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文治武功的大政治家

一个才气飞扬的文学大师,一个敢作敢为的真性情男人,一个文治武功的大政治家……千百年来,一直以“白脸奸相”的形象留在民众的记忆中。历史在曹操这里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曾经辉煌一时的东汉王朝走到了穷途末路。之后,天下三分,至秦始皇公元前221年建立中华帝国以来,大一统的格局第一次长时间地分裂。

这是一个混乱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个分裂的时代,更是一个渴望统一的时代,曹操是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英雄。

曹操曾经自言:“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句话堪称曹操一生的真实写照。他于乱世中挺身而出救世,在汉王朝没落的情况下能南征北讨,本身就是有利于国家统一的伟大功绩。他的诗歌作品中透露的对世事苍生的悲悯,更体现了一位英雄所应有的胸怀,在封建社会将百姓当做走狗的统治者之中,更是鹤立鸡群。虽然他没有完成统一天下的任务,但是汉末以来长期存在的豪族混战局面结束于他之手;他还排除了西北边疆游牧民族对中原的威胁,保卫了黄河平原的城市和农村,恢复了黄河南北的封建秩序,为后来的西晋统一铺平了道路。尽管西晋是司马氏的天下,但是西晋王朝的真正奠基人,当属曹操。

西晋史学家陈寿评价曹操:“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为丞相之时,就已经将大权独揽于手,朝中诸臣无不唯他之命是从,他要废汉称帝可谓轻而易举,但他一直以汉臣自居,在其有生之年,中华帝国一直维持着名义上的统一。这或许是曹操对历史最大的贡献。

曹操自幼熟读兵书,精通《孙子兵法》,是历史上为这部书作注的第一人。他著有兵书十万余言,善于运用古代军事学说和战略战术,被赞为“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他所作《薤露行》《蒿里行》《步出夏门行》等作品,风格悲凉雄浑、气势磅礴。在他的奖励、提携下,聚集了一批优秀文人,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建安文学”。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正史中的曹操,是个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但在民间影响力更大的《三国演义》中,曹操又变成了大奸臣、大白脸。两个完全不同的形象,加上时时令人感到矛盾的所作所为,使得千百年来的后人对曹操始终褒贬不一,曹操的一生功过也终难盖棺定论,但我们从他的这首《龟虽寿》中,或许可以见得一个一心为统一大业努力奋斗的功臣,一个积极进取的大政治家,一位浪花淘不去的历史人物。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