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札观周乐

季札观周乐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题解】

鲁国是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中传统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国家,对周朝的一些典籍、文物、乐舞等都保存得比较完整。季札是春秋有名的贤人,本文记载了他在鲁国欣赏乐舞时,十分细致地对各国的音乐进行了品评,紧密地将乐舞与政治相联系,揭示内涵,寻求真谛,深刻地反映了儒家对乐的理解,体现了极高的水平。

【原文】

吴公子札来聘,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62],曰:“美哉!始基之矣[63],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邶》、《鄘》、《卫》[64],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为之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为之歌《郑》,曰:“美哉!其细已甚[65],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66],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

【注释】

[62]《周南》、《召南》:采自周、召地方的诗。周、召是周公、召公的封地,在这里是《诗经》中国风部分的乐调名称。

[63]始基:开始。

[64]《邶》(bèi)、《鄘》、《卫》:采自三地的诗,都是周代诸侯国。

[65]细:乐曲烦琐细碎,象征着郑国政令过于烦琐。

[66]泱泱:深广宏大的样子。ft

【译文】

吴国的公子季札前去访问鲁国,并请求观赏周王室的乐舞。鲁国派乐工为他演唱《周南》、《召南》。季札听后赞叹道:“好啊!这是周朝教化百姓的开始,虽然还没有完成任务,但已经反映出百姓勤劳而无怨恨的情绪。”为他演唱《邶风》、《鄘风》、《卫风》,季札说:“好啊,音调深沉、忧郁,但不困惑!我听说卫国的康叔和武公的品德就是如此,这是卫国的乐歌吧?”为他演唱《王风》,季札说;“好啊!有所怀念但没有畏惧,这就是周室东迁以后的乐歌吧?”为他演唱《郑风》,季札说:“好啊!只是政令太烦琐,恐怕百姓受不了呀,这是他快要灭亡的征兆吧?”为他演唱《齐风》,季札说:“好啊!声音宏大,反映出大国的气魄。不愧为东海诸侯的表率,这莫非是太公的国家?它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原文】

为之歌《豳》[67],曰:“美哉,荡乎!乐而不淫,其周公之东乎?”为之歌《秦》,曰:“此之谓夏声[68]。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为之歌《魏》,曰:“美哉,沨沨乎[69]!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为之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70]

【注释】

[67]《豳》:采自豳地的乐歌。

[68]夏声:正声,雅声,华夏的声调。

[69]沨沨:指音节轻盈飘逸。

[70]讥:评论。ft

【译文】

为他演唱《豳风》,季札说:“好啊!声音多坦荡呀!欢乐而有节制,这是周公东征的乐歌吧?”为他演唱《秦风》,季札说:“这是雅声,能够传承华夏正统,气势自然是非常宏大的,大到极致了!这是周室旧地的乐歌吧?”为他演唱《魏风》,季札说:“好啊!轻灵飘逸,宏大而委婉,险峻而有变化。如果有贤德的人辅佐,就一定会成为明君!”为他演唱《唐风》,季札说:“思虑深远!这里有陶唐氏的遗民吧!不然的话,为何有如此深沉的忧思呢?如果不是有德之人的后代,谁能如此?”为他演唱《陈风》,季札说:“国家如果没有明君,还能够维持长久吗?”自演唱《刽风》以后,季札便不加评论了。

【原文】

为之歌《小雅》,曰:“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焉!”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71]!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为之歌《颂》,曰:“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迩而不逼,远而不携;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处而不底,行而不流。五声和[72],八风平[73];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注释】

[71]熙熙:和美融洽的样子。

[72]五声:宫、商、角、徵、羽。

[73]八风:金、石、丝、匏、竹、土、革、木。ft

【译文】

为他演唱《小雅》,季札说:“好啊!忧思却无叛离之心,怨恨却不言明,这是周朝衰败时期的乐曲吧?不过还有先王的遗民存在。”为他演唱《大雅》,季札说:“声音多深厚宽广啊!多么和美啊!委婉曲折却又刚而不屈,这不就是周文王的盛德吗!”为他演唱《颂》,季札说:“这是最高境界啊!正直但不倨傲,委婉但不屈从;亲近但不侵犯,疏远但不离心;变化却又有节制,反复但不使人厌倦;哀思但不发愁,快乐但不荒唐;供人取用但不匮乏,广大但不张扬;施舍但不浪费;索取但不贪婪;静处但不停滞,行动但不放荡。五音相和,八风协调;节奏富有韵律,乐器配合有序。这样的乐曲,与圣贤之人的美德是相同的啊。”

【原文】

见舞《象箾》[74]、《南籥》者,曰:“美哉!犹有憾。”见舞《大武》者,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见舞《韶濩》者,曰:“圣人之弘也,而犹有惭德,圣人之难也。”见舞《大夏》者,曰:“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谁能修之?”见舞《韶箾》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75],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76]。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注释】

[74]《象箾》:是一种武舞的名称,此舞执竿而舞,像作战时击刺的动作。

[75]帱(dào):覆盖。

[76]蔑:无、没有。ft

【译文】

看到表演《象箾》、《南籥》舞时,季札说:“好啊!但还有不足的地方。”看到表演《大武》舞时,季札说:“好啊!周朝的盛世,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看到表演《韶濩》舞时,季札说:“圣人如此至德,但是仍有不完善的地方,看来圣人要做到尽善尽美也不容易啊!”看到表演《大夏》舞时,季札说:“好啊!为了百姓勤奋工作却又不自恃有功,不是禹还能有谁有这样的功德呢?”看到表演《韶箾》舞时,季札说:“这是最美的德行!真伟大啊,如同苍天那样无不覆盖,如同大地那样无不承载!即使有再大的功德,恐怕也无法超越他了。我观赏的乐舞已经尽善尽美了!要是还有其他乐曲,我也不敢再请求观赏了。”

【评析】

本文以“流水账”的形式记述了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国,针对鲁国为他表演周朝的乐舞所作的点评之事,充分反映出季札有着深厚的艺术修养以及惊人的判断能力。他不仅能随口道出乐曲深含的乐理,甚至还能精确地判断出这些乐舞的出处和创作的时代背景。这也让我们了解了从夏、商、周到春秋时代音乐、舞蹈的发展状况、王朝兴衰、民风民俗,以及季札的文艺观、审美观。

054-1

季札对周乐的评点一般都以“美哉”开头,再联系各国的历史、政治、民俗民风加以评论,这也给我们一个极为重要的启示,那就是我们在欣赏艺术时,一定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艺术与生活结合,不能单一、片面地只就艺术论艺术。要注意将生活中的感情融入艺术欣赏中去,进而体会艺术的魅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