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从军大到军医

第一章 从军大到军医

第一次外出

几个北京兵,第一次外出。

不懂上海话,心里犯嘀咕。

想着好八连,必到南京路。

行人密如织,哨兵站何处?

九月大上海,热得要中暑。

后背汗湿透,不敢脱军服。

外滩留张影,取景洋建筑。

空手返校园,谁也没购物。

(1963年9月22日)

注:1963年8月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简称“二军大”,校址在上海。2017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入学即入伍,取得军籍。学校军事化管理,训练、学习很紧张,星期天可请假外出去上海市区。

▲来自北京的4位同学初次到上海市区,在外滩合影。左二为作者

考入二军大

考入二军大,初次离开家。

五湖四海人,乡音好纷杂。

吴侬软语多,听不出说啥。

首长挺亲切,倡导普通话。

管理很严格,外出得请假。

饭菜能吃饱,色香味皆佳。

每月津贴费,大多都攒下。

结余往家寄,感动哭爹妈。

军事技能课,验收高评价。

障碍轻松过,最棒是打靶。

列队去教室,行动军事化。

学习蛮紧张,用功须得法。

内务要求高,经常被检查。

被子叠方块,地板光洁滑。

业余文艺组,指名让参加。

节目大家看,反响还不差。

周末作复习,刷鞋洗衣袜。

紧急集合哨,夜半跑不垮。

临近期末考,准备好拼杀。

日子匆忙过,无暇想其他。

(1963年12月29日)

注:津贴费指每月有7元士兵津贴费,除理发,买牙膏、肥皂、手纸外,很少花钱。

▲作者入学时的证件照

父亲病逝

家父久病终不行,失持忽如漏房倾。

心如刀割方寸乱,后悔求学远离京。

慈祥温厚如山爱,含辛茹苦似海情。

殷殷嘱托牢牢记,誓为良医助苍生。

(1965年7月10日)

注:父亲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后发展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在1965年7月病情突然恶化而去世,享年48岁,我大学二年级刚结束。下面为父亲在病中给我写的无题诗。

幼苗茁壮幸长成,坚定本由苦难生。

一旦失持莫畏惧,愿将一生献大公。

下乡“四清”

“四清”停课到川沙,杨园公社条件差。

要求三同都到位,吃住贫下中农家。

先开社员宣教会,发动群众来揭发。

大队干部权限宽,下面反应意见大。

几个单纯学生兵,不讲策略竟施压。

满脸无辜不交代,反问到底让说啥。

工作队长嗅觉敏,路线问题重手抓。

包产到户成典型,阶级斗争真复杂。

白天出工到田间,边干边学上海话。

两稀一干不耐饿,熬夜常觉饥和乏。

偶有机会派外调,三碗面条能吞下。

春节几天回校日,尤觉食堂顶呱呱。

(1966年1月25日)

注:四清运动,指1963年至1966年中共中央在部分城乡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运动的内容是“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和清思想”,运动期间中央领导亲自挂帅,数百万干部下乡,也包括各高校师生。1965年9月我校停课,军医63级学员参加上海东郊川沙县(今浦东新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当时我组7名男同学和同班4名女同学编在一个工作队。

三同,指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学校要求讲普通话,来到川沙后才真正有机会向农民学习上海话。

两稀一干,由于粮食不足,当地农民家庭早晚吃粥,中午吃米饭,说成两稀一干。

▲“四清”工作队合影。作者为第二排右二

同窗

运动浪潮进军校,宿舍张贴大字报。

同窗随即分两派,站队表态最重要。

激昂辩论唾沫飞,高音喇叭喊口号。

鲜明对立转眼间,混乱局面何时了?

(1966年11月15日)

注:“文革”开始,各学员队开始分派,后来形成红色造反纵队和红旗战斗队两派。

回沪巧遇

春节过后忙返沪,几个男生约同路。

皆因全国大串联,无票上车没尺度。

清早来到北京站,站台人满难移步。

盯紧车门不气馁,依仗年轻强挤入。

同班女生卢纹凯,挤在人群直叫苦。

眼看上车没希望,心里已打退堂鼓。

忽如女神从天降,开大车窗忙招呼。

示意钻窗双手拽,巾帼果然不含糊。

走走停停三昼夜,铁路亦无安定处。

车厢始终人挤人,辛苦打水买食物。

过往将来皆话题,一路彼此得照顾。

几年同窗交流少,正因男女多约束。

品学兼优高才生,早有敬意并佩服。

相逢恨晚言无忌,友情珍贵当爱护。

性格兴趣初相知,萌生好感没表露。

今番巧遇虽偶然,缘分或有天相助。

(1967年2月18日)

注:1966年下半年因“文化大革命”运动,学校停课,部分同学串联到北京或国内其他地方。在北京的有些同学住在总后大院。因为红卫兵全国大串联,可以不买票坐火车,火车非常拥挤,晚点是常态。

卢纹凯,同班女同学,北京籍,年级的高才生

浪淘沙·夜雨思念

春申大风吹,夜雨扬威,云月星斗都避回。

思绪伴随涨潮水,叩打心扉。

昔日初相识,清纯芳菲,真诚谨慎育蓓蕾。

神有所归添牵挂,卿可展眉?

