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承德话山庄

走近承德话山庄

清代画家的著名山水长卷“避暑山庄全图”,在我的眼前展现出了翡翠的世界,那独具塞外特色的山庄七十二景,像颗颗明珠在绿海里闪闪发光。但是,当我身临其境时,就会感到那无限动人的富有活力的美,是艺术家所难以穷尽的。

避暑山庄,又称“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的承德市,距北京200多公里,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铭文》上刻着:“公元1703年……清圣祖康熙四十二年始建承德避暑山庄,历五年初步建成。”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避暑山庄之大,完全出于我的想象。避暑山庄占地8400多亩,相当于2个北京颐和园或8个北海公园那么大。它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在总体规划布局和园林建筑设计上,充分依傍了自然山水的景观特点和有利条件,吸取了唐、宋、明历代造园的优秀传统和江南园林的创作经验,加以综合、提高,把园林艺术与技术水准推向了空前的高度,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典范。

当年,康、雍、乾三代皇帝为何要建造如此庞大的皇家园林?原因很多,但初衷是“木兰秋狩”的需要。清朝皇帝每年秋天,都要到350公里外的“木兰围场”狩猎。承德处于京城与“木兰围场”的中途,为了方便大队人马休息,康熙决定在此建造避暑山庄,钦定七十二景。

(一)

令我惊异的是他怎么会选中了热河这块地方?此处活脱脱就是“中国地理形貌的缩影”,东南低,西北高,西北部多山峦,东南部平野上多河流湖泊,为此康熙定下的调子不是修什么宫、什么城,就是建个“山庄”。依山顺势,以朴拙的山村野趣为格调,保留自然原生态的精妙,然而再移天缩地,“招天下之美,藏古今之胜”。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历时89年,建成了一个中国占地最大的帝王宫苑,山中有园,园中有山,形貌如中华成一统,名胜集全国于一园,文化融华夏五千年。

避暑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为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我步入山庄南部被称为七十二景第一景的丽正门,只见高悬着一块康熙书的匾额,上书四个遒劲有力、体丰骨劲、浑厚敦实的大字:避暑山庄。这块匾额,系用满、蒙、汉、藏、维五种文字组成。院内,两旁列着八旗的营旗。这组所谓的“前宫”,是清朝皇帝在避暑时处理朝政的地方。穿过宫殿群,后面是峰峦叠翠的山区和景色秀丽的湖区。“山中有湖,湖中有山”。北部尚有一片宽阔的草原,建着十多个蘑菇形的蒙古包,简直是内蒙古大草原的缩影。山庄胜景,令我难忘。

碧波粼粼的塞湖有着迷人的魅力,尽管没有谁把这命名为山庄一景,可是,它是绿中之绿,好似镶嵌在翡翠画屏上的一颗晶莹的碧玉,光彩熠熠。

我沿着湖区散步,犹如置身于江南的西湖。山庄的上湖、下湖、澄湖、镜湖、如意湖组成的塞湖,紧相依聚,如银盘环抱十数岛屿,那是千翠竞秀、万景争艳的世界。从金山往北有一座木桥,原为“香远益清”的遗址,现有古松依然。

闻名的热河泉,就在澄湖的东北隅。泉自石隙流出,热气腾腾,清澈见底。这真让我大吃一惊,想不到如此著名的热河,竟然是比我家乡的草篓井大不了多少的泉眼,可它影响所及,却使几千平方米的湖面,经冬不冻,滋养出大片绿莹莹的荷叶,在九、十月间,依然鲜花盛开,争奇斗艳,香飘北国。

湖上的早晨是迷人的,轻纱笼罩的湖水温柔、清澈,朝霞似乎等不及水面上轻柔的白纱散尽,就把霞光倾注在湖中了。这时,水绿得像碧玉,霞红得像胭脂。碧玉般的绿和胭脂般的红,交融在一起。绿水,拥抱着红霞,胭脂尽情地在碧玉上流丹。当人们为这湖上的奇观陶醉时,太阳又把它的光芒射向湖面,微风乍起,细浪跳跃,搅起满湖碎金。当湖水恢复平静后,那乱真的倒影,把山庄的胜景摄进了湖中,于是,塞湖上出现了那奇妙的“水中天”了。

