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然悲歌

怅然悲歌

《野望》是被公认的唐朝最早的五言律诗。

这是一个酒徒酒足饭饱后的一次伟大的眺望,尽管王绩当时既没有这样的思想准备,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这是在王绩的家乡绛州龙门。蛰居于此的王绩耐不得寂寞,一个秋日的午后,有些酒意的他不由自主地走上自家村子的小山头。

时间走到黄昏,王绩独立斜阳。站在东皋村的山顶上,他怅望,徘徊,彷徨,心中没有主张。

环顾四野,每一棵树都染上了浓重的秋色,每一座山峰都涂上了落日的余晖。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哼着牧歌悠然而回,猎人骑着骏马带着猎物满载而归。这是一幅家乡的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都搭配得恰到好处。漫山遍野,一片秋色,又都笼罩在夕阳之下,渲染得萧瑟悲凉。

满山秋色,托不住千古夕阳。暮色苍茫,怅望者无法心安理得地走向自家屋顶飘出的那一炷喷香的晚炊。夕照暗淡,是一个返归的时刻,这个还不算太醉的酒徒,他为什么不能如期踏上归程?让千古以后的我们不禁击节叩问。

夕阳送走了多少灵魂孤寂的人,夕阳见证了他们内心的沧桑。不是夕阳无情,实是世事变幻,世态炎凉。

一个内心充满怀想的人,面对凋落的夕阳,他的无奈胜过眼前的苍凉。田园不能给他慰藉,苦无知己、独对苍凉才是他怅然而吟的缘起。

这个还有些醉意的酒徒面对这萧瑟的秋色,面对那些陌生的面孔,他心情郁闷,于是,敞开喉咙唱起了《诗经》中的“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生命流逝,不可阻滞;心有不甘,又心无依凭。

这是失志之人的哀景。一个“皆”字,言秋色之浓重,衬心境之悲凉。一个“唯”字,言失望之极,前途之难测。

多事之秋不仅是英雄的舞台,亦是文人书写胸怀的好时节。或忧戚,或哀婉,或疾呼……有点社会责任感的人,他的心与笔都不会闲着。

在秋天,我们甚至可以没有来由地撒气。何况王绩这样不甘沉沦的文人。奋斗了大半辈子,到此时才知道,自己竟是一个十分孤独的人,一个没有多少作为的人!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也瞧不起别人。凋敝的秋色,自适的乡人,孤独感、忧郁感、失落感在他心里油然而生。

王绩虽像陶渊明那样罢官居于乡野,但他却不能像陶渊明那样坦然地生活,不能真正地走进田野,找到慰藉,找到归宿。他的心不能在这里平静地安顿下来,所以,他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既然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没有寄托,看不到希望,那就只好追怀远古了。

王绩的《野望》犹如纯朴的村姑,见惯了南朝诗风的华靡艳丽与珠光宝气,眼前突然闪出一个穿着粗布衣的村姑,别有韵致,让人眼前一亮,过目不忘。这就是朴素的好处。加之格律的造化之功,说他是“大唐第一诗人”不无道理。不是每一位诗人都如王绩这般幸运,关键在于,他在关键的时候,吟出了生命的强音。

流离中的杜甫也写过《望野》诗,是一个漂泊者远眺冰雪山野的怅然悲歌。两位诗人都无一例外地陷入了悲凉,只是各有各的缘由,各是各的滋味。

王绩的幸与不幸昭然于世,他的悲吟里吐露了内心的不甘。唯有那一曲古久的《采薇》,或可暂时安抚他那颗不甘沉沦的诗心,这一曲《望野》可以暂时排遣他不甘居于荒野的忧愤。

他的放浪难掩他对世事的关注,他的沉醉难消他对现实的忧情。即使他身居故里,醉卧山间,他的眼光瞄准的依然是外面的世界,他涵抱于心的用世情怀依然在孕育着,希望有一天能够冲决而出,一泻千里,奔腾不息。

在这一点上,他依然堪做后世唐人的表率。

尽管他是一个有名的酒徒,甚至还有些自鸣得意地标榜为“五斗先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