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夜泊香港

4.夜泊香港(1)

鳌掷鲸呿气自横,飘然书剑又孤征(2)。鬼灯明灭非人境,山市虚无似化城(3)。晓雾但愁销蜃气,夜潮时复警鸡声(4)。书生结习今余几?倦倚篷窗梦太平(5)

【注释】

(1)道希青壮年时,多度浮海泛江,南北往返。晚清时,粤与外界便捷的出入通道,是经香港乘海轮,可四通八达。他光绪十四年(1888)出京时的《湘行日记》记“夜宿天津紫竹林之佛照楼,此路来往,凡十一次,自癸酉(同治十二年(1873)时文氏十八岁初入都)迄今,已十六年矣”。十一次离京,就十一次入都,虽未必每次都由粤出发,但他前期在广州西城陶家巷有旧寓(见《南旋日记》),经香港出入粤的次数肯定繁多。此诗作于何时无从确证,诗开篇有股兀傲不平之气,似负气“孤证”。据汪《表》记载,十年甲申(1884)文氏在粤张树声幕中,秋,泛海入都,九月,又经沪返粤,来去匆匆,似多拂逆,而京都正发生“甲申易枢”的政治大地震,清流前辈遭到清洗,怀疑该诗有可能作于此时。(2)鳌掷鲸呿:鳌(ǎo)神话传说里海中能负大山之大龟。掷:跳跃。呿(qū):张口。唐杜牧《李长吉歌诗叙》形容李贺诗之奇诡:“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后人用它形容文辞奇诡磅礴,跌宕起伏。一作“鳌掷鲸呿”,清宋荦《漫堂说诗》三:“至于杜(甫)之海涵地负,韩之鳌掷鲸呿,尚有所未逮。”横:放纵,率意而行。气自横,表明天性自然如此。诗人以“鳌掷鲸呿”将自我放纵的豪气兼傲气形象化,显示它的巨大张力。飘然:超脱散逸貌。杜甫《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书剑:中国传统文人常以书剑自许,表明资兼文武。唐陈子昂《送别出塞》诗:“平生闻高义,书剑百夫雄。”孟浩然《自洛至越》诗:“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道希诗中常用琴剑表示刚柔相济风格,如《萍乡道中雨雪》:“剑胆琴心自濯磨,故乡乘兴一经过。”离沪赴日时《口占》:“剑囊琴箧粗料理,又作东溟万里行。”(见庚子正月初九《东行日记》)此处书剑系传统用法。“又孤征”,表明非一次。(3)“鬼灯”句指雾中遥看香港市街灯或明或灭,熒熒似鬼火,故云“非人境”。山市:香港地势环山面海。王韬《香港略论》:“港中之屋,鳞次栉比,随山高下,参差如雁户。”虚无:雾中远望,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化城:佛教语,一时幻化的城郭,比喻小乘所能达到的境界,《妙法莲花经》“以方便力……化作一城”,令众生止息,皈依佛法。后人以它指佛寺,也喻幻景,诗人取后者。颔联写雾中遥望香港的阴森明灭,实际上是诗人心目中幻化的香港。(4)蜃气:海面风平浪静时,远处出现由折光所形成的城郭楼宇等幻象,沙漠中也常有这现象,古人误认为由蜃(大蛤蜊)所吐之气而成。《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诗中的“蜃气”与前句之“化城”都是幻象。这句紧承前句,意谓只愁晓雾消散,“蜃气”也随之消没,可理解为诗人以恍惚迷离、虚无阴森的心造幻影自我麻醉,不愿见香港的真实面貌而无以自解(参阅“读记”)。夜潮:指海浪,也象征心潮起伏。警鸡声,有双重内涵:一是取《诗经·郑风·风雨》章“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象征意义,处“风雨如晦”之境,以“鸡鸣不已”自励,坚持气节操守,如《诗大序》所称“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再是用晋孙盛《晋阳秋》载祖逖与刘琨闻鸡奋起典:二人年俱二十四,以收复中原为己任,“情好绸缪,共被而寝。中夜闻鸡鸣,俱起,曰:‘此非恶声也。’”(见《世说新语·赏誉》引)(5)结习:佛教语,指人世欲望烦恼,详见《读书杂咏》其五注(2),后来指积久难破的习惯。这“结习”也包含首句中“气自横”在内,这股豪气兼傲气在艰难时世里必然要受到冲击、磨洗,故称“今余几”。篷窗:即船窗。宋张元幹《满江红·自豫章阻风吴城作》词:“倚篷窗无寐,引杯孤酌。”结尾以“梦太平”结束。尾联写无可奈何的自遣。

【读记】

诗人从晓雾中看香港,一股兀傲不平之气,加上憎恶殖民者,也就将雾里香港幻化为阴森鬼域。黄遵宪于同治九年(1870)于广州应乡试后至香港,作《香港感怀十首》五律。公度虽愤清廷“岂欲珠崖弃,其如城下盟”。恨殖民者“虎穴人雄踞”(其二),也写了香港的污浊、华人居住的逼仄,但主要是正面铺排香港之繁华、富饶、新奇、雄伟、恢宏,确实是中华所未有,“欲界之仙都”。如第十首后半:“凿空蚕丛辟,嘘云蜃气奇。山头风猎猎,犹自误龙旗。”以香港类比为传说中古蜀帝开辟蜀国和蜃气中的楼台,甚至幻想香港为大清天下。香港是1842年沦为英殖民地,公度作该诗时,殖民者只建设了二十八年,已粗具“东方明珠”之雏形。到文氏作《夜泊香港》诗时,港英政府已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建设,文氏应该知晓香港真貌,所以颈联中表现了“晓雾但愁销蜃气”的尴尬与矛盾心理。诗人憎恶殖民者与“警鸡声”之励志自勉,在诗中是统一的。

道希自期大,自负高,心雄气傲,开篇用大气魄、大手笔抒写自我飘然“孤征”。可惜后续难继,气氛递减,到结尾多少有些衰气,艺术上该诗并非佳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