以正宫的正殿“澹泊敬诚”领衔的宫殿群,在湖中排列着。康熙三十六景中的“烟波致爽”和皇后寝宫“云山胜地”,挺拔高耸,自然成趣,清晰地在湖面上伫立。这时,我仿佛听到了细细的鼓乐声,眼前仿佛出现了清王朝的康熙和乾隆皇帝在“澹泊敬诚”殿,接见蒙、藏、维吾尔等少数民族王公代表及外国使节的场面……然而,历史不光有颂歌,也有悲剧。鼓乐声骤然强烈起来,变成了令人恐怖的枪炮轰响,眼前出现了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咸丰和慈禧仓惶逃进避暑山庄的画面。就是在这“烟波致爽”殿内,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最后都是咸丰在这里点头同意的。被帝俄讹诈割去的乌苏里江以东44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正是在这里由咸丰批准,拱手相送的,不仅使国家蒙难,也让这位不走运的国君,羞耻难当,不久就命归黄泉。在“云山胜地”,慈禧密谋诛杀肃顺等八大臣,后来夺权成功,开始了历史上有名的“垂帘听政”。这水中静静的宫殿,好似一部活的历史,清清楚楚地记载着清王朝由盛而衰的历程。

(二)

如意湖是富有诗意的,那挺拔葱郁的古松,苍翠欲滴的山峦,千山万壑中闪光的明珠——“梨花伴月”、“南山积雪”、“锤峰落照”,都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剪影。

辽阔的澄湖似乎更为多情,她不光把湖畔的“金山亭”、“万树园”、“甫田丛樾”、“莺啭乔木”,都拢进了自己的怀抱,且把山庄外远山上的普乐寺、伊犁庙、磬锤峰、蛤蟆石,也邀进了镜中。

这里,洲岛错落,层峦叠翠,风光旖旎。沿湖,既有北方特色的亭台楼阁,又有仿建江南的著名园林。康、乾二帝曾多次察访江南,对江南的山水园林极为钟爱。避暑山庄里的湖区,就是江南山水园林的缩影。湖上的“芝径云堤”仿造于西湖的“苏堤”,“金山岛”仿造于镇江金山寺,“烟雨楼”仿造于嘉兴南湖鸳鸯岛上的“烟雨楼”,“六和塔”仿造于南京报恩寺琉璃塔和杭州六和塔。

最能体现江南风情的元素,我觉得还是苏州园林。建成于乾隆三十九年的“文园岛十六景”,就是仿照苏州狮子林而建,是山庄内最著名景点之一。1757年乾隆下江南时,见到狮子林里奇妙的假山叠石,非常喜爱,便绘制了苏州狮子林图,命在圆明园仿建。九年后,乾隆四巡江南时,又到狮子林游览,在仔细观察假山曲径和幽深洞壑后,认为圆明园的狮子林只是形似,却没有倪瓒苏州狮子林的神韵,于是决定在承德避暑山庄再造,既仿倪瓒《狮子林图卷》中的意境,又加进圆明园狮子林的若干景点。承德狮子林建成后,乾隆非常喜欢,除了亲题匾额外,还赋诗一首:“文园塞北此时开,移得江南粉本才,狮吼一声大千变,悟知无去亦无来。”

除了移植狮子林以外,康熙还把苏州的沧浪亭搬到了避暑山庄,不过将名称改为“沧浪屿”。“沧浪屿”在如意洲的西北部,是仿照苏州名园沧浪亭建造的一组小巧玲珑、静谧雅致的小园林。院内有若干亭台楼榭,布局紧凑。不过,从房屋建造风格看,“沧浪屿”采用了北方的红墙灰瓦,而不是照搬苏州的粉墙黛瓦。我觉得,这里很像我们伟大祖国的锦绣河山之缩影,西北峰峦挺拔高峻,东南波光洲岛相映,山水间也有一片开阔的草原,构成了一派南北风格熔于一炉的湖光山色。

