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唐人七律压卷之作是哪首诗?

38 唐人七律压卷之作是哪首诗?

七言律诗滥觞于梁、陈时期,最终定型于初、盛唐之际,随后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与其他诗歌体裁一起汇成了唐诗的华彩乐章。唐代的七律诗人为数不少,但真正称得上七律名家的并不多,主要有沈佺期、崔颢、李白、杜甫、李商隐等人,这些诗人创作了不少七律的上乘诗作,如崔颢《黄鹤楼》、沈佺期《古意》、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杜甫《登高》和《秋兴八首》、李商隐《无题》和《锦瑟》等。究竟哪一首诗可以称得上是“唐代七律压卷之作”,数百年来一直众说纷纭。鉴于前代大家们也没争出个所以然来,所以我们也只能列举几种说法以供参考:

相传始建于三国时期的黄鹤楼,此照拍摄于光绪十年被焚前

其一,南宋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唐人七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在严羽看来,《黄鹤楼》就是当仁不让的压卷之作。除此之外,《唐诗三百首》还将《黄鹤楼》置于七律首篇。

其二,明人何景明力荐沈佺期的《古意》(全名《古意呈补阙乔知之》),诗曰: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暮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其三,明人胡应麟《诗薮》称赞杜甫《登高》“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胡应麟还将这首诗与崔颢《黄鹤楼》、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二首七律作了比较:“《黄鹤楼》、《郁金堂》(即《古意》),皆顺流直下,故世共推之。然二作兴会适超,而体裁未密;丰神故美,而结撰非艰。若《风急天高》(即《登高》),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串,一气呵成。骤读之,首尾若未尝有对者,胸腹若无意于对者;细绎之,则锱铢钧两、毫发不差,而建瓴走瓦之势,如百川东注于尾闾之窟。”“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可见作者的判断标准及评价之高。另外,清人杨伦在《杜诗镜铨》中也将此诗赞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其四,今人叶嘉莹在《杜甫〈秋兴八首〉集说》的序言中认为,这一组诗充分代表了杜甫在七律方面的造诣,并提出了《秋兴八首》为“七律第一”的观点。

上述第三条中,胡应麟已将几首七律进行了一番比较,可看作一个有力的论证。除此之外,就其格律严格与否来说,杜诗似乎稍胜于《黄鹤楼》和《古意》一筹。但杜甫的七律精工之作实在太多,光《登高》、《秋兴八首》之间就很难抉择。我们还是一起来了解一下开封人崔颢的《黄鹤楼》(黄鹤楼旧址在湖北武昌县)吧,其诗曰: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情景交融,情从景出,意境高远,风格雄健、自然宏丽,起、转、承、合自然随意,主要抒发了人去楼空的慨叹和难以消除的乡愁。尤其是第三联颈联对仗工整,并且使用了“鹦鹉洲”这个典故,据说这是汉代狂妄名士祢衡的葬身之处。茂盛的芳草已将狂人的风采掩埋,同样狂放不羁的诗人经过此地,孤立无依之感油然而生,暮色之中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家乡,但是梦中的乡关此刻又在哪里呢?在雾色沉沉的辽远江边,诗人的忧愁无形中又加重了。

严格来讲,这首诗并不是纯粹的律诗,甚至还未完全褪去古体的痕迹,但正是这样一篇大巧若拙的作品,在内容上写景抒情完美融合、天衣无缝。据《唐才子传》记载,传说李白到了黄鹤楼后被美景所感染,诗兴大发正要放声歌咏之时,猛然抬头看见楼上崔颢的《黄鹤楼》,于是垂头丧气懊恼万分,有诗为证:“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