(1967年4月30日)

浪淘沙·五首

(一)待航

浦江马达乱,行船似箭,万杆红旗划蓝天。

蹒跚学步闯大海,心慕海燕。

好奇抚船舷,江天放眼,此行任重路更远。

心有北斗引航道,快快扬帆。

(二)燕尾夜航

晚霞洒满舷,色彩斑斓,火烧云海红一片。

微风轻拂万顷浪,茫茫无边。

入夜月光寒,驾驶台前,繁星眨眼渔火闪。

燕尾港外打鱼船,可该收帆。

(三)陈家港

船泊码头前,盛夏夜半,汽笛声啸掠港湾。

人影匆忙走缆急,星月披肩。

赶潮装海盐,推车如箭,热火朝天人不倦。

劳动号子荡东风,日出舱满。

(四)登云台山飞来石

怪石云中悬,挥汗登攀,花满云台红烂漫。

兴致盈盈折一枝,送给谁人?

绿水青山恋,不胜流连,心有彩凤舞翩跹。

浪花堆起千层雪,永不凋残。

(五)思念

月光洁如绸,星星点头,浪花如雪推行舟。

夜泛银光见鱼跃,碧波悠悠。

往事心上流,无暇闲愁,念我黄花可消瘦?

诚倩海风吹寄语,送往红楼。

(1967年6月)

注:1967年3月19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集中力量执行支左、支农、支工、军管、军训任务的决定》(简称“三支两军”决定)。1967年5月初,由于“文革”,上海码头货物大量堆积,货轮工人缺乏,请求解放军支援,二军大接到上海市革命委员会请求通知后,立即组织部分学员到各货轮支工。我与同组焦天一同学以及二军大护校两位男同学分派在“战斗65号”海上货轮。海船动力是燃煤蒸汽机,我们的任务主要是铲煤、烧锅炉做司锅工。7月初接到学校复课通知,支工时间2个月。

燕尾港,位于江苏省。

陈家港,位于江苏省,当年主要为运盐码头。

云台山,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

红楼,指二军大学员队红砖宿舍楼。

如梦令·夜思

月光倾窗如注,潺潺浦江东流。

默默倚船头,计算离岸天数。

前路,前路,惊涛骇浪无数。

(1967年6月24日)

▲茫茫大海

沁园春·晨

盛暑夜空,列车飞驰,璀璨繁星。

放眼窗内外,旧事重涌,恨相知晚,共沐雨风。

半载运动,“文革”串联,南京瞻拜中山陵。

想明天,前路难憧憬,如何经营?

寂寞思绪重重,天放白,日出东方红。

不舍掠过处,稻菽起舞,青纱婆娑,郁郁葱葱。

此番重逢,寄望将来,陶然一笑真性情。

男子汉,襟怀阔若海,纵马今生。

(1967年7月20日)

注:此词是写给女同学卢纹凯的。

▲同学卢纹凯

无题

多事匆匆一年间,联翩百感上笔端。

中山陵园竭诚拜,纪念碑前表誓言。

火车初逢犹如昨,红楼憧憬期明天。

患难与共迎风雨,愿以我血报斯人。

(1967年8月20日)

复课

开始复课闹革命,重返教室心先静。

临床内容多且繁,掌控要求简而精。

动手机会经常有,见习时间不够用。

跟紧老师踏实学,摒除杂念读真经。

(1968年2月15日)

毕业之前

分配业已定方向,将别军校亦惆怅。

运动耽误多门课,太多亏欠难补上。

报国虽有鸿鹄志,腹空怎能不心慌?

五年磨砺不言短,几个五年能成梁?

(1968年8月12日)

浪淘沙·夜攀莲花峰

月斜水帘洞,惊入仙境,万串珍珠落池声。

哪里可寻美猴王,全无影踪。

登攀莲花峰,战战兢兢,横峦侧岭寻路径。

何不飞上绝壁顶,摘下星星?

(1969年4月10日)

注:1968年8月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军区×××军×××师。报到后,直接安排到师直属侦察连当兵锻炼。莲花峰位于河北省涞源县,当时连队行军训练路过此地。

如梦令·浮萍随感

袅袅娉娉婷婷,葱茏头重脚轻。

随波逐流去,颟顸不知池泓。

浮萍浮萍,空得一身水性。

(1969年5月2日)

注:浮萍,浮在水面,当地常用来做饲料。

清平乐·岗南行

雨骤风狂,夜半行军忙。

翻过青山见朝阳,露润野菜花黄。

洪横惊飞铁索,野径湿滑坎坷。

柳暗花明水绿,谁解鸟语莺歌?

(1969年7月20日)

注:岗南,位于河北省平山县。

铁索,小河上架桥未完工,仅有桥墩及桥身的钢梁骨架,因洪水急流无法泅渡,全连攀爬钢梁过河。

浪淘沙·游泳训练

雨后潜水库,武装泅渡,身背钢枪押战俘。

一望无垠碧波上,竞逐风流。

月女孤寒苦,寂寞谁诉,默默蟾宫守玉兔。

何如做客此处游,我帮引路。

(1969年8月5日)

注:水库,指岗南水库,侦察连在水库游泳训练武装泅渡。

七月七巡逻哨观星

滔滔瀑布百尺泉,蒙蒙云雾千重山。

初秋阵雨方见停,蝉鸣蛙声已成片。

月洒清辉戎装暖,星光疏落刺刀寒。

银河虽无鹊桥影,此时此景仍流连。

(1969年8月19日)

沁园春·望峰台

水天极目,拦河坝上,雾雨蒙蒙。

又几天阴霾,远山灰影;

深秋萧瑟,落叶晨风。

连队一年,放下专业,打造合格侦察兵。

路漫漫,何时能归队,圆梦医生?

振作壮志激情,执着脚踏实地作风。

摸爬滚打中,身强骨硬;

青山可鉴,心路历程。

无奈浮尘,时遮望眼,无边光景难看清。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