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文化就是生活
文/秦朔
水姐是85后的绍兴姑娘,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保送清华研究生,读社会科学,写诗。毕业后在大学工作过,做过宏观经济研究,做过政府咨询项目,还写诗。有一天水姐到了上海,开起了咖啡馆,依旧写诗。2015年夏天,她成了“秦朔朋友圈”最早的员工,创始主编,这之后她组稿编稿写稿,但没有时间写诗了。
水姐爱水。水很简单,就是H2O这个化学式,但水有三态,无限场景中有气象万千,水至柔,然而水滴石穿。伟大的诗人里尔克说:“没有一事一物不能入诗,只要它是真实的存在者。”我觉得水和诗一样,水总在最底处出没,也正因此,它成为万物的载体,可以体验万物的轻与重,折射万物的清与浊。
水总有一个源头。在水姐这本书里可以看到,驳杂斑斓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她很多思考和交互联想的源头。她拿着尖尖的铲子,不停地挖掘,让被凝固在传统中的动物所代表的文化意象泉涌出来,再和生命的年轮、现实的红尘与顿挫一一呼应,这创造了一种充满张力的阅读体验,很深,很透彻,但并不沉重。水姐似乎是惊喜地找到了一些什么,她挖开,等你去看,然后她翩然离开,再去做新的挖掘。
水姐说,她的文章不是为了传播自己的经验,“而是说明作为一个普通中国人,在唾手可得的哲学文化经典里,追求严肃清淡地活着的一种状态”。为什么中国的哲学文化经典可以有这样的作用呢?用钱穆先生的话说,文化就是生活,“是人类各方面的生活总括汇合起来”,西方的现代文明“只求尽物性”,中国则是注重“求尽人之性”。中国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文明,但有些自己内部的事,“好像花盆里的花,要从根生起;不像花瓶里的花,可以随便插进就得。我们的文化前途,要用我们自己内部的力量来补救。”水姐的努力,就是用自己内部的力量来补救的尝试。
在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这个内容生产的新平台上,水姐的工作日复一日,经她之手,已经发出了2000多篇原创文章。她有喜悦、有压力、有挫折,就像水在不同的天气里,眼神也会不同。就像里尔克在《秋日》中写的:“谁这时孤独,就永远孤独/就醒着,读着,写着长信/在林荫道上来回不安地游荡,当着落叶纷飞。”
在这个时代,有太多来回不安的游荡的灵魂。水姐的文章,或许可以给这些灵魂一些安慰,一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