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无名氏所作的《古诗十九首》为什么历代推崇备至?
《古诗十九首》是一些没有留下姓名的汉代文人所创作的五言诗。梁文帝萧统编《文选》时选录十九首置于第二十九卷,并题名“古诗”。后人称为《古诗十九首》,根源于此。总览这十九首诗的内容、风格并参照相关的判断标准,这些诗并非作于一时一地,亦非一人所为,其创作时代的下限应为汉桓帝时期,作者多是一些失意的中下层知识分子。《古诗十九首》各首独立成篇,并且以每首的首句作为诗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宵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就其主体而言,不是诉游子之悲,便是倾思妇之怨。内容主要写文人的彷徨失意、夫妇和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在对日常的时世、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的咏叹中突出抒发了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哀以及及时行乐的无奈,同时又体现了对生命真诚的热爱。沈德潜《说诗晬语》有云:“十九首,大率群臣弃妻,朋友阔绝,死生新故之感。中间或寓言,或显言,反复低徊,抑扬不尽,使读者悲感无端,油然善人。此《国风》之遗也。”如“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飘尘”表达的是人生苦短的悲哀,同时也暗示着功名难就的悲痛。残酷的现实压弯了作者平步青云的理想,脆弱的心灵被伤害后转而吟咏出“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何不策高足,立登要路津”、“不如饮美酒,服被纨与素”的颓废,然而他们是清醒的,“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说明诗人看穿了宗教迷信的欺骗性,并不想为之所误,但及时行乐之后却是更加撕心裂肺的悲伤和无奈,于是转入了对生命的无限热爱与执着,出现了“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的淡定与从容。另外,“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体现的是磐石一般的纯真质朴的男女之情。“昔日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独难守”固然旨趣低俗,但其动人之处莫过于情真意切,诚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无视为淫词鄙词者,以其真也”。
《古诗十九首》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成熟,同时也标志着抒情诗的新发展。至于它的艺术成就,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赞其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上》亦称它“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王士禛《带经堂诗话》认为“《十九首》之妙,如天衣无缝”,等等。其具体的艺术造诣体现在情景交融,情真意切,意境浑融;语言深衷浅貌又自然浑成,毫无斧凿雕琢的痕迹。在诗歌发展史上,《古诗十九首》占据着枢纽般的地位,衔接了我国上古和中古的诗歌。陆时雍更是在《古诗镜》中给出了“谓之风余,谓之诗母”的极高评价。其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对后世诗人的创作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比如从曹植、陆机、陶渊明等人的诗作明显能看到《古诗十九首》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