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小传——谪入盛唐的仙人

李白小传——谪入盛唐的仙人

根据乾隆刊本王琦注《李太白文集》精选整理

李白大概是中国知名度最高的诗人了。提起李白,我们就会想到一个“仙”字。李白被叫作“诗仙”,不仅仅是因为他诗写得好,在我看来,也不仅仅是因为他修过道,而是因为他这个人就很“仙”。在一般人眼中,李白的一生行迹飘忽神秘,他的人生选择也显得不好理解,就像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一样。

那么,神仙又是什么样呢?我们知道,世界上是没有神仙的,可我们的脑子里,分明有一个神仙的模样。神仙都是宽袍大袖,自在逍遥,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不想干什么就可以不干什么,从来不把世俗的功名利禄放在眼里。这个神仙的形象是从哪里来的呢?神仙形象其实是夸张了的士族形象,特别是汉魏六朝的士族形象。

李白这个人,就像是从神仙世界穿越来的一样。这个神仙世界不在别处,就在唐朝之前不久的汉魏六朝。李白之所以像神仙,就因为他像一个汉魏六朝的士人。盛唐已经是那个神仙时代的尾声了,一个更为平民化的时代正在拉开序幕。比起之前的朝代,盛唐已经发生了很多深刻的变革,那种神仙一样的士人已经很少见了,李白其实就是那个时代在盛唐的孑遗。

别看李白写起诗来很奔放,其实他骨子里是一个保守的人。李白仍旧很努力地按照神仙时代的写法写诗,也按照神仙时代的做法作诗,这使得他与身边的盛唐显得格格不入,倒像是从汉魏六朝“反穿”过来的。

李白固守着前代的观念,不肯承认变化了的规则,注定要处处碰壁。这种宿命般的困境使得他像是被贬谪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所以,李白又被叫作“谪仙”。尽管他被贬的时空是令很多人艳羡的盛唐,但这个流放地并未让李白觉得有多么惬意。

家世与童年

李白姓李,这个在今天看来平淡无奇的姓氏,放在唐代,难免引起人们的种种猜测。

在中古时代,一个人出身于高门大姓,就像今天的人毕业于名牌大学一样,绝不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唐代最为人看重的李氏家族,一个是赵郡李氏,一个是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在战国时代出过名将李牧,陇西李氏在汉朝出过名将李广,都是古老而显赫的家族。就连唐代的皇族也想沾高门大姓的光,仗着祖先曾在陇西活动,自称陇西李氏。在唐人的观念里,与其说皇帝是陇西李氏的光荣,不如说陇西李氏是皇帝的光荣。陇西李氏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属于陇西李氏的人并不一定是皇族,但这个门第是连皇帝都要争取的。

陇西李氏是如此荣耀,所以陇西李氏的后人即使不再在陇西生活,也舍不得不自称为“陇西李氏”。而生活在陇西的姓李的人,却并不一定算是“陇西李氏”。

李白早年一直在四川活动,但他言及自己的故乡时,会提到“陇西”。那么,究竟是他出身于陇西李氏,还是他的父祖曾经在陇西活动呢?这一点无可查考了,因为他的父祖都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只能说,这两种可能性都是存在的,而且都足以引起今人的无限遐想。

如果李白是陇西李氏,也许有人会想,他是不是皇族呢?如果是,为什么他的父祖如此默默无闻呢?于是脑补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事实上,李白很可能是陇西李氏,但不大可能与皇族有什么关系。

如果李白的父祖曾在陇西活动,则可以开另一个方向的脑洞。因为陇西以西还是西边,那么就可能是西域。李白一辈子写了很多西域风物,那就更可以跟西域扯上关系了。而西域的范围又很大,今天新疆以西属于外国的很多地方,在当时都是大唐的领土,比如现在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城西南,当时就属于大唐的碎叶城。

