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录者序

编录者序

皮皮老师

我总觉得最温暖的教育模式是倾听和陪伴:倾听你心律,陪伴你成长。

我们总是习惯于宣称“我的词典里只有或没有哪个词”,我们还习惯于认同“少年不识愁滋味,为填新词强说愁”。而我很想确证,这些16岁的人,他们的人生词典里到底有哪些词句,于是我要求他们每周用三五个关键词写写自己的心情故事。一个个看过来,我发现,我们成年人认定为“不识愁滋味”的少年,他们的真实心态其实并非是或不是在“强说愁”那么简单,最终我认识到,相对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的具体而微来说,任何词语的意义或概念都是过于抽象而笼统的。

当我在输录这些文字的时候,忽然想起了韩少功的《马桥词典》这本书,依稀记得它也是以词典的体式讲述一个叫“马桥”的地方的风物人情,于是在某一天翻找到了那本早已泛黄蒙尘的旧书,扉页上记下的购书日期是1997年5月24日,距离现在已16年了。又是一个“16”,也是一个“5月”,属于青春的年份和月份。把这本旧书重新浏览一番之后,更确信自己编录这样一本“16岁生态词典”的行为是有些许意义的。玛丽亚·杜埃尼亚斯有句名言:“我们的命运可以是这样,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结局,因为我们的生活没有在任何地方被记载下来。也许我们甚至没有存在过,或者存在过,但没有人知道。”那么我编录这本词典,就是不想让他们落入“没有存在过”的状态,就是想要直接呈现16岁的存在,并且让世人了解他们的存在,因此,这本词典的生态意义远远大于它的文学意义。

我一直相信,文字是有生命的,生命是有温度的,温度是由爱浇注的。我希冀的是,我们能借由这部完全实录的词典让16岁的人生来一回现场直播,或者也可以看作一群16岁的中学生近似于在玩一个叫“真心话大冒险”的游戏。我不敢奢望有多少人追捧,但我应该可以期待,绝不至于无人喝彩。

作为策划者和编录者需要说明的是:

(1)最初本想目录就按照所收录词目的首字音序整体排列,正文按照个人姓氏首字音序,以各人内容集中排列。一直在纠结的是,正文和词目要不要一一对应。如果按照各人的姓氏首字音序依次编排,各人的情绪脉络清晰可见,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和故事性,也许会增强一些可读性;如果按照词目首字音序依次排列,16岁的生态一目了然,给读者建构起16岁群体的整体印象,便于读者了解这个群体的全貌。仔细考量,再三斟酌,我想,既然是词典,那还是依循词典的体例做,于是目录和正文一律按照所收录词目的首字音序排列,以方便读者索引查阅。

(2)每一个词目都彰显出一定的个人色调和学校印痕。这个16岁群体来自一个省级示范性高中长郡中学,这些16岁个体来自我所任教的高一年级两个平行班。或许其中的某些词语具有普遍意义,或许其中的某些词语仅仅呈现个人意义,但是我认为无论是共通性还是差异性,这些语词都能把我们引向语词里16岁生命的原生态,它是16岁年华的百分百写真:我存在,我记录。

2013年5月20日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