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的夏日

扬州的夏日

近读朱自清先生的《扬州的夏日》这篇曾被选作中学语文教材的散文名作,觉得该文的题目与内容有些脱节。先生对扬州的瘦西湖、小金山、法海寺、五亭桥、平山堂等名胜介绍很多,而对扬州夏日的景象留墨很少。朱先生是扬州城里的人,到了夏天也就只能在茶馆里喝喝茶,或者乘坐小船在瘦西湖上纳纳凉,哪能感受到扬州水乡夏日的野趣呢?

扬州,因“州界多水,水波扬也”而得名,境内河网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这里是长江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水流舒缓,水质清澈,更有一分有如水乡女子般的清丽与温柔。

故乡就在扬州城外,唐宋以来便以烧窑闻名于世。烧砖取土形成的水塘,与密匝的水系构成了独特的水乡风貌,素有“一村一座窑,三步两档桥”之说。老家四面环水,过去人们主要靠乘船进出。弯弯的小河便成了乡下人通往外界的路。有船娘精心操控,再窄的水路,小船也能通行。两条小船迎面交汇,眼看要碰擦了,只要船娘用力摇一下橹,缝隙之间,船就过去了。

这里的桥接着桥。船驶过一座小桥,才转了一个弯,一抬头,又是一座桥!到了夏天,村上的男孩就在桥上跳水。他们一个个光着身子,皮肤晒得黝黑,兴奋地高叫着,然后摆出各种造型,依次跃入水中。有直跳的,有空踩的,有侧扑的,还有前翻的。水性好的小子在水里能潜泳五十多米,最后居然攀上一条行驶中的机帆船,还偷了人家一只西瓜,船主愣神,正嘻嘻哈哈观看孩子们玩水呢。

老家的村子,被一道道水围在中央,最养眼的是一塘又一塘的荷花。村头走过的一个个女子,如清荷一样,脸蛋儿都红扑扑的,眉宇间透出一股秀气。你可以说她们不很美,但都是妩媚动人的。她们身穿白色的府绸上衣,绿色的裙裾,缀以些许黄色的小花儿。风吹起裙子就如同翻了荷盖,露出小腿就像粉嫩的白藕。最是她们如水一般的眸子,亮晶晶的,清澈得一眼便可看透她们的心思。如果迎面碰到她们其中的一位,你刚问完路,她马上往回走,热情地带你一直走进一座农家小院,莺歌般的道:“三婶,你家来客人啦!”

盛夏午后天空聚集起了乌云,黑压压的,不一会儿就雷电交加了。一场豪雨过后,村上的沟塘蓄满了水,漫过堤坝顺流而下流进大河。水乡的河流之间有涵洞相通,这是鱼的迁徙通道。暴雨过后,涵洞水位上涨,此时是捉下水鱼的最好时机。男孩将竹篓埋在涵洞的出水处,旁边用黄泥镶好,让水流只能从篓子里流过。因为竹篓入口处装有倒刺,鱼被水流冲进竹篓,只能进不能出。雨后,提起竹篓,在水里来回荡荡,去除淤泥,背起篓子往家走。有时鱼实在太多,一个人背不动,还得请人帮着抬呢。

临近傍晚,去镇上卖鱼回来,雨已经停了。只见几个女孩身披彩霞沿着河岸在水里摸虾,霞光洒在河面泛起一道道金光。虾很有灵性,平常在水里游动得很慢,一觉到危险马上就一扫尾巴,搅起一股浑水逃之夭夭了。摸虾时,要选择相对平坦的河床,最好还长有少量的水草。人站在水里,弯下身子,双手浸入水中,慢慢地向前移动,让虾感觉不到危险,等双手离虾还有二十公分时,朝虾猛然一合,连同河泥、水草和虾一起捏在手里。掐住虾在水中荡一荡、洗净后装入虾篓,然后沿着河床继续向前摸去。回家路上在菜地里割半垄韭菜,晚餐就做一道韭菜炒河虾。

晚上家家户户把长条桌子搬到室外,先作餐桌,后作凉床。桌上放一碟花生米、一只咸鸭蛋、一盆凉拌黄瓜、一碗油炸鱼干、一盘韭菜炒虾,色香味俱全。用筷子顶住啤酒瓶盖,用力一拨,只听得“噗”的一声,盖子打开了。一家子围着长条桌子吃晚饭。男人们边喝边聊,且聊且笑,有说夏季收成的,有聊稻秧长势的。女人们一边吃饭,一边摇着芭蕉扇给孩子们驱赶蚊子。偶尔飞来一只萤火虫,惹得孩子放下碗筷一阵乱追,一不小心摔得四仰八叉。摸摸肿胀的屁股,不敢哭出声来,生怕招来母亲一阵臭骂。

月亮升上林梢,乡亲们就聚在村口小桥上纳凉。村上每晚都有人讲故事,有讲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的大唐故事的,有讲韩世忠、梁红玉在本地抗金传说的,最令人兴奋的是八位新四军战士在附近芦苇荡里设伏,消灭了一个日本鬼子运输船队的壮举。有时村上人家红白喜事,就请镇上的文艺宣传队在桥头搭台唱戏。一锣一鼓、一琴一箫、一把二胡、一支长笛就组成了一个小剧团,演出的是一些经典扬剧。扬州人喜爱戏曲,不用唱本,无须乐谱,《游园惊梦》《柳毅传书》《珍珠塔》《双推磨》等剧目开口能唱。许多经典名段就这样在每个水乡孩子的脑海里扎下了根。长大后不管他离家多久,无论走得多远,都还能哼上几句。

过去扬州水乡的夏日就是一幅活色生香的美图。现在生活富裕了,城镇化水平大大提高,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环境问题。为了防洪修建了一道道水闸,造成水流不畅;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农业污染造成水质恶化,严重的地方成了黑臭水体;随意倾倒建筑垃圾、装潢垃圾,侵占了大量的水体,造成水环境容量减少,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与生活。

乡村是城镇生态的腹地,不仅吸纳、消解了城镇排放的污染物,还为居民提供了必需的食品。城镇和乡村,是永远不可分割的自然统一体,都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施城镇化,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现代文明的发展成果,但我们不能只顾“城”而忘却了“乡”。留住乡村的“命脉”,保护农耕文化的传承,还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风格与韵味,才使城镇化具有乡土的个性。

我们的城镇化应该崇尚天人合一的理念,只有让城镇融入自然,才能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我们要防止政绩冲动,杜绝长官意志,不只着眼于城乡面貌的日新月异,更要关心村民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努力营造让人们感觉得到的文化精神和情感世界。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