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难忘的军旅生涯

第二章 难忘的军旅生涯

1.初入军营

1948年中秋节的夜晚,按照习俗,该是把“兔子王”供在庭院的条几上,头顶一轮明月,一家子说说笑笑吃月饼的时候了。可是皇亲巷韩家五口近十天都仅靠糠菜充饥,更不用说月饼了。从远处传来隆隆的炮声,有时还能听到密集的枪声。战争对于孩子来说还不知是怎么回事,只听得妈妈和奶奶在低声议论着什么,并不时叮嘱美林哥仨不要出去玩,外面在打仗。

解放军进入济南城

越是物质贫乏,人的想象力越丰富,正上初一停课在家的美林不停地给一家人挨个儿画月饼,似乎这样可以分散饿肚子的注意力,左一张、右一张地贴在破庙黑糊糊的墙头上,直惹得弟弟流口水。破庙外天空深邃,皎洁的月光洒满齐鲁大地,洒满房前屋后。

在这个难忘的中秋月夜之后,经过几昼夜激战,人民解放军终于胜利攻克济南城,济南解放了。

这一年,美林刚好13岁。

刚解放那几天,美林他们几个常常背着大人偷偷跑到巷口观望,看到身穿黄色军装的解放军战士雄赳赳气昂昂地背着长枪,打着绑腿,排着整齐的队列,个个面带笑容,觉得非常亲切。他们还看到有几位年轻战士走进皇亲巷,挨家借擀面杖、菜刀、大瓷盆等家什,家境尚好的人家就高兴地借给了他们,隔天就送还了,并特别表示谢意。原来,进城的解放军战士包饺子吃“庆功宴”。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这支扬眉吐气的歌曲不仅唱出了翻身得解放的老百姓的心声,而且唱出了老百姓的感激之情。韩美林至今不能忘怀,并写在文章里:“解放济南时解放军拿着手榴弹大喝一声:‘有没有国民党,交枪不杀。’回头和和气气地对我奶奶讲:‘我们是解放军,是毛主席的队伍,是咱们穷人的队伍……’他们出门又投向战火……”

“第二天,一个解放军到家来,对我奶奶讲这个条子是十斤黄豆,你到隔壁济南师范去领吧!饿了七八天的我们都有些傻愣愣的,我奶奶悟过来,趴在地上给解放军磕了一个响头……”

民以食为天,韩家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全家凭条子领到了粮食,终于有饱饭吃了。接着,美林的哥哥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喜煞韩家祖孙三代。同时,在人民政府的帮助下,妈妈也找到了一份造纸厂的杂活,每月有了一点固定的“饭票”。但是时局不容乐观,百废待兴,淮海战役的枪声又响起了,老百姓的日子仍然没有根本的改观。

韩家的境况更是差强人意,美林和弟弟已是半大小子,供大于求,吃饭时妈妈和奶奶总是尽量慢半拍,想让两个孩子多吃点。美林看出了大人的心思,吃饭时也总是慢吞吞的,只有弟弟尚不懂事,还跟二哥比赛谁吃得快。每天,美林都看到妈妈下班回家捡回些破纸烂木条,做饭时塞进灶膛,火光映着妈妈瘦削的脸,皱纹很是明显,怎么也抚不平。美林心里酸酸的,他打定主意退学,或者出去找份工给家里贴补。

妈妈知道儿子的脾气,一旦打定主意,十头牛也拉不回来。想来想去,妈妈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敲开了市民政科的大门。接待妈妈的是一位干练的女干部,她请妈妈坐下并泡了杯茶,耐心地了解情况,并不时地用钢笔记着。妈妈介绍了家里的情况后,鼓起勇气说:“我,我,请求政府给俺13岁的儿子派个好糊口的活儿,干什么都行。”

女干部对韩家孤儿寡母的处境深表同情和理解,令妈妈意想不到的是她当即点着头,说道:“四里山正在筹建烈士纪念塔,我给你开个介绍信,让你儿子去那里的筹建处当个小兵吧!”

