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岑参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观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岑参(约715—770),盛唐诗人,以边塞诗闻名。
◎ 高适:约700—765年,盛唐诗人,以边塞诗闻名,安史之乱后官至剑南节度使。
◎ 薛据:生卒年不详,盛唐诗人,在当时很有名,曾被杜甫称为“盖代(世)手”。
◎ 慈恩寺:长安城内寺院,初为唐高宗纪念生母所建,后来成为玄奘译经处。
◎ 浮图:塔。慈恩寺浮图即今西安大雁塔。
◎ 摩:碰到。
◎ 驰道:长安城通向四方的主要道路。
◎ 五陵:长安城西北五位汉代皇帝的陵墓。
◎ 胜因:好的因缘。
◎ 夙:向来。
◎ 资:作用。
慈恩寺位于长安城东南,是唐代中期以后规模最大的寺院,其中浮图雄伟高峻,是长安市民比较喜欢游览的一处城市景观。有唐一代,为慈恩寺浮图而写的诗作非常多,但岑参这一首却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不仅因为这首诗是与另外一位伟大诗人高适同时所作,更因为诗中将慈恩寺塔的高大描写得最为惊心动魄。
通常人们形容一座建筑的高大,总是用地面上的事物作为参照。但在岑参这首诗里,慈恩寺塔却是“登临出世界”的,它的阶梯盘旋在虚空之上,棱角遮住了日光,尖顶刺向了苍穹,飞鸟、宫观这样的人间之物无不出乎其下,显得渺小而微不足道。
塔顶的高峻,使人脱离了凡间的视角,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扩展到上下四方、古往今来。在这样的视角下,人们关注的焦点,很容易就从个人事务转移到了事关人类生存意义的宗教、哲学层面,于是诗人便自然而然引出了“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的感叹,以与“慈恩寺”的主题相契合。跟着诗中的理路读到此处,我们不得不佩服诗人纵横捭阖的想象力背后精密的结构安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