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江城子

湖上与张先同赋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释】

【评析】

熙宁六年(1073)六、七月间,苏轼与当时已年逾八十的著名词人张先同游杭州西湖,时闻江上有人弹筝,其声哀苦,苏轼有感而作此篇。

此词开篇即写景,“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山下雨过初晴,水静风清,晚霞通明,描写出一幅非常轻快明朗的自然风景画面,与下阕中所描写的哀苦筝声形成对比,使人在这种对比中能更深切地体会筝声之哀。按一般写法,欲写筝声之哀,也必先写哀景,使两者互为映衬,这种写法当然也不错,但苏轼反其道行之则更见才情,可以使读者无意识地感受到一种反差美;接下来“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句用到了比喻、双关的手法,一者“芙蓉”可以是真正的芙蓉花,二者又可看作是将弹筝人比作芙蓉。据《墨庄漫录》记载,弹筝人当时三十余岁,“风韵娴雅,绰有态度”,所以用“开过尚盈盈”写弹筝女又十分贴切,细细品味,也十分有趣,而且将此“芙蓉”置于上两句所描写的丽景中来,也是非常和谐的。上阕尾句“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是用白鹭慕人来衬托弹筝人之美。

在上阕的所有铺垫下,下阕开始正式写音乐,“忽闻江上弄哀筝”,言明筝声之哀,“忽”字又给人以出其不意的感觉,与李白“忽闻岸上踏歌声”、白居易“忽闻水上琵琶声”之“忽”有相同的意味,也正是上阕所写丽景美人与下阕所写哀苦筝声的强烈对比,才使词人产生“忽”的感觉;“苦含情,遣谁听”言筝声含情悲苦,众皆不忍听,将筝声之哀苦更进一步;“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意谓烟敛云收皆是为筝声所动,这其实是想象,但也恰将筝声之哀苦再进一步;又言仿佛是悲痛的湘灵在弹筝,是又进一步也。至此完成了三次进步,将筝之哀写到了极致。然后曲终,当词人想要上前搭话时,弹筝人早已远去,只有青翠数峰仍在,颇有种“数峰无语立斜阳”的感觉,使人伤感,但这里并未直言如何如何伤感,而是寓结于景,与贺铸“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有异曲同工之妙。“数峰青”又与首句“凤凰山下雨初晴”前后呼应,是结构上的艺术。其实苏轼此处“人不见,数峰青”乃化用唐人钱起“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句,然而却化用得不着痕迹,这是十分难得的,让人不得不钦佩苏轼之才。

  1. [1] 湖:即杭州西湖;张先:北宋著名词人。

  2. [2] 凤凰山:位于杭州西湖之南。

  3. [3] 娉婷:代指美丽的弹筝人。

  4. [4] 湘灵:相传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因哀痛舜崩殂,自溺于湘江,化为湘水之神,称为“湘灵”。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