古人对这个方向的脑洞并不太感兴趣,一直简简单单说李白就是“蜀人”,直到近现代,李白出生于碎叶城的说法才流行起来。学者做这样的研究自有其依据,而大众对这样的说法感兴趣,则多半是因为生于西域突然成了一件“洋气”的事,好像李白出生于西域,就会显得他的诗更好一点了。大家尽可以想象,李白的母系血统来自西域胡人,甚至会感觉,李白在西域生活了很长时间,深受西域文化影响。

但很遗憾,李白在回忆自己童年的时候,从未提到西域,相反,他提到了自己很小就在四川活动。即使李白是从西域来到四川的,这趟行程也肯定发生在他五岁以前。且不说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有没有必要带着这么小的孩子从碎叶城跑到蜀中,即使李白小时候有过这段经历,他受到的西域文化影响也会是非常有限的。

有异族血统固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却也不是什么格外优越的事。对于一位诗人来说,重要的是文化上的归属感,而非肉体的血缘。李白的作品里不乏西域元素,但包含西域元素的作品,往往并非早年创作,而是他到中原游历特别是到过长安之后创作的。李白诗中的西域元素只能说明,盛唐都市文化对西域文化的包容、吸收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李白接受西域文化的影响,恐怕更多还是来自他成年后在中原的见闻,而非幼年时在西域的经历。

这就好比说,我们今天的流行音乐,从各个层面大量吸纳了日本元素,所以一位网络歌曲的写手,可能在作品中加入各种各样的日本元素,但这仅仅是中国当下时尚的表现,完全不能说明这位写手到过日本,更不能说明他是日本人。即使这位写手出生于日本、在日本长到五岁,也不见得跟他写的歌有关系。李白也是如此,他是否出生于西域、是否有胡人血统,都对他的创作没有什么影响,我们还是更应该从宏观上关注西域文化对盛唐文化的影响。

事实上,李白从年少时便深受汉文化的浸润。他熟读儒家经典,又深深钦佩战国游士、汉代士人的功业;他虔诚地把当时士人的文学教材《昭明文选》拟写了三遍;他还深入学习道家文化,后来成为受箓的道士。无论血统如何,能把汉文化学到这个深度,都毫无疑问是汉人中的汉人了。

李白的家庭很平凡,可能几代都没有当官的。关于他的家庭,留下的唯一信息是他父亲叫“李客”。有人觉得,“客”不像是一个人的名字,怀疑是人们对异乡人的称呼,进而怀疑他父亲是西域的胡商。其实,中古是有人叫“客”的。李白的偶像之一,贵族诗人谢灵运,小名就叫“客儿”。这个名字的意思是,他小时候因为某些迷信的原因,被寄养出去了。李白父亲的这个“客”字,不知是否出于同样的迷信传统。又或者,李白的爷爷就是谢灵运的“粉丝”,才给儿子取了这样的名字。如果真是这样,那李白家也算是书香门第了。

李白写诗从不避讳“客”字,这一点可以成为我们怀疑他父亲不叫“客”的充分理由。不过,古代也有“临文不讳”的说法,李白写到“客”的作品,大多是乐府诗,或许顾不上那么多讲究。何况,就连谢灵运这么讲究的人,写诗也并不避讳他爷爷的名字“玄”呢。

少年游历

李白十五岁的时候就能吟诗作赋,还学了剑术,开始在他目之所及的大人物中间干谒了。十八岁的时候,他隐居在戴天山读书。没有功名的人说隐居,其实就是找个安静的地方住下来,复习功课。在此期间,他仍然没断了和各路江湖朋友往来,据说还曾经“手刃数人”。与此同时,朝廷中的士大夫也开始知道他了。李白二十岁时,就受到了礼部尚书苏颋的称赞。

二十出头的时候,李白在成都、峨眉山、岷山等处游荡、隐居。到了二十五岁,他东出三峡,告别了蜀中的故乡。三十岁之前,他先后在今天的湖南、江苏、浙江等地游历,开启了他“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游历生涯。唐人的游历,不只是游山玩水,更是广交朋友、扩展人脉。李白要拜访的人物,包括将来可能提携他的士大夫,与他志同道合、可能互相扶助的诗友,也包括一起修仙学道的道友。

