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朱尔·哈杜安·孟萨:巴洛克与古典主义集大成者

15 朱尔·哈杜安·孟萨:巴洛克与古典主义集大成者

(Jules Hardouin Mansart,1646—1708)

1646年4月,朱尔·哈杜安·孟萨出生在法国巴黎。他最早师承于法国著名的古典主义建筑的创造者弗兰·孟萨(两人是叔侄关系),因此后人也常常称他为“小孟萨”,并视他为法国古典主义和意大利巴洛克建筑的集大成者,为路易十四所赏识。

小孟萨所处的年代是法国的古典主义和意大利的巴洛克建筑相互渗透的阶段,他之所以成为“御用建筑师”,是因为他的作品迎合了当时的社会大背景。17世纪,路易十四执政后,王权逐渐演变为绝对君权,古典主义被宫廷化了。这种看似霸道的古典主义虽然独霸天下,但是却含有理性的成分,古典主义也可以理解为是君主政体下的理性主义。这主要是因为法国的君主中央集权制是以新兴中产阶级为基础的,从某种程度上看,君主专制的社会政治制度顺应了法国历史的发展潮流,体现了理性和有序的国家管理方式,建筑设计作为宫廷文化的一部分,也体现了这一思想。另外,17世纪也是人类自然科学大发展的时期,人们开始认识到,客观世界必须通过理性的认知才能造福人类。

孟萨

1675年,小孟萨开始了凡尔赛宫的扩建改造工作。宫殿南北两翼的柱式立面经过改造后,相当严谨、齐整,组合的节奏不乏变化。他设计的镜厅,其内部装饰由画家勒·布朗(Charles Le Brun)来完成,整体营造出富丽堂皇、色彩绚烂的空间。镜厅内长廊一侧是17扇朝花园而开的巨大拱形窗门,另一侧是由483块镜片镶嵌而成的17面落地镜,空间氛围空旷绚丽,对称的拱形窗门,把门窗外的蓝天、景物完全映照出来。每逢重大节日聚会,厅内三排挂烛上的32座烛台以及八座可插150支蜡烛的高烛台上的蜡烛点亮,烛光经镜面反射后,能够把整个大厅的金碧辉煌映照出来,呈现一片金光,宛如仙境。镜厅建成以后,成为重要的活动场所,常被用来举行大型舞会和招待外国政要。

凡尔赛宫建成以后,成为欧洲最宏大、最辉煌的宫殿。宫殿前的广场上有三条大道,呈放射状。这种规整、严格的城市规划方式用来强调君权制度下国家和民族的统一。欧洲其他国家的王室对此羡慕不已,竞相效仿。法国王室的语言、礼仪、趣味,甚至建筑风格一度成为欧洲各国王公贵族们追求的时尚。

镜厅

1680年,小孟萨开始设计巴黎荣军院中的高达105米的恩瓦立德新教堂(Invalides)。小孟萨采用了古典纪念性建筑的构图,将新教堂接在旧的巴西利卡式教堂的南端。他彻底摒弃了16世纪仿罗马耶稣会教堂和17世纪仿哥特式教堂的传统手法,而是采用了正方形的希腊十字式平面。教堂平面呈正方形,中央顶部覆盖着有三层壳体的穹顶,外观呈抛物线状,略微向上提高,顶部还加了一个采光厅。穹顶下的空间是由等长的四臂形成的希腊十字,四角上面是四个圆形的祈祷室。穹顶下的柱式立面组合严谨有序、稳重高雅,并略带巴洛克式的夸张。新教堂的外形主要是古典主义的简洁与和谐,在穹顶上面镶嵌着贴金的“战利品”浮雕,以此迎合路易十四的要求。恩瓦立德新教堂是法国17世纪最完整的古典主义纪念物,从这个意义上看,小孟萨作为路易十四的宫廷建筑师与建筑总监也是理所应当。

1688年开始建造的旺多姆广场(Place Vendome)的主要设计者也是小孟萨。旺多姆广场原名为胜利广场(Place des Victoires),呈平面长方形,南北长213米,东西宽124米。小孟萨削去了广场四方形平面的四个尖角,使其转折处较为柔和。广场上的建筑物由建筑师统一设计立面,再卖给私人在立面后建造房屋。这种统一的规划模式,使得建筑风格非常统一。建筑都被规划为三层,下层是圆形连拱,顶上有突出的天窗,结构清晰,避免了呆板和沉闷,给人以均匀的韵律感。建筑立面很少有装饰部分,主要是三角门楣上的徽章和塑像,整体效果传达出古典主义的精神。

1699年,旺多姆广场上增添了一座路易十四的骑马铜像,后来被毁掉。1806年,拿破仑为了纪念1805年在捷克的奥斯特利茨取得的胜利,在此竖立起一根44米高的纪念柱。法国革命期间纪念柱被推倒,1875年又以同样的风格将纪念柱树立在广场上。旺多姆广场位于巴黎城中心的第一区,对巴黎的城市布局起着控制作用。小孟萨的设计为巴黎创造了一个功能明确的城市空间,成为巴黎的城市地标。

小孟萨的建筑设计影响深远,在彼得堡和君士坦丁堡的城市建筑中也会看到他的设计。路易十四曾经赐爵位与他,并称赞他说:“我在一个时辰以内可以册封20个公爵,但造就一个小孟萨却要几百年的时间。”

恩瓦立德新教堂彻底摒弃了16世纪仿罗马耶稣会教堂和17世纪仿哥特式教堂的传统手法,而是采用了正方形的希腊十字式平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