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杭州认继母
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时,蒋经国已远在苏联,因此宋美龄从未见过蒋经国,蒋经国也未曾给蒋、宋的婚后生活增添任何不和谐的因素。在蒋经国滞留苏联期间,宋美龄甚至还主动劝蒋介石向苏联争取,早日让蒋经国回国。然而,当蒋经国真的从苏联返国时,宋美龄又开始为如何与蒋经国见面而踌躇。毕竟,蒋经国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自己如何去接纳蒋经国,而蒋经国能否接纳她这个继母,这都令宋美龄深感不安。对此,蒋介石深感烦恼。他在日记中说“家事烦恼,不胜抑郁”,甚至说“生命在国家与民族而不在子孙,国家即吾夫妇之子孙也”。[8]
蒋介石、宋美龄与蒋经国一家
其实,对于儿子能否认妻子宋美龄为母,一直以来都是蒋介石的一块心病。早在1934年,蒋介石就在遗嘱中写道:“余死后,经国与纬国两儿皆应听从其母美龄之教训。凡认余为父者只能认余爱妻美龄为母,不能有第二人为母也。”[9]西安事变时,身陷绝境的蒋介石再次给蒋经国和蒋纬国留下遗嘱:[10]
经、纬两儿:我既为革命而去,自当为革命而死,甚望两儿不愧为我之子而已。我一生惟有宋女士为我惟一之妻,如你们自认为我之子,则宋女士亦即为两儿惟一之母。我死之后,无论何时皆须以你母亲宋女士之命是从,以慰吾灵。是嘱。父。十二月二十日。
蒋介石一再强调要蒋经国和蒋纬国认宋美龄为母,恰恰说明他内心一直担心儿子不认宋美龄为母。然而,躲着不见总不是办法,蒋宋夫妇最终还是决定在杭州与蒋经国一家相见了。
其实,蒋介石和宋美龄的担心是多余的。历经十余年的磨炼,此时的蒋经国已不再是当年性格拘谨、不善言辞的少年了。他在政治上亦相当成熟,加之已为人父,对亲情有了更深的理解,对蒋介石、宋美龄的心思已能领会。
4月20日,蒋介石终于在杭州与蒋经国一家会面。父子见面,激动万千。蒋经国向父亲和宋美龄行三叩首之礼,芬娜与爱伦也一起向蒋介石和宋美龄行礼。
当宋美龄看见蒋经国夫妇依照蒋家习俗,行叩头之礼,并称她为“母亲”时,更是异常高兴与激动,一切的担心都显得多余。其实,她为了此次会面也作了精心准备,不仅显示了她第一夫人的高雅风度,还表现出了家庭的亲情,尤其是对芬娜,宋美龄表现出了分外的关心和亲热。
蒋介石还询问了芬娜的情况。当得知芬娜在苏联时期曾与蒋经国共患难后,他非常高兴,并对儿子说:“语言不通可以慢慢学,关键要让她入乡随俗。另外,得起一个中国名字。”
蒋经国连连称是,说:“那就请父亲为她起一个名字吧!”
蒋介石稍作思索说:“既然如此,那就叫蒋芳娘吧。”回到溪口,蒋经国的母亲毛夫人认为“娘”字不合辈分,又改为方良,取方正贤良之意。从此,芬娜也就有了中国名字“蒋方良”。[11]
会面时,宋美龄非常体贴地对蒋介石说:“经国离家十多年了,一定很想家,不如让他早日回家去看看。”蒋介石对夫人的建议深表赞同,并让副官去安排。为了蒋经国能体面回乡,宋美龄送给他银元一万元,小汽车一辆,侍卫官两名。也算作是宋美龄对蒋经国夫妇的见面礼。[12]
杭州认母,对蒋经国而言,无疑是一次考验,同时也让他认识到宋美龄在蒋家的重要地位。此次会面,蒋经国夫妇给宋美龄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宋美龄也愉快地接纳了蒋经国夫妇。历史证明,蒋经国与宋美龄之间,后来虽然有政见分歧,但彼此间能够互相尊重,母慈子孝,蒋方良对宋美龄也一直很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