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用政党的力量改造国家

孙中山:用政党的力量改造国家

1924年1月20日,以解决改组问题为中心内容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无疑又是一个改变中国近代史进程的大事件。

孙中山以总理身份担任大会主席并致开幕词,他说:“此次国民党改组,有两件事:第一件,改组国民党,第二件,就是用政党的力量去改造国家。”

改组即对国民党的党章、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已经走过了几十年,在这几十年的奋斗里清朝政府被推翻了,民国创立起来了,又与外国侵略者和国内的军阀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一再改名,1919年改名并改组为中国国民党。那为何要在此时对国民党进行一次新的全面的改组呢?

国民党“一大”会场内景

在国民党“一大”之前,中国所谓的民国政府,实际上被军阀控制,各自为政,对外与列强勾结,对内用横征暴敛等办法筹集军费,各派军阀争权夺利,甚至内战。近代化一个最基本前提是国家统一、民族独立,当时的中国并不具备。近代化的另一内涵乃是经济问题。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的阴影之下,经济无法正常发展,“小企业家渐趋破产,小手工业渐至失业,沦为流氓,流为盗匪,农民无力以营本业,生活日以昂,租税日以重”。这样的惨状触目皆是,已是濒临绝境。此外,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所代表的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成分复杂,脱离了工农群众,在革命中几经挫折,组织力量有限,难以承担领导全国革命的重任。部分革命党人甚至借着革命口号为个人谋利、积蓄个人势力,一旦等到个人势力强大,反而破坏甚至反对革命。

孙中山手拟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人员名单

孙中山步出中国国民党“一大”会场

而面对后来居上的苏俄革命的巨大成就,孙中山钦羡不已。他公开承认:“俄国革命六年,其成绩既如此伟大;吾国革命十二年,成绩无甚可述”,关键就在国民党缺乏组织、缺少革命精神和巩固基础。为此,他明确提出以后应当“效法俄人”,他大声疾呼:“吾党所须者,是在革命精神。”他决定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彻底改造国民党,将二者结合一道进行中国的革命。他表示:“此次吾党改组唯一之目的,在乎不单独倚靠兵力,要倚靠吾党本身力量。”他不再仅仅依靠未经彻底改造的旧军队去实现革命目标,而要把国民党改造成为真正的革命党。他的用意就是“以党建国”进而达到“以党治国”。《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这样表述,“夺取政权,克服民敌”“更应以党为掌握政权之中枢”。

孙中山欣赏的是苏俄的以党建国、以党治国、党代表大会、中央党组织、地方党组织、以党治军、军队党代表制等组织手段。汲取俄国经验也好,吸纳共产党员也好,在孙中山看来,一切都是为了革命,为了实现自己“振兴中华”的政治理想。

参考文献

1.张玉昆:《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一大”期间的思想飞跃》,《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

2.李峻:《国民党“一大”与中国近代化》,《南京社会科学》1994年第8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