妈妈眼里闪着泪花,感情遇到女菩萨了。她“扑通”一声给女干部磕起头来,慌得女干部连忙扶起她说:“大姐,使不得使不得,济南解放了,人民翻身做主了,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赶紧收拾一下送孩子去吧。”

自大哥光荣参军后,美林去四里山当兵的消息又一次令全家兴奋不已。临行前,奶奶紧揽着瘦小的美林,喜极而泣的泪水弄湿了前襟,直到妈妈催促,才依依不舍地把美林送到巷子口,直至看不见身影才回了破庙。

四里山也就是如今的英雄山,早年因老济南旧城区距此四里地而得名,当时人民政府为纪念无数革命英烈而准备在山中筹建“革命烈士纪念塔”,因此成立了一个纪念塔筹建处,召集了很多人马在山里驻扎。

1949年4月的一天,阳光和煦,山风扑面,眼前的四里山巍峨壮美,群山叠翠。妈妈拉着美林正走在一条遍是樱花的石子路上,时值樱花盛开,满树淡红粉白的,樱花不像有些花那样艳丽,娇嫩烂漫如婴孩一般清新。妈妈牵着美林的小手走在山路上,一路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花树舒展,华如云雪,仿佛迎接贵客一般。或许这是命运的安排,正是这条樱花满山的石子路,奠定了美林一生从艺的基础,他在这里认识了很多颇有建树的艺术家、翻译家们,他们都先于美林来这里参加烈士塔的建设工作。

不远处有一幢幽雅的建筑,只见门口立有建塔委员会筹建处的牌子,还有一个士兵在值班站岗。妈妈拉着美林,还未开口,那士兵就立正敬礼,并不解地问:“大婶儿,你来找谁?”

妈妈马上说明来意,并从兜里掏出介绍信:“解放军同志,俺是带儿子来当兵的,这是市民政科给开的介绍信。”

美林也扑闪着眼睛,神气地说:“俺是来当兵的!”

“哈哈哈,小兵同志,跟我来吧,我带你们去!”

美林扭过头,只见一个五十开外、满脸和善的老兵正抽着旱烟,笑眯眯地朝美林母子俩点着头说话。淑范赶紧把介绍信递给“旱烟管”,拉着美林就跟他往房子里走。美林边走边礼貌地谢道:“谢谢伯伯!”

“从现在起我们就以同志相称喽,就叫我老曹吧,这会儿带你去见万司令员。”

一听说要见司令员,母子俩都有些紧张。这时老曹停在一间敞开门的屋前,声音洪亮地说道:“万司令员,新来的小兵来报到了。”

“报告万司令员,俺叫韩美林,现在向您报到。”

美林稚气未脱地向万司令员敬了军礼。妈妈把美林送到万司令员跟前,千恩万谢道:“万司令员,俺就把孩子托付给您了,今后要打要骂随您了!”

万司令员年近六十,很有军人气概,他边看介绍信,边打量着美林,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机灵的孩子,语重心长地对美林妈妈说:“呵呵,大婶儿,这里是人民政府,人民政府是给人民办事的,不兴打骂。这样吧,我看这孩子蛮机灵的,就给我当通讯员吧!这是老曹,他是这里的管理员,有事儿找他最放心。老曹,有些事儿你多跟他说说。”

妈妈流下了激动的眼泪,拉着美林对眼前这位浑身透着刚毅的军人气概的万司令员深深地鞠了一躬。一旁的老曹拍了拍美林瘦小的肩头说:“大婶儿,您放心吧,往后这里就是小韩的家了。”

老曹陪着美林一直送妈妈到路口,春光明媚,林子里鸟声欢叫一片,好像都来欢庆这来之不易的军营生活。坚强的妈妈心里一直认为男儿当自立,她在危难时分无时不尽着天下母亲的心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美林创造条件、铺设道路,让美林从小铭记人穷志不穷的道理。淑范想起当年送美林跨入正宗贫民小学的校门,也是这样把孩子托付给了老师,现在把孩子托付给了人民解放军,妈妈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