走不远。如果只是做基础理论型的研究,就产生不了现实生活中的成果和经济效益。我认为二者都非常重要,一定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另外,科研一定要追求世界水平,这是一所大学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重要方面。如果一所大学只是内部“近亲繁殖”发表一些文章,一点意义都没有。因为在全球化的时代,科研成果是世界性的。如果一个实验室不经常开国际会议,不经常和国际的同行交流,那它的研究层面就不够高,就失去了大学研究的意义。

二、注重海外交流,避免“近亲繁殖”

深圳特区报:您讲到学校要有国际化视野,那么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你们如何培养学生?

让·皮埃尔·盖松:我们的1 000名博士生中,40%是外国学生,学生的国际化程度很高。另外,对国际化学生的培养,我们有三点做法:一是博士培养阶段注意联合培养,比如本地教授和外国教授联合培养博士生,效果就比单独由一个博导培养要好。二是我们鼓励年轻人积极参与科研,并为他们提供机会,让他们做博士后,并且是到国外去做,不要“近亲繁殖”,这样才能充分交流信息。三是鼓励本地的老师、博导和博士生要经常到国外去生活几个月,进行学术访问,要经常性地流动。

法国非常重视科研人员的流动。在大学中有多少外国研究员,或者学校的研究员到国外去的次数有多少,这是法国政府考评一个大学的重要指标之一。我们在这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比如硕士阶段中,硕士在国外实习的比例还仅有十分之一。另外,老师和科研人员到国外参加研讨会的机会很多,但是作为访问学者到国外去住上几个月的比例还不够高,这也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深圳特区报:法国的大学都非常重视国际化?

让·皮埃尔·盖松:是的,法国高校非常重视国际交流。我本人是法国大学校长联盟国际事务委员会的负责人,校长联盟可以促进校长间经常性的对话,改进大学各方面的质量,其中有一项就是大学的国际化问题。

目前世界上每年有28万名外国学生到法国学习,但只有6万名法国学生在国外学习,所以法国教育部认为,法国学生去国外学习的数量太少了,应该鼓励法国学生到国外学习至少六个月或者一个学期。据此,我们学校规定每个硕士生至少有一个学期在国外就读,把学生交流出去,让学生有国外生活和学习的经历。

三、拿出具体措施,鼓励学生走出去

深圳特区报:请您具体谈谈让学生“走出去”这个问题。

让·皮埃尔·盖松:其实国际化是提高学生竞争力非常重要的方面。在法国的教育中,本科和硕士期间都会有实习时间,学生读完硕士要实习多次,实习可以在很多地方,可以到企业、政府和社团组织去实习,从中获得工作经验。在法国,每一个硕士毕业生都有实习经历,在他们走向就业市场的时候,他们都算是有经验的熟手,这一点上是没有差别可言的。

但是,政府、企业在招人的时候非常看中毕业生是否有海外学习、实习的经验,更看重毕业生是否有到过多个国家工作的实习经验。

据我们所知,用人单位看中的国际学习背景和经验不仅仅指在欧洲,如在英国、西班牙实习过两个月,他们会认为你还没有走出欧洲。他们更看中广泛的国际背景,如一个学生到拉丁美洲、中东实习过,就会非常受欢迎,因为他的身上具有多元化的文化,他可以与很多文化背景的人一起工作。在劳动力市场上,这些人更具有竞争力。所以作为大学校长,我鼓励学生“走出去”,而且要走远一点,接受不同文化的熏陶和挑战。

深圳特区报:您在鼓励学生“走出去”方面有什么具体的做法?

让·皮埃尔·盖松: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说说为什么学生走不出去这个问题。第一是经济上的问题,很多学生的家庭没有经济能力让学生走出去。第二是文化方面的问题,有的学生不敢出去,因为他没有国际化视野。

针对这两点,我们在促进学生的国际化方面拿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第一是建立了一个学生国际教育基金。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教育基金,我们会评估学生的学习或者实习情况,如果学生本身的条件达到了,但是受经济制约,国际教育基金会会资助他们。

第二是很多学生意识不到国际化的重要性,但等他求职时意识到就晚了。为此,我们去年在法国创造性地开创了一个学士学位,叫“国际学士”。这不是一个专业,而是所有专业学生都可以拿的学位,他只要每个星期上四个小时的外语课,他毕业时,除了本专业外,普瓦捷大学还会给他发一个“国际学士”的学位。目前已经有35个学生加入了国际学士的学习。

我们所指的学习四个小时的外语是目前比较难学的四种语言:葡萄牙语(因为几乎南美所有的国家都讲葡萄牙语);中文(因为中国正在崛起,正成为世界重要一极);俄语;阿拉伯语(因为包括中东和北非这些国家都讲阿拉伯语)。这样鼓励学生接受不同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四、加强中法合作,寄望中国学子

深圳特区报:普瓦捷大学和中国有什么样的合作,以后有什么计划?

让·皮埃尔·盖松:维埃纳省是深圳的友好城市,普瓦捷大学也和深圳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普瓦捷大学和深圳的中兴公司、南昌大学就有一个合作,那就是共同设立了法国的首家孔子学院。去年,普瓦捷大学出资兴建的孔子学院新大楼也正式落成,这所孔子学院为法国培养了大量的汉语人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国悠久的文化。

此外,我们和南昌大学等也有着学生交流方面的项目合作。

深圳特区报:普瓦捷大学是很多中国学子心中向往的大学,您想对中国学生说些什么?

让·皮埃尔·盖松:我想对中国学子说的第一句话是,中国的学生非常幸运,前途非常乐观。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正变得越来越有活力,中国未来一定是经济强国。我想说的第二句话是,中国学生一定要多到外面走走看看,扩大自己的视野。除了了解中国的事情,也要看看全球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样对自己、对未来、对整个人类都有好处。第三句话想说的是,如果中国学生想来法国留学,希望他们能学习法语,来看看法国这个美丽的国家。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