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殷商之士:掌管意识形态的贵族僧侣
商周之前,士是掌管意识形态的贵族僧侣。士源自“事”、“史”,从预测神事到记录人史。殷商时代,士,事也。士是能“事”通“史”的僧侣贵族,地位最高者类似于古埃及的法老。尽管时下人们对“夏商周断代工程”有争论,但“商”之成为一“朝代”是名正言顺,因为它的王室谱系全部保存无缺。国王传位一般采用兄终弟及,偶尔父死子继制度。士在殷墟卜辞作“卿事”,经传作“卿士”,在上古是“知天道”、掌管国事、垄断文字的宗教性、政治性的大人物。
除了“巫”、“伊”(卜辞所谓“令多尹”),还有“史”(卜辞所谓“其令卿史”)。“史”与“巫”、“尹”一样,也是“知天道”的宗教性政治性的大人物。章太炎认为“士、事、史、吏”等本都是一回事。王国维说,史与事相同,殷墟卜辞作“卿事”,经传作“卿士”,其实是相同的。“是卿士本名史也。”“尹”与“史”也是一回事,“尹氏之号本于内史”。“史手执简形”,又是最早垄断文字的人物。此外,如卜、宗、祝等,都是当时异名而同实的僧侣贵族。
这一部分人是作为思想家而出现的。他们积极的、有概括能力,把“阐释”帝王君主关于自身的成败得失的幻想,当作谋生的主要手段。中国古代的“巫”、“尹”、“史”正是这样。他们是殷周统治者集团中的“思想家”,“格于皇天”、“格于上帝”,通过神秘诡异的宗教巫术形式提出“理想”,预卜未来,控制社会意识形态。“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记已,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这也恰好表明,“唐虞以上”的原始社会还不好说,夏、商、周的“建国受命”的建立统治,则总是要依赖这些“巫”、“史”、“尹”来编造、宣传本阶级的幻想和“祯祥”。
总之,士者事也,任事之称也。“故《传》曰: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这是士的本义。后来形形色色的士,不过是这个本义的展开和具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