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宏观控制与微观搞活的关系,应该像风筝,放出去了,有线牵着。

14.宏观控制与微观搞活的关系,应该像风筝,放出去了,有线牵着。

原文:不放开搞活,无所谓控制;放开而失去控制,无所谓搞活。宏观控制与微观搞活的关系,应该像风筝,放出去了,有线牵着;而不应该像放生,放出去后回不来。(1988年9月7日在中共天津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看法与说法》,146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解读:宏观控制与微观搞活的关系,实际上反映的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关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陈云在1982年提出了著名的“鸟笼经济”的比喻:搞活经济是在计划指导下搞活,不是离开计划的指导搞活。这就像鸟和笼子的关系一样,鸟不能捏在手里,捏在手里会死,要让它飞,但只能让它在笼子里飞。没有笼子,它就飞跑了。如果说“鸟”是搞活经济的话,那么“笼子”就是国家计划。当然,“笼子”大小要适当,该多大就多大。另外,“笼子”本身也要调整,比如对五年计划进行修改。但无论如何,总得有个“笼子”。李瑞环的这个“放风筝”的比喻与“鸟笼经济”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在认识上有所突破。陈云提出“鸟笼经济”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毕竟刚刚起步,计划经济的影响还在。所以体现在理论认识上,虽然鼓励放开搞活经济,但还要国家计划这个“笼子”套住。形象地讲,“笼子”本身就有限制之意,而“放风筝”的天地更为广阔,更为自由,即搞活经济的内容更多、范围更大。

那么,搞活经济的程度与范围应该怎样把握呢?李瑞环进一步讲:“放开的程度与范围,取决于控制能力。换句话说,放的内容多少、范围大小,要看控制能力的大小、强弱。放得多,放得大,是控制能力强的表现。”(《看法与说法》,146页)尽管“宏观控制”这个词还带有时代的烙印,后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这个词逐渐被“宏观调控”取代,但这段论述把“宏观控制”与“微观搞活”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讲得清晰透彻,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此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们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也不断深化,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使我们党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有了重大突破。随后,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些重要论断既反映了我们党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和驾驭能力不断提高,也是基于现实中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及国家的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健全和宏观调控能力逐步提高。

在当前的现实社会中,关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有政府越位和错位而市场作用不到位的问题,比如一些地方政府以宏观调控的名义热衷于上项目、圈地、卖地,甚至不计后果地招商引资,热衷于直接赶农民进城、上楼,用行政手段制造城镇化,热衷于审批以及能产生寻租机会、造成不平等的特殊补贴政策,等等;又有政府缺位而放任市场的负外部性的问题,一些该管的事情没有去管或没有管好,例如在食品安全监管、防治环境污染、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供公共服务、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理清和解决这些问题,既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不仅是认识问题,更是实践的艺术,需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境界、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勇于担当的精神。

(王海龙)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