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引言

1986年1月24日

白雪皑皑的北京。庄严静谧的中南海。

几辆黑色高级轿车,轻快地驶入朱红色大门。车停了,从轿车里走下20位科技专家。

他们心情激动地走进了怀仁堂。

中南海,一个神秘又令人肃然起敬的地方。

这些科技专家来到中南海怀仁堂,一定是有什么重大活动吧?

是的。这一天,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这里接见20位为发展我国国防工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他们主要来自航空工业部和兵器工业部。专家们都在热切而激动地等待着。

不一会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赵紫阳,还有国务院副总理李鹏、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启立、中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国务委员方毅等走进会见厅。

中央领导同志先是分别跟每一位受接见的专家亲切握手,并询问各人的名字、单位、年龄。这时,航空工业部莫部长和兵器工业部周部长在边上一一代为介绍。

在受接见的专家中,有一位中等个子、操浓重浙江口音的中年人,看上去像是这批专家中最年轻的一位。航空工业部莫部长向国家领导人代为介绍说:

他叫张其善,北京航空学院教师,遥测遥控专家,今年50岁。

握手和介绍之后,接下来是照相、谈话。

胡启立同志首先说:

今天来的同志,大部分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自己培养的中年科技专家。你们都是对国家很有贡献的专家,但是由于所从事的工作都是与保密国防有关,报纸上很少宣传,也不大为人所知,是无名英雄。你们工作的贡献和成果,党和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正因为如此,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更加可贵。

时任国务院总理的赵紫阳也讲了话:

国防科技战线上的科技队伍是第一流的,是我们国家科技队伍的精华……再加上同国外合作,当然就可以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接见和谈话持续了3个小时。这么多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和赞誉,使与会20位科技专家倍受鼓舞。特别是领导同志称赞他们是“做出过巨大贡献的科技工作者,是很有贡献的无名英雄”时,专家们个个心潮澎湃、无比温暖。

这些经历过无数曲折和艰难的科技专家在受接见、谈话的过程中,心中时时涌动着一句话:

这是国家和人民的最高奖赏,我们多难多累都值了!

受接见的专家中,有10位来自航空工业。其中有:

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研制的高空高速歼击机“歼8”的总设计师顾诵芬;

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研制的强击机“强5”的总设计师陆孝彭。

此外,还有铸造专家、航空发动机专家和航空工艺专家,而电子方面的科技专家,就是“序率分割制遥测系统”的发明者并在无人机遥控技术理论和实践方面卓有建树的张其善教授。

接见、谈话结束后,离开中南海。专家们坐上汽车时,仍感到室外北京的冬天寒气袭人——这段时间正是隆冬时节,夜间气温常降到零下十几度,而张其善回味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嘱咐,心里有如沐春风之感,同时也觉得自己肩上担子那沉甸甸的份量更加重了。

张其善,只是北京航空学院一位普通的中年教师。是什么样的突出贡献,使他能迈进庄严的中南海,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呢?

这位从事遥测遥控的北航教师,在教研室、系和学校的支持下,经过5年和合作者共同艰苦攻关,终于发明、研制了世界上尚无先例的“序率分割制遥测系统”,荣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这是北京航空学院的第一个国家发明二等奖,也是航空工业部第一个国家发明二等奖。

那由鲜花和麦穗图案簇拥着国徽的“发明证书”上,发明者一栏里“北京航空学院:张其善”几个黑体字映入眼帘。像荣获金鸡奖、百花奖的最佳演员是电影界的最高殊荣一样,荣获由国务委员、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方毅亲自签发的“发明证书”,是一个科技工作者难得的国家科技奖励。

还有什么比为祖国建功立业的工作更叫人心醉?

还有什么比得到祖国的信任和嘉奖更令人欣喜?

张其善,解放前浙江山村的一个砍柴娃,他走过了什么样“崎岖的小路”,才攀登上电子科学的一个峰巅,走上了国家发明的领奖台呢?

从少年时代开始,张其善也曾有过许多对未来憧憬的科技梦想,也可以称之为幻想。只有在新中国、在共产党领导的阳光下,通过他自己坚韧不拔的奋斗,敢于在很多人不敢涉足、断定“不可能实现”的科技领域顽强攻关,他做到了,实现了……终于——

“让梦飞翔”!

路,漫长又艰辛,艰辛又漫长,充满了困难,充满了坎坷,也充满了希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