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愁渐远渐无穷——读欧阳修《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pèi)。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这首词是经常为人们所称道的名篇,写的是早春南方行旅的离愁。这首词从游子和思妇两个不同的角度深化了离别的主题。全词以优美的想象、贴切的比喻、新颖的构思,含蓄蕴藉地制造出“迢迢不断如春水”的情思和情深意远的境界。
上片写游子旅途中所见所感。开头三句“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是一幅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的人就在这美好的环境中摇动马缰,赶马行路。梅残、柳细、草熏、风暖,暗示时令正当仲春。这正是最易使人动情的季节。从“摇征辔”的“摇”字中可以想象行人骑着马儿顾盼徐行的情景。以上三句的每一个静态或动态的景象,都具有多重含义和功能。寥寥数语,便写出了时间、地点、景物、气候、事件和人物的举动、神情。
三四两句“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由丽景转入对离情的描写。因为所别者是自己深爱的人,所以这离愁便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像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此二句即景设喻,即物生情,以水喻愁,写得自然贴切而又柔美含蓄。
下片写闺中少妇对陌上游子的深切思念。逐层深化,委曲尽情,是这首词显著的艺术特色。过片两对句“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由陌上行人转笔写楼头思妇。“柔肠”而说“寸寸”,“粉泪”而说“盈盈”,显示出女子思绪的缠绵深切。从“迢迢春水”到“寸寸肠”、“盈盈泪”,其间又有一种自然的联系。接下来一句“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行人心里对泪眼盈盈的闺中人深情的体贴和嘱咐,正因为高楼凭栏会更添离愁,所以劝她“莫近危阑倚”,这种设身处地的写法,可以说极尽委婉之致,写出了“心思之曲”(杨振纲《诗品解》),也是思妇既希望登高眺望游子踪影又明知徒然的内心挣扎。
最后两句写少妇的凝望和想象,“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是游子想象闺中人凭高望远而不见所思之人的情景:展现楼前的,是一片杂草繁茂的原野,原野的尽头是隐隐春山,所思念的行人,更远在春山之外,渺不可寻。这首词望尽春山不见行人的画面,是行人想象中家室必见的情景,写的是家室的失望,但却又更进一步说明行人离愁的无穷。如此写来,那深沉的离愁,便被宛转细腻地表现出来了,其感人之深,真是沁人心脾。
整首词只有五十八个字,由陌上游子而及楼头思妇,由实景而及想象,上下片层层递进,以发散式结构将离愁别恨表达得荡气回肠、意味深长。这种透过一层从对面写来的手法,带来了强烈的美感效果。
后人点评
罗大经《鹤林玉露》曾引时人杨东山对欧阳修的评论说:“文章各有体。欧阳公所以为一代文章冠冕者,固以其温纯雅正,蔼然为仁人之言,猝然为治世之音,然亦以其事事合体故也。”“虽游戏作小词,亦无愧唐人《花间集》。”
俞平伯在《唐宋词选释》中赞此词下片结尾两句,“似乎可画,却又画不到。”——画不到处不只是春山外的行人,更是那悠远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