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之家”

“干部之家”

同志们!做父母的爱护他们的子女是非常周到的,但是共产党爱护党员也并不下于父母爱护子女。

——陈云:《论干部政策》(1938年9月)

1937年11月29日,32岁的陈云搭乘王明、康生等从苏联回国的飞机到达延安,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冒着寒风到机场迎接。毛主席一边反复用浓重的湖南方言说着“喜从天降”,一边把帽子高高地抛到空中,还朗声说道:“是马克思给我们送来了天兵天将。”

1937年12月9日至14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抗战形势和党的任务。会议根据形势发展的变化,对各地的工作重新作出部署,对中央领导机构成员也重新进行了调整。由于博古同王明、周恩来、董必武等被派往武汉长江局工作,会议决定由陈云接替博古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李富春任副部长。从此时开始,陈云的主要精力放在党的组织工作上,达7年之久。

陈云在延安

1937年12月9日至14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政治局会议。图为与会人员合影。前排右起:刘少奇、陈云、王明、凯丰、项英。后排右起:毛泽东、周恩来、博古、林伯渠、张国焘、张闻天、彭德怀、康生

1939年,陈云和李富春在延安

陈云接手中央组织部工作时,全党只有4万党员,同当时形势的需要很不适应。

1938年3月,陈云主持起草了《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决议指出:为了担负起扩大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彻底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神圣的任务,强大的党的组织是必要的。但应该指出,目前党的组织力量,还远落在党的政治影响之后,甚至许多重要的地区,尚无党的组织,或非常狭小。因此大量的十百倍的发展党员,成为党目前迫切与严重的任务。

决议还指出,党内在发展党员问题上要打破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关门主义倾向;另一种是在统一战线中忽视党的发展,以为党的扩大无足轻重,甚至于取消党的发展的严重倾向。决议要求,把发展党员成为每一个党员及各级党部的经常的重要的工作之一。

陈云认为,中组部在党的组织工作上,不仅要面向延安、陕甘宁边区,而且要面向全国各个敌后根据地,面向国统区的党组织、面向敌占区的党组织。他要求中组部建立相应的机构,确定人员,来尽量了解各方面党组织的工作情况,以便制定不同的政策,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建议,立即得到中央的批准,成为了中组部的指导方针。

陈云还适时地提出建议,协助中央制定了一系列适用于不同地区的方针政策。关于根据地,陈云提出“发展、巩固,再发展、再巩固”的方针,主张既要抓党员的数量,又要抓党员的质量。关于国民党统治区,陈云提出要警惕国民党“反水”,要执行“精干隐蔽,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和“党内小党外大”的方针。强调既要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又要学会保护自己。对于“中上层分子都不好”的传统观念,陈云主张打破旧观念,把统一战线工作重点放在中上层人士身上。关于敌占区,陈云创造性地提出“除了本身精干以外,领导机关要放在外头”的新方针,即将领导机关放在离根据地近一点的地方,在外面指挥,以避免领导机关一被破坏就导致白区工作的瘫痪。陈云说:“过去在白区工作时,领导机关一被破坏,就全完了,连人都找不到。这怎样能行呢?一定要改变!”陈云的这一主张适合敌占区的情况,既便于保存我们党的力量,又能及时做好敌占区党的工作。后来,打败日本侵略者以后,蒋介石公开地进行反共,这一方针仍得到继续执行。

上述切合实际又有极强操作性的方针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扩大了统一战线,有效地促进了党组织的迅猛发展。到1938年底,党的组织有了很大发展,全国的中共党员人数从4万多增加到50多万。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团结、进步的方针,坚持全面抗战的路线,吸引了一大批有识之士来到圣地延安。面对这样的有利形势,陈云适时地提出广招天下士、诚纳四海人的主张。如何能“招”“纳”天下士呢?陈云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作的题为《论干部政策》的讲演中作了回答,他说:“我现在来讲干部政策,只想用十二个字,分成四个问题来解释:第一,了解人;第二,气量大;第三,用得好;第四,爱护人。”

