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春天的第一个节气就是立春。所谓“立”,就是开始。
这一天,“阳和启蛰,品物皆春”,辛苦的耕耘即将开始,满怀的希望也随之而来。
这一天,朝廷里的官员都要峨冠博带,随着天子到东郊迎春;民间的孩子,则会人手一个甜甜脆脆的大萝卜,嘻嘻哈哈地咬春;而闺中的女儿呢,则会在头上戴了彩绸或者彩纸剪成的春幡,让它随着浩荡的东风,随着年轻的脚步一起绽放,一起招摇。
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词云:“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真是旖旎动人。
如许春光,在游子的心头,又是如何呢?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和:指用诗应答。晋陵:今江苏省常州市。
物候:指自然界的气象和季节变化。
淑气:和暖的天气。
绿苹:一作“绿”,即浮萍。
古调:指陆丞写的诗,即题目中的《早春游望》。
巾:一作“襟”。
这首诗写得真好。好在哪里呢?好在一开始就告诉你人生的一个道理。看惯的风景不是风景,人往往更容易在陌生跟熟悉的对比中发现美。比如,我是北方人,冬天习惯了冰天雪地,到了海南岛,看蕉风椰雨,就觉得特别温润,因此也感觉特别美。相反,您从四季如夏的海南来北京,看到白雪飘飘,也会觉得特别奇特,特别美。
诗人也一样啊,他第一句话就说:“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宦游人是什么人呢?就是因为做官而跑到外地的人。古代人活动范围小,一般老百姓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离开家乡。只有做官的人、赶考的人,或者经商的人才会有机会到外地去,感受不一样的风光。这首诗的作者杜审言就是这么一个到外地做官的人。他的老家在湖北襄阳,但出生地是在河南巩义,因此他算是河南人。一个河南人跑到晋陵(今江苏常州)做官,从黄河流域跑到了长江流域。原来在老家的时候,日子一天天过下去,四季变换当然也会感觉到,但是因为太熟悉,不会特别敏感。可是到了江南,到了陌生的地方,心一下子就敏感起来了,特别容易感受到新季节、新风景。
中国人安土重迁,宦游人都是数着日子过的,盼着回家。所以一到换季的时候,心里就像被重重地打了一下:哎呀,我是冬天出来的,或者我是秋天出来的,现在都是春天了,我已经离家那么长时间了。这就是“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再看下两句:“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这两句写得真漂亮。云霞从海上升起来,这是曙光降临了;梅花开了,柳叶绿了,这是春天降临了。从远景写到近景,这个景色美不美呢?太美了,跟谁比美?跟天未亮的时候比是美的,跟冬天比是美的,还有,跟作者的故乡比也是美的。作者的故乡河南,是看不到云霞出海的壮观景象的,而且春天降临得也晚,早春二月还是万木萧条呢。可是江南春早,同样是早春二月,渡过江来,就已经是梅花开,柳眼舒了。所以叫“梅柳渡江春”。
这个美景还没写完。马上,从画面又写到声音了,“淑气催黄鸟”,淑气就是阳和之气,所谓紫气东来,春天的气息来了。黄鸟,也就是黄鹂,被春天的气息鼓舞,叫得更欢了。《诗经》讲“有鸣仓庚”,杜甫讲“两个黄鹂鸣翠柳”,都把黄鹂的啼声和春天的到来联系在一起。春天就是这样一种全方位的舒畅,不仅有花香,还要有鸟语。而“晴光转绿苹”呢?这时作者的眼光从天空下降到水面了,太阳升起来了,所以水面的浮萍光影流转。这像什么?像法国画家莫奈那幅著名的《睡莲》。这就是江南的春天,声和色、光和影,无一不美。
春天的江南如此美丽,作者应该满心欢畅了吧?恰恰相反。作者忽然沉默了,忧愁了,黯然神伤了。为什么呢?“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这首诗的题目,不是《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吗?作者的朋友陆县丞,就是姓陆的副县长,忽然吟诵起了《早春游望》。可能这是一首思乡的诗吧,这首诗一下子触动了杜审言的思乡之情,让他在春游的途中忽然流下眼泪,想回家了!
为什么呢?不见得是因为陆副县长这首诗写得多好,也许只是因为作者的思乡之情太深。就像一个蓄满了春水的池塘,随便捅一捅哪里,水就哗啦啦流出来了。与其说杜审言一听陆副县长的诗就想家了,还不如说,杜审言从一开始看到江南春色就想家了。哎呀,江南都桃红柳绿了,我们老家那条大河还没解冻呢,就在这么一看一比的时候,家乡自然而然地就回到杜审言心里了。
为什么这么美的景色也留不住杜审言的心呢?因为“江山信美,终非吾土”。杜审言也罢,我们也罢,选择远行,确实因为“江山信美”,外面不仅有美丽的风景,更有美丽的前程。但是,就像一年一度的春节我们都要回家一样,杜审言还是会思乡。故乡也许没有那么美丽,没有那么美好,但是,那毕竟是我们的家,是我们最初的来路,谁又能忘了它呢!所以,这首诗是以“偏惊”开头,以“沾巾”结尾,让春天的柳丝和思乡的情丝缠绕在一起,绵绵不绝。所以明朝人胡应麟说,这是“初唐五律第一”。
最后说说杜审言吧,好多人都知道他是诗圣杜甫的祖父,却不知道他也是最最狂傲的一个诗人。他曾经夸下海口说:“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论文章,屈原、宋玉都得给我当下属;论书法,王羲之都得给我磕头作揖。唐突古人也就罢了,批评起同时代的人,杜审言更是口不择言。当年,他还是小秘书的时候,负责在各地官员的年终总结上写评语。有一次写完评语出来,见人就说,苏味道该死了。苏味道是谁呢?苏味道是大诗人,也是当时的吏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副部长。别人一听吓坏了,忙问为什么,他说,苏味道一看我写的评语这么漂亮,还不得羞死?这得是多狂傲,才敢这么攻击自己的领导!为什么要说这件事呢?我其实是想说,无论多狂傲的人,心里都藏着一个美丽的春天,还有一个更美丽的家乡。他们也许一生都不会向任何人低头,但是,对春天、对故乡,他们只有赞叹,只有眷恋。这就是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