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和森的建党思想探源
张伟良
党史界一致认为,蔡和森是“我党最早比较系统、全面而又正确地提出列宁式的建党思想和建党原则的人”。他何以能在1920年秋至1921年初提出这样重要的思想?许多人认为,他赴法勤工俭学就是抱着寻找革命道路而去的,因而在初去法国的几个月中,“‘猛看猛译’一百多种马列主义小册子”,取得了这样的结果。这种看法有许多令人疑惑不解之处。本文力图从蔡和森当时所处的时代及他的学习和活动的全部环境和条件去进行考察,以求探清其建党思想、建党原则发展的轨迹和源头,以及在较短时间内产生这种思想的原因。
一、蔡和森在法国几个月时间内不可能翻译那么多经典著作
关于蔡和森建党思想、建党原则的形成,许多学者认为,蔡和森抵法国不久,就以极大的革命热情,刻苦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特别是列宁的建党理论,仅几个月的时间,就研读并用法文硬译了《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国家与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等百余种经典著作和其他报刊书籍,全面提出了建党的一系列理论问题。蔡和森在法国刻苦研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是可信的,但在较短时间内翻译百余种经典著作,笔者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辨析这个问题。
(一)从蔡和森赴法国前所具有的法语水平来看
据笔者查到的材料说明,蔡和森赴法国前,最早开始系统学习法语的时间是1918年10月至1919年2月初。当时,北京华法教育会为了使青年们做好出国的准备,曾分别组织创办了几处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如北京长辛店留法高级预备班、保定育德中学附设留法高级预备班,这两处预备班都是招收中学文化程度的学生。此外,华法教育会负责人之一的李石曾,在家乡河北省蠡县(今高阳县)布里村还创办了一所留法勤工俭学初级预备班。这个班是专门为那些没有上过中学,又渴望赴法勤工俭学的青少年办的。当时,在北京负责联络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的蔡和森,向李石曾提出让湖南一部分渴望赴法勤工俭学的高小毕业生到布里村学习,得到李的同意。这样,一部分湖南青少年便于1918年10月上旬,被安排到布里村学习,蔡和森也随同来到这里。
布里村留法勤工俭学初级预备学校,学期为一年,以学法文为主,同时兼学其他文化课。蔡和森当时既是该校的学生,又兼国文教师,还负责湖南班的管理工作。据当年曾和蔡和森一起学习的唐铎回忆说:“在布里村时,和森同志既是我们的同学,又是我们的老师。他和我们同时学习法语,又当我们的国文教员。”他还是“我们这个初级班的负责人”,“为了安排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他总是不辞辛苦地奔波着”。另据当年在该校任教的沈宜甲回忆说:“我与他1918年10月至1919年2月左右,同住一室,一见如故,志同道合,日夜倾谈天下古今事。”从上述当事人的回忆看,蔡和森来布里村留法勤工俭学初级预备班,并不是单纯学习法语的,还从事一些社会活动,实际是半工半读,这些显然要占用他许多学习法语的时间。况且,当时布里村留法初级预备班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条件都较差,这对初学法语的蔡和森来说,要很快掌握这门语言的困难就更大了。
1919年旧历除夕(2月初),蔡和森离开布里村,到北京同毛泽东等筹划赴法勤工俭学事宜。此后,他往返于北京、上海、长沙等地,进行赴法前的经费筹措、联络等工作,从此再也没有条件坐下来专心致志地学习法语。
这样,从蔡和森1918年10月上旬在布里村留法勤工俭学初级预备班开始学习法语算起,到1920年2月初抵达法国这15个月的时间里,他总共只系统学习了不到5个月的法语。蔡和森就是凭着这样一点有限的法语知识赴法勤工俭学的,不可能在抵法不久,就迅速而广泛地研读以至翻译那么多的马列经典著作,从而提出列宁的建党思想。
(二)从蔡和森给国内友人几封信中的有关内容看
蔡和森从1920年2月初抵达法国到1921年10月被遣送回国,其间给国内友人及报刊杂志写过五封信和两篇文章。1920年5月28日,他给毛泽东的信中说到:我“日看法文报一节”,“日惟手字典一册,报纸两页,以为常”。“我现在还是聋哑兼全,(因不注意语言,又没有直接和法人接近,)不过不尽为瞎眼耳。看报渐有门径,各国社会运动消息,日能了解一二”。这里不难看出蔡和森“到法约近五月”的法文水平。同年8月13日,他在致毛泽东的第二封信中说:“我到法后,卤莽看法文报,现门路大开,以世界大势律中国,对于改造计划略具规模。”这时的蔡和森,与两个多月前,只能借助字典“日看法文报一节”相比,虽有很大进步,但还只能是“卤莽看法文报”。显然,蔡和森这种法语水平是不具备用法文系统地研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列宁的建党学说的,更谈不上翻译那么多的经典著作。