了解人,就是要全面地、历史地看待干部,用其所长。气量大,就是要适应抗战后人心归向共产党的时代变化,善用各种人才。用得好,指的是上下级互相信任。爱护人,陈云指出要做到四个方面:凡是提拔干部,得全面估计他的德和才;既提拔起来,就得多方面帮助他,不使他垮台。当牵涉到一个干部政治生命问题的时候,要很郑重很谨慎地处理。对于干部,不要“抬轿子”,要实事求是。

“用父母爱儿女之心来爱护干部”,这是陈云在延安当中央组织部部长时的口头禅,也是他对待干部的行动准则。干部来组织部找他解决问题,他不论多忙,都要亲自接待。

1938年秋,组织部以参加学习的名义将两名青年从国统区调回延安。两人刚一到组织部,陈云就坦诚地告诉他们:有人说你们是“托派”,调回来是审查你们的。在党内斗争中,“托派”是一个很严重的罪名,会被抓起来甚至处决。因此,这两个年轻人一听陈云的话,马上就惊异得哭起来了。陈云和蔼地说,先不要着急,要相信党,事情总会查清楚的。我保证替你们解决这个问题。送走青年后,陈云一面让秘书刘家栋去组织部招待所找两个青年谈话,做做思想工作,防止发生意外;一面亲自出面审查,往各地发电报,仔细审查他们的历史。最终用了两周时间查清了问题。

还有一个干部,因为过去被人供述是“托派”而被开除了党籍。后来,党籍问题虽然得到解决,但过去长达7年的党龄不算。他找到陈云要求把问题弄清楚。当时可以为他做证的人有4位,一个在西安,一个在延安,一个在一二九师,一个在国外。陈云就指示一一写信去调查,调查花了两个月时间,各方面的复信都收集齐了,最终弄清了事情的原委,承认了这位同志的光荣历史。于是,这个只想着“我还是到前线去牺牲掉算了”的同志从一个“死人”变成了“活人”。在陈云看来,两个月的时间绝对培养不出一个干部,因此用两个月能挽救一个干部十分值得。通过此事,陈云告诫遇到这类政治历史问题,一定要慎重办理,否则有的人问题永远不能解决,使有嫌疑的同志冤沉大海,实际上损害了党的事业。

中央组织部杨家岭旧址

陈云不仅在工作上关心、支持、爱护干部,而且在生活、家庭、婚姻中也十分关心体贴干部。他告诫中组部的同志,凡是干部担心的事,也是从事组织工作的干部的事,只有解决好他们的事,才能使他们解除后顾之忧,安心工作。正因为陈云对干部爱护有加,因人施教,延安的干部、学生遇到困难和矛盾都愿意到中组部倾吐衷肠。而陈云不论工作多忙都认真听取,一一帮助解决。时间长了,中组部成了各根据地和前线将士的“家”,每次回延安,都要来“家”看看,说说心里话。人们亲切地把中组部称作“干部之家”,以陈云为领导的中组部干部也成了大家的亲人。

做干部工作要不怕麻烦

陈云回忆在中组部的工作:我住在那个山上,有时候也烦得很,刚刚看文件,就会有人来找你,到底会不会他呢?很犹豫。可是,设身处地想一想,人家热心来找你,一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需要解决,所以还是应该会一会。有时候正在写一件东西,一个不速之客,事先不打招呼就跑进来了,你不能还是直挺着腰板坐在那里不睬人家,只得放下笔来,倾听他说话;谈话的时候,还要聚精会神,耐心地郑重地解答各种问题,这样才能满足人家的要求。如果花了几个钟点,替一个干部把事情办好,也还是值得的。做干部工作,无论大事小事,都要不怕麻烦。除非不接受人家的要求,既然接受了,就得彻底替人家解决,花一些时间,绝不是白白浪费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