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法浅说——兼谈律诗中的对仗

绝句法浅说——兼谈律诗中的对仗

在中国的古体诗词里面,绝句是最简短的,只有四句,学起来相对容易上手。但是,简短不等于简单,它的结构形式变化极其丰富,人们常说的“起承转合”,只是绝句形式的一种。只有了解、掌握了各种变化,才能在创作实践中得心应手,写出好的作品来。

绝句虽然只有四句,但在结构形式上还是比较复杂的,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递进式、并列式、两分式、混合式、回环式、问答式。有些是常用的,有些不常用。下面让我们逐一来进行分析。

一、递进式

递进式的概念:一句一接,层层递进,一气贯通,整首一意。它有三种递法:

(1)直递;

(2)转递;

(3)跳递。

先看“直递”。“直递”的特点是一气贯下,不作转折。我们来看一首非常熟悉的诗,金昌绪的《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这首诗的特点就是一句接一句,直递到底。

第一句“打起黄莺儿”,按照围棋的术语说是步无理手。“黄莺儿”没招你惹你,“打起”它干什么?开篇设个疑问,故意不交代清楚,而是直接递到第二句,逼着你往下看;“莫教枝上啼”,次句一出来,“打起”的因由似乎有所交代,原来是不让它在树上叫。这就有了更大的疑问:黄莺儿的叫声非常清亮、美妙,你不去欣赏反而横加干涉,岂不是大煞风景?

第二个疑问要用第三句来解答,“啼时惊妾梦”,原来是黄莺的叫声把女主人公的梦惊醒了。这还是无理手,还有疑问。因为梦被惊醒也没什么大不了,仍不足以成为“打起”的理由。“不得到辽西”,直到最后一棒递出来,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女主人公的丈夫远在辽西从军,两地分居,见不上面,好不容易做了个梦,梦中的她正要到辽西去和丈夫相会,半道上却被黄莺惊醒了!

最后一棒递出来,顿使前面所有的无理手都成了妙手。这就是直递。一句接一句,一环扣一环,直到最后才把幕揭开。通过一环一环的设置,一步一步的铺开,一张门一张门的打开,层层剥笋,最后真相大白,使我们看清了女主人公真实的内心世界,理解了她心灵深处的无限委屈。这样,之前的“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等种种行为、抱怨,就都自然成章,无理而妙了。试想:一个连做梦与丈夫相会的权利都被剥夺了的年轻女性,还有什么“无理”行为不能被我们理解?

第二种是“转递”。顾名思义,“转递”就是中途转个弯,然后朝前递进。传统的“起承转合式”就属于转递。请看王维的《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首诗大家也非常熟悉,用的就是传统起承转合式。

首句“红豆生南国”是以物(红豆)起,次句“春来发几枝”是以物承,告诉你“春来”所发的就是红豆。一句起,一句承,很明显。第三句“愿君多采撷”则是转,笔端的重心由物(红豆)转到了人(君)。而最后一句“此物最相思”又合到物上。“此物”非他,就是红豆。这首诗结构清晰,先以物起,再以物承,中途转到人,然后再次合到物,读起来一气流转,浑然天成。起承转合式是绝句的正格,一般诗人写绝句多会采用它。

还有一种比较奇特的形式叫“跳递”。“跳递”实际上是递进式的一种变体,它打破了起承转合的一般规律,不完全按规矩出牌。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司空曙的《江村即事》: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从结构上看,此诗第一句“钓罢归来不系船”之后,第二句没有承接“船”,而是直接就跳到了主题“眠”上;到了转合处也就是三、四句,才连出两笔,总体承起来。先抑后扬,非常具有戏剧性。

这首诗旨在突出一个“眠”字,“江村月落”,其睡何宜,其睡何香!至于罢钓归来有没有收获,诗中没有提,也没必要提。天大的事也大不过老子睡觉,就是这个意思。好诗不是包罗万象的,它的重点是写人的自由潇洒;所以罢钓归来之后有没有收获不重要,重要的是安生睡觉。如果有人问,夜来风大,把船吹走怎么办?不要紧,“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嘛。这一回答,将主人公洒脱的形象,描摹得淋漓尽致。

最后两句还含有非常深刻的象征意义,可以引申出信心和信念来。比如一对坚贞相爱的人,偶尔吵了嘴,女的一气出走了,男的不会太担心,“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她跑不远,即便回了娘家,过几天也会回来。当然,这只是个比方,真要有这事,男方还是应该到丈母娘家去接一接,爱情的堤坝,总得不断加固才是。还有我们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小时候都挨过打,有时候大人一打,小孩就跑了,父母不会像现在一样四处去找。为什么?“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吃晚饭的时候肚子一饿自然回来了。有了这些象征义或引申义在里面,此诗就不仅仅是写主人公的洒脱了,后面两句几乎成了哲理名言。

二、并列式

不像递进式的一句一接,并列式是一句一意,每一句都有完整的意思,各句相互独立,形断而气贯,并生出一种情绪。它的形式相当于律诗中间的两联对仗。这一式特别注重“异变”。所谓“异变”,就是“立异”与“求变”,强调距离美、差异美。“异变”理论是我提出来的,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洗牌异变与合并同类项》,就是专门讲诗的异变。先来看一个熟悉的例子,杜甫的《绝句四首》(其三):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