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订版致读者

增订版致读者

这本小书我动笔写时并没有想到要出书,结果水到渠成,本书不仅在2001年出版了,还先后重印过多次,而且得到了上百家报刊包括茶学权威刊物的评论、连载,有相当多的读者在报刊与互联网上评论推荐《闲闲堂茶话》,口碑流传,海内外茶友与文友谬许为茶书中的新经典,在国内近年所出的五花八门茶书中,可算是侥幸的事。

我曾在十年前为报纸开设过谈茶文化的专栏“功夫茶话”,2001年南方日报出版社据此结集出版了《功夫茶话》;2007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又为我出了一本茶书《闲闲堂茶话》,这两本书都重印了不止一次——作为一个中文系出身、新闻专业的从业者,却和茶有不解之缘,本来是业余爱好,却俨然成为茶文化学者,著名茶人范增平先生大著《中华茶人采访录》(台湾万卷楼2005年出版)就有区区不才在内附骥,可见茶文化界也认可,这是我的福分与运气。

二十年前在读大学时,我就很崇拜沈从文。对他的小说、散文,我是颇迷恋过一阵的,但是真正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倒并非他的小说、散文,而是他的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从文学创作跳到风马牛不相及的工艺美术史考证,其中的跨度是何等的大!了不起的是沈从文不仅是成功的文学家,还从此被公认为服饰史权威学者。

沈从文半路出家,暮年改行,却能一鸣惊人,上手就写出传世杰作,我喜欢这种带有传奇色彩的天才故事,虽然我深知自己禀赋平平。攻读文学专业时,我很看重文体学。能练得几种套路,写得出几种风格的文字,博学多能,出手不凡,这是我当年最大的梦想,只要有机会,我当然很愿意尝试。

在撰写这本《闲闲堂茶话》时,我根本没敢以沈从文为学习榜样,不过,对于茶学,我虽不是科班出身,但是所下工夫实在不少,旁的不讲,资料与专业图书报刊的收集以及研读数量,或许不比任何茶学专业研究者逊色,因此,我多少还是有些自信的。我的目标是,和非专业的茶书相比——更内行到位,和专业的茶书相比——更有可读性、更有文化味,或用时髦的理论术语,叫做更具“人文关怀”。

薄薄一小册,用去了我半年的周末时光。虽谈不上呕心沥血,但此书确实是我殚精竭虑之作。

我的本科专业是中文,后来为世人所熟知的是新闻传播与书画两个专业,茶学只是自娱自乐,在此背景下创作此书,疏漏之处势必难免,还望专家批评指正,古训“闻过则喜、从善如流”,我如果有什么优点的话,最主要的一个就是极为愿意改正错误。

能否再版加印,是图书品质最直观的标志之一,现在承蒙化学工业出版社将此书再版,说明了这本小书多少还有点价值。我很相信缘分,此生能与茶结缘、与出版家与编辑家结缘、与读者结缘,是我最为珍惜的幸遇。

在十年前,我即已对与茶结缘、与书结缘与编辑家结缘发过由衷的感慨,现在我惊喜地认识到,这份清缘不仅没有结束,反而日益浓酽,就像是一棵有生命的树,不断成长、一次又一次绽放,为我带来了更多的朋友与情谊——有的甚至成了我最好的朋友。希望这份缘能传递给更多的人,希望读者诸君都有清缘。

有必要说明的是,此书不是简单的“翻新”重印,而是“升级换代”版,新版增加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并重新梳理排序分章,以期眉目更清晰,内在组织更紧凑有序。原先的一些差错或不妥当之处都加以纠正改写,此外,特意附上我这些年绘制的多幅茶画,北方有句谚语“原汤化原食”,自写自画,味道如何还要请读者诸君指教。

百岁的书画大师袁思齐先生特意为本书创作了历代茶诗词书法,寿星墨宝为本书增添了不少色彩,我在此表示深深谢意。

曹鹏

于北京闲闲堂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