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指导

诵读指导

宋词诵读中的严谨法度与飞扬情思

李洪岩

词,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产生于隋唐并在宋代达到其艺术顶峰。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它讲求节奏、韵律,有押韵、平仄的要求,言简意赅,想象丰富,从这些文学特征角度看,该文学样式也应是诗歌的一种。不过,词大多有章节(即阙)之分,长短句式错落有致,形成了既有变化又法度森严的词牌,呈现出与中国古典格律诗不同的特征,所以,词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长廊。

许多诵读者都喜欢诵读宋词,其长短错落的句式、丰富多样的表达手法、或豪放或婉约的词风给诵读者提供了广阔的诵读创作空间。诵读宋词,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创作。

首先,从时代背景、作者经历、作品文本本身等多个角度入手充分地理解内容是诵读创作的出发点与关键。这一点与宋词的写作特点关系密切。

宋词篇幅适度,用语简练、思绪飞扬是词作的重要特点。不少宋词名篇长于抒情,短小的篇幅中蕴涵着无尽的情思,挖掘文字背后的情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此外,不少词人善于用典,甚至有的一首词中就有多处典故,不熟悉内容,不了解典故,诵读时往往就会流于表面化。

比如,宋代词人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就使用了较多的典故,并抒发了深沉丰厚的情感。其中,借对“孙仲谋”的敬仰抒发了对世事变迁、沧海桑田的感慨,谈“寄奴”表达了词人的雄心壮志,“元嘉草草”凝聚着词人以古鉴今之意,“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抒发了词人忧伤慨叹之情,自比“廉颇”表明自己壮志犹在。短短的词作中用典竟达五个之多,情感丰富且变化多端,对案头准备的要求之高可见一斑。

其次,了解词牌的特点,特别是熟悉一些常见的词牌形式,可以帮助我们熟悉其句式的编排、呼应对仗的手法、节奏韵律的变化,这有助于我们把握主旨、安排停连、控制节奏。

词,从表面上看似乎有着自由的句式,而且也不易看出格律上的要求,但实际上词的写作要遵循相当复杂严格的规律,不同规律的组合便构成了词牌,我们常见的《念奴娇》《蝶恋花》《江城子》等都是词牌。

比如,宋代词人晏殊的《浣溪沙》,共有上下两阕,每阕各三句,每句都是七个字。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因为大家比较熟悉七言诗的格式,所以在诵读到第三句时往往会将语势扬起,以引领最后一句。但是诵读该词则不能这样处理,因为《浣溪沙》上下阕的第三句都是结束句,如果按照习惯性的语气、节奏来诵读,人们在读完每一阕的第三句时,便会产生没有完结之感。正确的处理方法是,每一阕的前两句语流应连贯,第三句则放慢语速并在句尾延长停顿,从而使每一阕内部相对完整,而上下两阕层次分明。

再比如,有些词中以单字作领字,起发语的作用,发语词领属其后面的若干字词和句子,并将这些字词和句子连缀起来。如宋代词人柳永《雨霖铃》中有这样几句: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诵读这三个句子不宜一句一句简单罗列,而应将“念”字延长,然后将接下来的文字连贯地诵读出来,一气呵成,使语意顺畅清晰。

第三,从整体上把握宋词及其作者的风格派别,这对诵读基调的设定、用气发声的控制、语言表达技巧的运用等提供了一个大概的类型和方向。

词风有豪放和婉约之分。

豪放风格的词,诵读基调多高亢、凝重、热情、舒展,气息充沛,声响音高,语言表达大起大落,大开大阖,沉郁顿挫。

婉约风格的词,诵读基调多深沉、低迷、凄婉、清寒,弱控制气息,声柔音暗,语言表达低回婉转,欲放还收。

这是从宏观角度对词的风格所进行的粗略划分。在每一个主要的风格类型之内,还可以根据其色彩浓淡和力度强弱分出更多层级,从而使宋词诵读既风格鲜明,又丰富多彩。

比如说,岳飞的《满江红》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从主体风格色彩角度来说,都具有豪放雄浑的特点,但在诵读时却应该有不同的处理。《满江红》是岳飞在南宋初建、身负重任时写就的,故豪气干宵,壮志凌云,字里行间散发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气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词人辛弃疾空怀报国之志但却不被重用时借怀古而发出的不平之鸣,因此伤感慨叹,沉郁沧桑,雄浑悲怆。

还有一些清新淡雅、意境清丽的小令,或偶发情怀,或抒写美景,令人诵而忘忧,怡然自得。如张志和《渔歌子》中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为人们描绘了一幅秀美的风景画;李清照《如梦令》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表现了一种惜春、伤春的心情。二者虽都偏于婉约,但色彩韵律各不相同。

第四,在凸显特色的同时善于变化,于相同的词牌甚至是同一部作品的诵读中体现出诵读者自身的气质。

很多优秀的词作会成为众人选诵的作品,词的诵读创作也应凸显诵读者自己的特色。凸显特色,就是对作品个性特征进行深入挖掘和细致处理。不同的作品当然有不同的特色,但是由于词作数量众多,而且多以抒情感怀为主要内容,这就难免造成类型的雷同和色彩的单一,即使小有特点,往往也会由于诵读者未加区别地草率处理而耽于平凡。因此如若发现了词作中的特点,就应将这一特点加以强化和突出,以使其特色凸显出来。

比如,为表现词作内容和抒发词人强烈的情感而加大语言表达的力度、强度、亮度、幅度、尺度等。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就有这样的词句: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这是苏轼豪放词中的经典句子。诵读时,“老夫”如“少年”般的狂态、“牵黄”和“擎苍”的架势、“千骑卷平冈”的气势和动感,都可以靠加强吐字力度、加大语势起伏变化幅度、以及转换音色虚实等方法表现出来。凸显特色的关键就是改变表达的定势,让表达的方式方法甚至于风格格调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人们喜爱诵读宋词,因为它既有格律诗的节奏、韵律,又有相较格律诗更为灵活的句式,在进行有声语言表达过程中容易形成悦耳动听、变化丰富的艺术特色,加之宋词选材广泛,风格多样,情感丰富,所以诵读宋词成为流动的经典、听觉的盛宴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