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汉柔情

铁汉柔情

王昌龄在边塞诗中一派豪迈,是个十足的硬汉。但他同时亦满含柔情。《闺怨》和《长信秋词》素负盛誉。看这首《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是一种醒悟,发生在风华绚烂的春天。

美好的春色岂能仍由错过,靓丽的青春岂能白白虚度?闺中少妇不是“不知愁”,而是最知愁。不然,她为何偏偏选择风和日丽、柳色含烟的时刻,才盛装登上高楼?明明知道登高凭栏、举目远眺会撩起她对征人的思念,明明知道村外路边招摇的柳色会勾起她无边的春愁!

这是一场凄美的错,她愿意将错就错。

少妇的青春在明媚的春光里张扬。张扬,她把青春把梦想张扬成春色里最惊心动魄的一部分,她美艳的青春谁又来欣赏?抑不住的悔恨春草般疯长。出征的时候还千叮咛万嘱咐:好好干哦,人家都说“功名只向马上取”,家族的荣耀全看你啦!今天,面对美景,形只影单的她不禁悔意顿生:我咋这么笨哦,早知道,才不叫你去觅什么相,封什么侯!相守的日子多么美妙,远远胜过对虚名的追求。

功名需要追求,爱情更需要坚守。

“不知”和“忽见”恰是诗人作诗的技巧。一个“悔”字,道出了怨妇的心声。作为自然人,任何人都会因怀春而生幽怨。一个“悔”字,见出了闺中少妇当初的“虚荣心”。望夫成龙的愿望由来已久。她也脱不了名利的驱驰,当初竟然愿意以牺牲自己的青春年华、美满爱情为代价,把自己的年轻夫君赶上血雨横飞的战场。今天,想来实在可笑,才知道平常、厮守的生活更加重要!

投奔沙场“觅封侯”是古代男儿出人头地、光耀门楣、除读书及第以外的另一条晋升之路。如果不出去拼一拼,搏一搏,就觉得自己枉为男人,枉在这个世界走了一遭!无论是国家的使命,家族的责任,还是丈夫的职责,其中任何一条理由都会将血性男儿推上刀光剑影、血肉横飞的战场。再说,真男儿志在四方,伟丈夫拍马疆场,你就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无端辜负“闺中少妇”望夫成龙的愿望!

是男儿的自我要求,自我鞭策,还是家族的需要,国家的召唤?总之,他年轻气盛的时候便抛家别子,远走异乡。漠风中出没,血雨中驰骋,一刻也没有忘记辞家别妻的承诺。

如今,杨柳几度绿,春光几番去。当他的女人对着招摇的柳丝悔意连连的时候,他深知功名还遥遥无期,团聚仍是一个无望的奢求。她才知道,举案齐眉的平淡生活的重要。

一个女人的呼唤,让天下所有的男人猛然醒悟:幸福和富足,宁静和丰盈,功名和利禄并不是活着的全部。

再说,求取功名永远是人类社会一个永不湮灭的主题。古往今来,多少男儿为之献上了美好年华,多少男儿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多少自负的汉子甚至为之丧失尊严,凋尽朱颜。

在王昌龄那个令人羡慕的时代,多少女子为之芳华凋谢,成了男子汉求取功名的祭品。《闺怨》写出了古代妇女内心世界的本真,“悔教夫婿觅封侯”,让人不由得怦然心动,万分惆怅。王昌龄的《闺怨》激起了一片千年不息的回声。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沈如筠《闺怨》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张仲素《春闺思》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金昌绪《春怨》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李白《乌夜啼》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李白《春怨》

这些“闺怨”诗,截取了生活的一个断面或者某个特定的瞬间,闺中少妇心理微妙变化的刹那,扣人心弦,让人黯然恻然。

王昌龄的这两首《采莲曲》也写得情味盎然,引人遐思。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侠骨里流淌柔情,强悍中渴望优雅。生活需要浪漫的点染,品位的提升,情感需要妩媚的照耀,甘霖的滋润。

除了千里漠野,万里奔沙,除了金戈铁马,刀兵相接,生活还有另一种形式,别一番滋味。

采莲少女们为我们编制了一道美妙和谐的图景,生活的底色与亮点,在这些平凡的劳动中自然而然地“魅”起来。生活总是平等地给予我们,只是我们缺乏善于发现的眼光和及时把握的能力。有时,又表现出惊人的熟视无睹,麻木愚钝。很多美好的东西因我们的平庸而被忽视。当我们怨天尤人的时候,却不知道躬身自省。

王昌龄最擅长七绝,他把绝句写成了绝唱,几乎首首都是精品。这“七绝圣手”“诗家天子”的桂冠也不是随意可颁的,也不是随便哪位都接得住,承得起的。

因此,他的英风盛概随了他奔纵的诗,一直澎湃不息地由古而今。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