盛唐的科举制度已经比较完备了,按说,当时士人的游历、干谒,都是为科举考试做准备。李白也跟着大家去游历,去干谒,但从来没见他参加科举考试。在盛唐,参加科举,从进士出身,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察举制、中正制的传统还没最后封口,仍然有大人物直接援引士子的现象。作为一个从汉魏六朝“反穿”过来的仙人,李白大概是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的,在他的观念里,推荐才是发现高端人才的正确方法,而为了当个小小的县尉,去参加“批量生产”一样的考试,去打破头地竞争,是不高贵的,对诗人是一种磨损,也考不出真正的水平。李白在那个时代不参加科举考试,倒也不是什么惊世之举,只是表明他仍然固守着旧的观念,希望通过旧的方式被发现。只不过,他的时代大概真的是过去了——尽管还没走远。直到晚年,李白还不断写诗感叹,没有一个堪称知己的大人物举荐自己。

闲居山野

不过,赏识李白的大人物还是有的。二十七岁的时候,李白来到了安陆,不久之后,他结识了这个地方一位非常重要的乡贤——退休宰相许圉师。许圉师出身名门,安陆就是许家世代经营的地盘。许圉师很赏识李白,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了他。封建时代的家长挑女婿其实是很谨慎的。退休宰相家可能不需要女婿飞黄腾达,但肯定需要这女婿是他们看得上的年轻人,要有才华,要有士族清贵的气度;可能不需要攀高枝,甚至希望找个低一点的人家让女儿舒服一点,但绝不会低出一定范围,肯定还是要找来历清楚的士族子弟的。大佬肯让一个人做女婿,几乎是对这个年轻人最高的肯定了,绝不可能凭一个小混混嘴甜一点,就搞定宰相的孙女。由此可见,李白虽然为人狂放,但举止风度还是符合士族的审美要求的;李白的家庭虽然普通,但仍极有可能是正牌的士族门第。

对这一次婚姻,李白是极为满意的。许氏是大家闺秀,想必知书达礼,她的娘家也势必从各方面对李白多有帮助。李白的很多诗作都表现出对许氏夫人的浓浓爱意。

与许氏结婚后,李白就在安陆安顿下来。其间,他时常跑到不远的襄阳去拜会好友,也曾短暂地去往洛阳、长安求取功名。在暂时离开安陆的日子里,他不断在诗中向许氏诉说离别的相思。更多的时候,李白则待在安陆的家里,伴着远离尘嚣的青山绿水,也伴着他的爱妻。

这段时间,李白仍然没有获取功名或官位。见过大世面的许家大概并没有催促他,反而为他提供了衣食住行方面的充分保障。此时与李白来往的朋友大多隐居在襄阳,而襄阳是一个有着隐逸传统的地方,襄阳友人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大概也影响了李白。

安定的生活,闲暇的时光,加上淡淡的放逐感,最适合作诗了。隐居安陆期间,李白的诗歌创作有了全面的发展,无论是出于《文选》的五古、源于鲍照的歌行,还是来自宫体的五律,在他笔下都获得了新生,产生了经典的作品。

这一阶段,李白的成就以继承为主,几乎是全面清点了汉魏以来的文学遗产。作为从古代穿越来的仙人,李白还是在用旧的方法作诗,只不过,他几乎掌握了所有旧的方法,并且给所有的旧方法安排了最合理的组合。我们看到的李白那些仿佛从天上掉下来的美妙诗句,其实在汉魏六朝都有来处,李白的神仙手笔可以点铁成金,甚至点石成金。

李白四十岁的时候,带着一双儿女离开安陆,举家迁至东鲁的兖州。为什么要去兖州呢?似乎是去投靠李氏宗亲。兖州属于唐代的山东地区,这么一来,又提示了一个可能性:李白会不会是山东士族呢?

事实上,身为关中士族的杜甫也曾经恭维过李白是“山东旧族”。如果是山东士族,那么首先要想到的就是赵郡李氏。如果李白是赵郡李氏,那么他就与陇西李氏无关,而只是父祖曾在陇西活动了。

上一章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