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本羌族民间诗集,包括两部长诗,一是《木姐珠与斗安珠》,一是《羌戈大战》。长期以来,这两部诗在羌族地区广泛流传,深受群众喜爱。
羌族民间叙事长诗《木姐珠与斗安珠》是羌族民间说唱诗《喜庆歌》、《祭祀歌》、《丧事歌》中的一部唱段。据说这些古歌原来共有三十六部(也有人说七十二部的),后来由于年久口头失传,流传至今的只有二十多部了。
羌族古歌中的《喜庆歌》,即在重大的喜庆节日演唱的民间说唱诗。羌族每年有两大喜庆节日:一是阴历四月初一,是迎接春耕的节日,羌语叫“土尔锡迷”;一是阴历十月初一,是欢庆丰收的节日,羌语叫“蒙格锡迷”。每当节日来临,羌族人民以一个或数个村寨为单位,举行庆祝活动,祭祀祖先,祷告天神,迎接春耕或庆祝丰收,并由说唱艺人(多数是“锡拉”,即巫师)演唱喜庆歌。在悠扬雅丽的歌声中,伴着节奏明快的羊皮鼓点,边歌边舞,群情激昂,通宵达旦。
《喜庆歌》每部叙述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有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内容,可以单独演唱。部与部之间互有关联,彼此照应。其中有著名的神话传说,如《天仙女》,羌语叫《木姐珠》;有英雄人物传说,如《赤基》,羌语叫《迟》;有生产歌谣,其中又分《打铁歌》、《养蜂歌》,羌语叫《吉叶》、《牟西》;有魔怪故事,如《驱魔歌》、《忌讳歌》,羌语叫《如肚》、《尔母》。此外,还有风俗习惯故事等。这些民间说唱诗,语言丰富,比喻生动,音韵铿锵,生活气息浓厚,富于民族色彩。它是羌族人民长期用心血浇灌培育出来的一支瑰丽的花朵,是羌族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
《木姐珠与斗安珠》在羌族地区流传广泛,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影响深刻。从内容上讲,它称得上是一部优美的神话诗;从它的社会效果和历史影响来看,它还具有浓重的史诗色调,对羌族族源、社会历史发展的研究,都有较大的价值。因此,羌族人民一谈起《木姐珠》,就会高兴地异口同声地说“那是我们的木姐珠”,“那是我们羌人的祖先”,心中流露出一种骄傲、自豪和崇敬的情意。
一部文艺作品,为什么具有如此深刻的艺术感染力?受到群众这样强烈的赞誉呢?这主要是由于它的主题思想具有强烈的反神权特色,以及作品中主人公高大形象迸发出来的艺术效果所致。
《木姐珠与斗安珠》的中心思想内容是:通过天爷的三公主木姐珠与凡人斗安珠的爱情故事,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场古代社会人与神、神权与反神权的复杂斗争场面。一对天真无邪、热爱劳动、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青年,在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天爷面前,毫无畏惧,敢于冒犯“天威”,冲破人与神的界限,勇敢地迎接了天爷的严酷的考验,用智慧战胜了天爷的百般刁难,揭穿了天爷的种种毒计,终于获得了胜利——婚姻自由,在艰苦的生活道路上,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美满的幸福生活。为羌族人民的社会进步,生产发展,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羌戈大战》的内容是:羌族人民歌颂自己的祖先,从西北辛勤地迁徙,历尽艰难险阻,与魔兵战、与戈人战,最后消灭了戈人,乐业于岷江上游地区。他们在这里修寨、筑关、分封立地,定居下来。诗中反映了当时部族战争的残酷,羌人被逼迁徙的历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