若说到湖上的胜景,那就更可以让人领略湖水的魅力了。令我陶醉的还是红柱彩檐的“水心榭”。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在出水闸上建榭三座,以分割水面,也作观赏时小憩之所。水心榭旁,还有一组建筑,就是临湖的三间门殿,静奇山房、莹玉堂和冷香亭,素有月色湖声之意境。这夜,圆月慢慢地爬上了东山,皎洁的月光,映照着热河泉流来的湖水,山庄内万籁俱寂,只有湖水在轻轻地叩着堤岸,发出了富有节奏的沙沙声。我迈着很慢很慢的步伐,边走边观赏着这静谧而又凉爽的山庄湖色的月夜之美。

在这避暑山庄,处处使我感到水的活力,几乎无处没有它的踪迹,就是藏《四库全书》的文津阁前,水也汇聚成小巧玲珑的“月牙湖”。

(三)

更引我注目的,是建造在山庄宫墙外东北麓的12座藏式、汉式寺院,统称“外八庙”。它们的外形,金碧辉煌,雍容华贵,在阳光的照耀下射出炫目的光波。这些寺院,是把各民族的建筑艺术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精心构造,也是我国园林建筑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俗称小布达拉宫的普陀宗乘之庙,最为宏大,占地22万平方米,围着大红台的60余处建筑,依山就势,布局灵活,庄严肃穆。其他几座,也都有各自的来历,如弥福寿之庙,实为班禅行宫;普乐寺形同北京天坛祈年殿;普宁寺为平定噶尔丹叛乱而建,以示庆祝胜利。寺中供有世界上最大的木雕佛像,是一个千手千眼的观音菩萨,身高22.28米……这些寺庙,是清王朝夸耀强大统一的象征,也是两百多年前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华的结晶。

如果把避暑山庄比作一顶精雕细琢的黄金皇冠,那么,“外八庙”就是皇冠上的八颗明珠,如众星捧月般地护佑着山庄,又与山庄珠联璧合,形成“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宏大格局,吸引着国内外无数的游客和贵宾,这就是文化的魅力。

说起山庄的避暑功能,那是不言而喻的。今年7月,我从北京启程时,室外温度是摄氏32℃,到达避暑山庄,已是28℃,晚上下了一场大雨,第二天上午最高温度只有20℃,害得许多游客只好用双手抱住胳膊。我幸亏有文友的提醒,带了长袖衬衫,才免受山庄之寒。

康熙皇帝在如意洲专门修了一座“无暑清凉殿”,亲题匾额并题联:“南陆微薰送午凉,西山浓翠迎朝爽”,可见夏日避暑山庄的凉爽与舒适。难怪很多皇帝都要在此居住半年以上,接见外使,处理政事,避暑休闲,其乐融融,承德也俨然成为大清帝国的陪都。

这座中国古典造园艺术的巅峰之作,称得上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它蕴含着帝王思想、名匠智慧,凝聚着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情结和一代大师宗匠巧夺天工的技艺和才能。随着游览的足迹,我会越来越被遍及山庄内外那无处不在的丰厚文化底蕴、饱满历史内涵、决胜园林艺术所征服,并由此浮想联翩,发出对历史事件与人物的由衷感叹。不正所谓“一座山庄,半部清史”,不正好体现了它的文化力么?

承德山庄,承德的骄傲,在这儿旅游,收获颇丰。因为,这座由中华优秀儿女用心血和汗水凝成的神奇宫苑,能给人以充分的观赏美,让人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历史,用心灵感悟人生。

(1989年10月6日初稿,2014年8月27日改定)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