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谓 四首

张谓 四首

字正言,河南人。天宝二年进士。乾元中,以尚书郎,出使夏口。沔州牧杜公觞于江城南湖,谓命李白标之,白目为郎官湖。

春园家宴

南园春色正相宜,

大妇同行小妇随。

竹里登楼人不见,

花间觅路鸟先知。

【前解】

唐人诗,直是羽翼圣经,助流风化,不止作韵语而已。如此诗,一,表天时和应,二,表闺门肃雍,三、四,又言此为人家内行,不必外人之所与闻,便将天地一段太和元气,欲发而为礼乐文章者,已无不酝酿于此。呜呼!此岂后代小生之所得而措手乎![往读《三妇艳》,大妇小妇,一向风流扫地,何意遽成大雅!]

樱桃解结垂檐子,

杨柳能低入户枝。

山简醉来歌一曲,

参差笑杀郢中儿。

【后解】

解结子,妙!能低枝,又妙!自来妻妾,愁其不解结子,乃才解结子,又可恨是不能低枝。今既解结子,又能低枝,此真佛经所称“女宝”。而《易》曰:“无攸遂,在中馈。”《诗》曰:“黾勉同心,莫不静好。”《礼》曰:“婉勉听从。”皆是此物此志也。诚有妻妾如此,而丈人犹不饮酒歌曲,夫岂人情!〇读此诗,使人深思内助之重。

杜侍御送贡物戏赠

铜柱朱崖道路难,

伏波横海旧登坛。

越人自贡珊瑚树,

汉使何劳獬豸冠。

【前解】

一开口,便说道路难,妙,妙!且不论贡物之来,民生如何疲困,只论侍御之去,朝廷是何意旨乎?况于铜柱朱崖,同是此地;伏波横海,同为一人,乃彼何人斯,出众登坛?尔何人斯,代人贡物?直是精剥鼠子面皮,更无余地许活也。三、四,又反复治之,偏要提出其獬豸冠来,恶极,妙极!

疲马山中愁日晚,

孤舟江上畏春寒。

由来此货称难得,

多恐君王不忍看。

【后解】

五、六,又刻写“道路难”三字,穷极治之。七、八,用相如《喻巴蜀檄》文法,出脱朝廷,最得宣示远人大体。

别韦郎中

星轺计日赴岷峨,

云树连天阻笑歌。

南入洞庭随雁去,

西过巫峡听猿多。

【前解】

前解,言使车速发,特因钦限逼迫也。三、四之“南入洞庭”“西过巫峡”,即二之“云树连天”。“随雁去”“听猿多”,即阻笑歌也。

峥嵘洲上飞黄蝶,

滟滪堆前起白波。

不醉郎中桑落酒,

教人无奈别离何。

【后解】

后解,言正值深秋,况经奇险,多谢故人,劳劳相送,自当饮尽其卮中也。

西亭子言怀

数丛芳草在堂阴,

几处闲花映竹林。

攀树玄猿呼郡吏,

傍溪白鸟应家禽。

【前解】

前解,写境;后解,写人。笔疏墨明,谁当不晓?乃我独有神解于此诗者,看他前解,为堂阴,为芳草,为数丛,为竹林,为闲花,为几处,为树,为猿,为溪,为鸟,全是一人指指点点、申申夭夭于其间,但细读“在”字、“映”字、“攀”字、“呼”字、“傍”字、“应”字,便自见,所谓尽是此人闲心妙手,并非西亭有此印板景致也。然则前解,正是写人。

青山看景知高下,

流水闻声识浅深。

官属不令拘礼数,

时时缓步一相寻。

【后解】

后解,看他写到看景知山,闻声识水。二三属吏,尽捐町畦,则不知山水之为我,我之为山水;自之为他,他之为自;一之为多,多之为一。所谓休乎天钧,嗒焉尽丧,是先生之杜德机也。然则后解乃写人无其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