(三)从赴法的新民学会其他成员的法文水平以及信件、日记中的一些内容看
为把这个问题辨析清楚,我们再借助于其它一些间接材料看一看。贺果(贺培真)在1920年10月27日的日记中记载说:“现在实地想译书,就觉得自己法文程度太差了”,“句子文法上的构造都不清白,怎能讲译呢!唉!只好再去从根本上努力。译书可待诸异日。” 1920年8月初,萧旭东给毛泽东的信中写道:“现在稍为懂几句法语,看得几句报纸,都是东抢西扒得来的。”“依我现在的情形,若再专读两年法文,一年英文……三年之后,即可实行(但无此机会)。
贺果、萧旭东赴法前都曾在北京、保定留法高级预备班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学习。贺果又先于蔡和森赴法勤工俭学。他们当时的法文程度,可以作为一种参照数,从中可以了解到蔡和森当时大致的法文程度。当然,由于蔡和森求知欲切,学习刻苦,比在法的其他新民学会会员的法文程度可能要高一些,但高到什么程度呢?从萧子暲1920年6月22日给毛泽东、彭璜的信中可以得知一二:“和森在校,完全自修,法文可看报,生字不多了。”萧旭东在给毛泽东的信中也说:“和森到法,即卤莽看报,现有进步。”但以这种法文水平,在几个月的时间里,迅速译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几篇将近25万字的著作是难以想象的。
那么,党史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似乎众口一辞的看法呢?就现有的材料看,这种提法出自于同蔡和森一起赴法勤工俭学的新民学会会员李维汉等人的回忆文章中。李维汉说道:“约在八月至九月的时间内,我有机会集中阅读了和森以‘霸蛮’精神从法文翻译过来的《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国家与革命》《无产阶级革命与叛徒考茨基》《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和若干关于宣传十月革命的小册子。”李维汉的回忆应该重视,但也需要经过考订核实,与蔡和森一起在法勤工俭学的新民学会会员,不少人在1980年前后写了回忆文章,对这个问题说法不一。萧三(萧子暲)在《深切的怀念》一文中写道:“和森同志1920初来到法国的蒙达尼。他经过几个月的猛看猛译,从法文翻译了《共产党宣言》。”这里没有提到蔡和森翻译了其它著作。李维汉等人的回忆文章,大都是为纪念蔡和森诞生85周年而写。这是蔡和森“牺牲将近五十年以来第一次纪念他”的活动,大家都“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撰写文章来纪念他。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有些事实的回忆与叙述不够准确或来不及核定是难免的。为此,笔者曾采访过蔡和森的长子蔡博,他说:有人认为“蔡和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提出建党的第一人,早在1918年布里村留法勤工俭学初级预备班时,他就提出了建立共产党。他比陈独秀、李大钊1920年初提出建党还要早。”“虽然有个别人这样回忆,但没有史料根据。”他还说:“许多人的回忆和一些研究者的文章中都说,蔡和森赴法后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就翻译了马、恩、列的《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4、5篇经典著作,这是不可能的。蔡和森赴法前,在布里村只学了不到5个月的法语,而且这中间他又多次去北京和毛泽东以及华法教育会联络赴法、筹措经费等事,你想他的法文程度能有多高呢?”蔡博这段谈话,对于我们研究蔡和森建党思想的形成过程应该说是有帮助的。
说蔡和森不可能初到法国“仅几个月的时间,就研读并硬译了”那么多马、恩、列的经典著作,当然并不等于说,蔡和森就根本没有研读并硬译出任何一篇马列的文章,并继而推出,蔡和森的建党思想不是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影响和启发而产生的。事实上,据大量文献表明,蔡和森不仅研译了列宁的部分文章和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的部分片断,而且他的建党思想,正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而产生的。
二、蔡和森的建党思想源于列宁的《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