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之春吟草

吴门之春吟草

一浣尘襟绿野开,年年几度畅诗怀。

轻车惯爱江南路,花约酒盟趁兴来。

久住上海,尘嚣困人,一上火车,开出市郊,望见窗外绿野,便觉心旷神怡。苏州王西野、陆天诸老友,客腊即有邓尉看梅之约,因于惊蛰后五日,买车赴苏。

风流毕竟俞夫子,小额新题环秀庄。

山石金阊留胜迹,一番妆点墨花香。

下车即同王西野兄往刺绣研究所访所长徐绍青兄。参观新修之环秀山庄、王鏊祠堂等古迹。俞平伯老师前年所题之“环秀山庄”匾已制好,挂在门前。匾黄杨木所制,字法龙藏寺,苍劲而拙,极为高古。按环秀山庄山石,据传为乾隆时堆石名家戈裕良所作。小而精,现保存完好,小假山推为吴下第一。

垒石周环见匠心,绮窗小院自深深。

芭蕉种罢还栽竹,夜雨敲诗仔细吟。

徐绍青兄以画家、刺绣专家领导苏州刺绣研究所,辛苦经营,不遗余力,其所经营增建之绣品展览楼,在假山西,完全江南园林式建筑。由建造纽约明轩之工匠承建,楼梯均藏山石中。堆石极佳,近年少见。

小园老树紫薇花,几度春风烂若霞。

“诸子”“群经”门第在,儒林雅望重俞家。

马医科巷曲园,春在堂、乐知堂两厅已修缮一新,据云“春在堂”、“德清俞太史著书之庐”等匾额,亦将重制悬挂。后面园林部分,亦将考虑重新恢复。旧存花木,尚有一株一百五十余年之老紫薇花,生机仍旺,花时烂若锦绣也。叶老圣陶极关心曲园修复事,几次建议有关领导,谓“曲园不能无园”。因其不只关系苏州园林风景。且关系保存近代学人之古迹,与学术之影响亦甚重要。

吴下文华百代馨,美人名士尽秋萤。

春风闲过钮家巷,又见前朝纱帽厅。

苏州是出状元的地方,旧时状元府大多已荒废。近代名状元洪钧故第已改工厂。参观钮家巷乾隆五十八年状元潘世恩故居,宅中“纱帽厅”正在重修,建筑十分特殊、精美。

虾肉馄饨共小笼,欢欣座上一时同。

莫嗔入肆喧阗甚,我爱吴中市井风。

玄妙观小肆吃虾肉馄饨极佳。余三十余年前,初到苏州,即爱到玄妙观黄天源、观振兴等肆中吃苏式面点,虽然拥挤,但有地方风土情趣,十分可爱。

树树寒香发满枝,我如行脚未来迟。

春情万斛闲斟酌,又被梅花笑我诗。

驱车去邓尉山看梅,香雪海花开正盛,司徒庙前车水马龙,有人满之患,游怀极畅,惜无好诗以纪之也。

一曲天池万古清,浮云来去岁时情。

临流几个吴宫女,留得芳容雁亦惊。

为避开香雪海拥挤的看花人,友人等便驱车去天池石屋古寺游览。天地造化,处处均有奇观,天池在石屋山上,乱石中凿为方池,一泓清泉,万古不息,正所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也。

石屋残存断首佛,袈裟法相渺山河。

摩崖犹识根源老,吴下留题胜迹多。

石屋佛殿之石佛头,均已不见矣。有石刻联语云:“生生菩萨家,世世常出家;心不忘般若,身不离袈裟。”惜乎“身不离袈裟”,而头已离身矣。寺外有李根源先生摩崖题壁,极为苍劲。

龙碑断帽谁家墓,石马残躯存旧型。

未必荒烟知姓字,春山一望数峰青。

石屋古寺山路中,有断碑、残缺石人、石马,规模犹在,惜同行友人中均不知为谁氏墓地。惟见周环春山回青,十分可爱。

十一

扣关萍水班荆坐,叨扰僧家一碗茶。

喜得甘泉清且洌,何时再看牡丹花。

石屋古寺中吃天池水泡茶,极为清洌。庙后老牡丹一丛,已发芽,想象其花时,心甚恋之。

十二

新屋人家乱石墙,柴门黄犬野梅香。

结庐我欲毗邻住,错惹痴情认故乡。

一路之上,山村人家,均建新屋,乱石砌为虎皮墙,野梅乱发,小犬时出道间,极似吾乡景物,不觉神为之移矣。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