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化学之路——郝嘉伟自述

发生化学反应的奇妙少年——郝嘉伟的故事

肖娟娟 编

编者按:郝嘉伟是一个化学迷,他痴迷于化学实验,惊叹于奇妙的化学反应。他在化学中找到了兴趣所在,并发展出自己的爱好。他有些痴,有些义无反顾,但他执着的追求点燃了化学能量,幻化出无穷的正能量,影响着他身边的同学。出于对化学的热爱,他更加热爱生活。他满满的正能量与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让你不得不对他肃然起敬。

您将在本文读到以下内容:

1.大学专业方向该如何选择。

2.顶级名校申请步骤是怎样的。

3.在A Level学习中如何总结学习规律。

郝嘉伟在新英才学校

热爱运动的郝嘉伟

我的化学之路——郝嘉伟自述

有很多同学问过我,为什么我会在高中突然喜欢上化学。其实我从初中就已经开始对化学“感冒”了。我在北京出生,在北京长大,也算是一个“老北京”了。刚上中学的时候,我并不知道化学是什么,也不知道学习化学有什么实际用处。在第一节化学课上,老师做了几个趣味实验来激发我们对化学的热爱。当我看到镁条燃烧所散发出的炽热白光和硝酸银加水后烧杯底部出现的冰晶时,我第一次感受到化学竟如此有趣。没想到,对化学的第一次认知,竟使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仅仅靠兴趣的维持是一种脆弱的学习动力。因为对于化学学习始终没有优秀的成绩成为续航的动力,所以我对化学的探索与热爱止步于兴趣与好奇的初级阶段,没有继续攀登,没有继续坚持。就这样,我“放弃”了化学。

剑桥国际中心,再燃我的化学激情

关键词:不顾一切地归来

中考过后,我选择了出国留学这条路,于是我便来到了新英才剑桥国际中心。没想到在这里,我还会再一次“爱”上化学。这里催化了我的化学反应。其中,有一位老师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就是当时任高二C班化学老师的李兆昕老师。由于我当时是从B班分出来的,所以对这位一直教C班的老师并不太熟悉。不过当我上过一节课后发现,原来我对化学的那种热爱又回来了。可能因为我俩都是双子座的缘故,他的课总是能调动我对于化学知识的兴趣与好奇心。课堂上李老师很好地处理了学生学习两极分化的问题,对于高分学生他会通过课后问题的方式让高分学生保持住他们的成绩,而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他利用课前或者其他时间进行知识预热和巩固复习,因此他的课备受同学喜爱。我基本上每次下课都会利用课间时间与他讨论,讨论的问题有些是上课我没弄明白的问题,有些是知识点的延伸。对于这些化学问题的深究和锲而不舍的探索为我后来在大学的学习做了充分的铺垫,让我受益良多。因为美国大学里教的化学大部分来自于在剑桥国际中心所学知识点的延伸,高中扎实的化学功底让我在大学的学习非但没有乱了方寸,反而游刃有余。同时,李老师独特而幽默的教学风格也使化学课堂变得欢快有趣。我常常因为期待第二天的化学课而兴奋得睡不着觉。

还记得一个晚上,我回到宿舍,躺在床上反复思考一个还未讲过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水煤气反应),当时我用别人的iPad上百度百科,然而这对理解这个问题没有很大帮助。因为很想弄明白这个反应的由来,我风风火火地跑去别的宿舍把我们班的另外一个化学高手叫醒,向他请教。看着他满脸诧异的表情,被吵醒的同学也都觉得我过于痴狂,有些难以理解。我只是单纯地想弄明白一个问题,我这种近乎疯魔的表现让他一时半会儿没回过神儿来。结果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大家都像审视国宝一样看我。全年级都知道了我午夜求教这件事,我一不留神儿就“火”了,都是因爱惹的“祸”。那时我学习化学“走火入魔”,经常做出一些难以理解和不可理喻的行为,其实大多数时候我只是单纯地想弄明白一个问题而穷追不舍。因为我认为凡是自己感兴趣的事儿,都应该竭尽全力地去弄明白,哪怕有些时候别人的看法可能会影响你,也要坚持自己的初衷。别人会认为我有些“痴”,为了化学,我愿意痴迷到底,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方向,“死心塌地”地去钻研,探索。爱我所爱,无怨无悔(Find what you love and focus on it)。

当我“迷”上化学以后,就开始了神奇的“化学之旅”。我先是在百度百科那样的网站上搜索课堂上的知识点。比如,学习“orbital hybridization”(轨道杂化效应),我搜索浏览与它相关的知识点。这一切探究都基于兴趣。有一次李兆昕老师讲到质子数时提到了主量子数,我当时听到这个以后心中马上产生一个疑问:是否存在一个“次量子数”呢?结果后来发现根本没有,不过我却发现了角量子数和自旋量子数以及它们三者之间的联系。虽说在当时我并没有了解得那么深刻,不过当我来到大学以后发现我们化学课的一部分就是去研究它们三者之间的联系,其实它们三者的主要应用是确定电子在轨道中的位置。当我觉得我已经把这些“好玩儿”都搜遍以后,我便开始去上网课,Khan Academy是个很好的资源,我向喜欢化学的学弟学妹们强烈推荐。网课的讲课人风格迥异,是打开学科视野的有效途径,难度为偏难一点的大学水平,所以有时候我常常不能理解他们的讲课内容。于是我再次用百度百科和一些国内教材去继续研究、探索。有时候我也会去请教李老师。就这样,我开始深入学习化学,我的成绩也因此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我碰到的很多问题都是老师在课上讲过的,我便用视频里教授的新方法来尝试解题,效果十分显著,我也因此掌握了两种方法。就这样,当我遇到难题时,我总是用这种双重思维进行比对,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持之以恒的探究精神为我的化学学习打开了一扇能够眺望更广阔未来的窗户。于我,化学实验的吸引就像伟大的魔法师,创造着一个个被称为“实验”的奇迹;对化学结构的陶醉,让我走进奇妙化学微观世界领略超乎想象的美。

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好玩儿”的事儿值得我们去探索,比如计算机编程、机器人、摄影等。任何一件事儿,只要你有兴趣,你都可以去深入其中发现它“不为人知”的一面。当然,可能你现在所知道的东西没有一样是你感兴趣的,这个很正常,因为你还处在寻找的过程之中。最后祝愿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领地”。Stay hungry,stay foolish!(求知若渴,虚心若愚。)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