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神识人

第四章 曾国藩的识人之智

据说曾国藩但凡用人,必要先看其相。曾国藩博览群书,精通相法,乃面相识人高手。观貌识人先察骨,然后考察整个面部和形态举止。《清史稿·曾国藩传》上说:“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每对客,注视时不语。见者悚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曾国藩是一个谜。本章通过阐述曾国藩的识人之智,展示他的人生谋略,以供读者学习。

观神识人

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谓也。“山骞不崩,唯石为镇。”骨之谓也。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译文:俗话说:“去掉稻谷的外壳,就是没有精髓的谷糠。但稻谷的精华——米,仍然存在着,不因外壳磨损而丢失。”这个精华,就是人内在的精神状态。俗话又说:“山岳表面的泥土虽然经常脱落流失,但山岳却不会倒塌破碎,因为它的主体部分是硬如钢铁的岩石,不会被风雨打去。”这里所说的“岩石”,相当于支撑人的身体构架的坚硬部分——骨骼。一个人的“神”,主要集中在两只眼睛里;一个人的骨骼丰俊与否,主要体现在面部。像工、农、兵、商等各类人士,既要考察他们的精神状态,也要考察他们的体势情态;读书人则主要是考察他们的“神”和“骨”。神和骨就像两扇大门,命运就像巍巍立于门外的大山。考察“神”、“骨”,犹如打开两扇大门,山势的起伏自然尽收眼底。“神”和“骨”是从外表考察人物的第一要诀。

曾国藩说的“神”并非日常所言的“外在精神状态”。它的内涵广阔,更加丰富。它是由人的意志、学识、个性、修养、气质、体能、才干、地位、社会阅历等多种因素构成的综合物,是人的内在精神状态。它不会随着人的外在表情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也不会因人相貌的美丑而受到影响。这种内在精神是“打扮”不出来的。换句话说,“神”有一种穿透力,能越过人的外貌的干扰而表现出来。比如人们常说“某某有艺术家的气质”。这种气质不会因他的发型、衣着等外貌的改变而完全消失。“神”会随着个人知识、阅历、才能的变化而有所变化。“神”不会依附于外在物质而存在,但必须通过外在形象表现出来。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一个人的外貌特征来洞察一个人的内在精神世界。

江忠源(1812~1854年),字常儒,号岷樵,湖南新宁人。本是读书人,后成为湘军中很有代表性的文人勇将。

江忠源本在湖南偏僻山中读书,因参加科举考试到了北京,以同乡晚辈的身份去拜见曾国藩。见面后,两人谈得很投机。曾国藩也赏识江忠源的才华。江忠源告辞时,曾国藩目不转睛地看他离去,直到他走出门外(当时曾国藩已是二品官员,而江忠源只是一个普通的待进科举的读书人)。

曾国藩对左右人说:“这个人将来会立名天下,可惜会悲壮惨节而死。”

1852年,江忠源带兵进驻广西,奔赴广西副都统乌兰泰帐下,准备狙击节节胜利的太平军。曾国藩知道后,从北京给江忠源写信,坚决反对他投笔从戎,认为他“读书山中”,投笔从戎,率兵去广西,就是“大节已亏”。关于曾国藩为什么要坚决反对江忠源投笔从戎,旁人以为是他“爱人以德”,不愿江忠源文员夺武弁之制。但是这是否与他认为江忠源“当悲壮而死”有关呢?可惜曾国藩未在书信、日记中提及此事。

江忠源与太平军的第一次作战即大告成功。他率军在广西蓑衣渡设伏,重创太平军。太平军早期领袖南王冯云山即牺牲于这场战役。江忠源因此以善变带兵而名闻朝廷。江忠源所率部众也是第一支出省作战的湘军。

后来江忠源追击太平军,军功累积,由七品知县迅速升迁至安徽巡抚(官级从二品)。

1854年,太平天国勇将、翼王石达开率兵迎战曾国藩湘军。江忠源防守庐州,被太平军围困。城破,江忠源苦战力竭后,溺水而死。

曾国藩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江忠源会“立名天下,当悲壮惨节而死”,现在已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注视良久,肯定与察神有关。

神有清浊之分。人们可以根据神的清浊来考察人的忠奸。神清者,道德高尚、意志坚定,敢于坚持真理;神浊者,品格卑下、心怀邪念,容易见利忘义。这种人平时善于伪装自己,在条件成熟时才会显露本性,是大奸大贼的一种。

观人先观其眼。眼睛与人的感情、内心活动等都有联系。一个人最容易被他人看穿的也是眼神。在心理学中讲的心灵透视,就是从眼神里探究出一个人的心性、成就高低等。如果一个人的眼睛看上去很深邃,有光彩,即所谓“黑光如漆,照晖明朗,瞳子端定,光彩射人”,则反映出这个人比较聪明,有智慧,因为眼睛透出了一股灵气。反之,如果一个人两眼浅短,眼神浑浊呆滞,表明其人无才华,反应比较愚钝。眼球转动较快的人反应较快,反之则慢。眼睛最忌“四露”,即露光、露神、露威、露煞。眼神是透视人的品格和个性以及聪明才智特别重要的部分。例如从大商家或高层政治人物的眼神中可以看到自信、肯定及权威。他们的眼神与普通人的眼神一定有所差异。

每个人的心态和性格都可以通过其举止来反映。因此,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一举一动来透视其内心。

一、平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或“摇头”或“点头”,以示自己对某件事情看法的肯定或否定。但如果你看到一个人经常摇头晃脑的,那么你或许会猜测他不是得了“摇头病”就是得了神经病。我们撇开这种看法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人其实特别自信,以至于经常唯我独尊。他们也会请你帮他办事情,但很多时候你做得再好他都不怎么满意。因为他有自己的一套,他只是想从你做事的过程中获取某种启发而已。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