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姓名:张仲景
】生卒年:150—219
】籍贯:南阳郡(今河南南阳)
张仲景从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启蒙之后,他不仅学习一般的儒家经典著作,还喜欢博览群书。他对读前人留下来的医学著作(如《黄帝内经》)情有独钟。当时,他家乡一带瘟疫流行,许多人因为缺医少药,被瘟疫夺去了生命。张仲景见此情景,非常伤感,心里常想:“我要是个出色的医生,能把这些人的病治好该多好啊!”
张仲景的同族亲戚张伯祖是当地的名医,瘟疫流行之时,经常到附近各个地方给人治病。对此,张仲景很是羡慕。有一次,邻村一位老大爷患了伤寒病,家人来请张伯祖去医治,正巧张仲景也在张伯祖家里,张伯祖就带着他一起去诊治这个病人。张仲景看到这个人病得很重,心里为张伯祖捏了一把汗。可是经过用药,患者很快痊愈。张仲景亲眼看到张伯祖高超的医术,赞叹不已。他十分羡慕地问:“你的医道这么高明,是从哪里学来的?”张伯祖听了笑着说:“我行医多年,没有什么经验,只是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要想成为一个出色的医生,就要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张仲景把“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这句话深深地埋在心里。之后,他问张伯祖能否收他做徒弟。张伯祖知道他聪明好学,人品又佳,就爽快地答应下来。
自从拜师之后,张仲景把全部精力都用在钻研医药、精究方术上面,他下定决心要做一个能“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的出色医生。有时候,他跟着张伯祖外出给人治病。在这个过程中,他注意观察病人的症状和气色,研究各种疾病症状与药理的关系。有时候,张仲景在家里钻研各种医学典籍,思考书本上的医学理论和临床医疗实践是否相符。随着临床经验的丰富,他对于医药理论的理解也进一步加深。有时候,张仲景晚上睡觉时想到一个问题,就赶忙记下来,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跑到师傅那里请教。张伯祖见他如此虚心好学,就把自己掌握的医术尽数传授给他。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3年的光阴很快就过去了。张仲景不仅丰富了自己的临床经验,在师傅的指导下读完了《黄帝内经》《难经》等医学书籍,还搜集了许多民间治病的偏方。张伯祖逐渐发现,张仲景的医术不在自己之下,甚至在许多地方超过了自己。有一天,他对张仲景说:“我已经不能再教给你什么了,现在你的医术在我之上,如果你还想进步,只能自己摸索了。”听完这番话,张仲景说:“师傅给予我的已经够多了,师傅的恩德徒儿永不会忘记,徒儿要把师傅的事业发扬光大。”从此以后,张仲景自立门户,各处行医。
张仲景出师不久,就因为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受到人们的广泛赞誉。有一次,张仲景拜访同郡一位高士何颙。何颙和他交谈以后,发现他意志坚定,志存高远,就说:“你如此热爱医学,又不乏天赋,而且勤奋有加,将来不论做官还是写诗词文章,都不一定能有多大成就。但是,你成为一名出色的医生肯定绰绰有余。”张仲景微笑着说:“我平生的志愿就是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张仲景像
人们对立志救世救民的张仲景钦佩不已。尽管张仲景医术高明,远近闻名,但他从来不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只要听到哪里有名医或者治病的好药方,总是不辞劳苦地赶去求教,生怕错过了机会。
有一次,张仲景的一个好友宁远到他家中下棋闲聊。谈兴正浓之时,张仲景却突然说宁远气色不对,并为他仔细诊了脉,说他患了消渴之症,6个月后会饥渴难忍,小便浓稠,一年之后将不治而死。6个月后,张仲景的话果然应验,但宁远已经无药可治。
张仲景在行医过程中,不仅潜心学习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而且虚心向同时代的名医学习,博采众家之长。他向“王神仙”求医的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
张仲景听说当时襄阳有个很有名的王姓外科医生,治疗疮痈很有一套,人称“王神仙”,于是就整装出发。为了学到本领,他隐姓化名,自愿给“王神仙”做药店伙计。他的勤奋聪明很快就赢得了“王神仙”的欣赏和信任。有一次,“王神仙”给一个患急病的病人看病,所配的药方里有一味药剂量不够。张仲景觉得有问题,但还是照方抓药。结果,病人病情加重,“王神仙”束手无策。张仲景挺身而出,自告奋勇一展身手,果然手到病除。“王神仙”很吃惊地看着眼前这位年轻人,知道他大有来历,一问才知他是河南名医。“王神仙”深受感动,遂将其技艺倾囊相授。
几年之后,张仲景的医术果然又有很大的长进,但他仍然兢兢业业地学习各种医术。他还广泛地搜求各种医学古籍和临床经验,终于撰成了不朽的医药学著作《伤寒杂病论》。
成才启示
博览群书,不断地学习各种知识。
理论联系实践,才能产生真正的智慧。
永远不满足于现状,百尺竿头还要更进一步。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东汉末年刘备麾下著名将领,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曾任蜀汉政权前将军,爵至汉寿亭侯,谥曰“壮缪侯”。关羽在《三国演义》中被描述为蜀汉五虎上将之首,死后受民间推崇,一直是历来民间祭祀的对象,被尊称为“关公”;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奉为“关圣帝君”,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关羽有“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佳话,亦有“大意失荆州”、“走麦城”等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