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梦江南]

四 [梦江南]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寒鸦的音色最是伤人。

是谁家女子冷清清地立于香雪的闺阁,蹙眉含颦,无限恨,几多情!

容若的这首小令是描摹一位因爱情而伤心的女子,这位女子是谁,或者,是不是真有其人,我们都无从知晓。甚至,这首小令也像很多很多的同类作品一样,字面上写尽一位不知名的女子的相思,实际上却表达着作者自己对在水一方的某位女子的深深思念。设身处地地模拟你对我的思念,那也同样就是我对你的思念。说你,就是说我;说你,就是在说我们。词家传统,由来有自。

但是,到底是庄生梦蝶,还是蝶梦庄生?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也许,真的有那一只蝴蝶,一只翩翩飞舞在江南湖光山色里的美丽的蝴蝶?

黄昏正在窃走一天里最后的一抹阳光,阳光也因为流连不去而分外绚烂迷离,最后的一群乌鸦也向着黑暗中飞去了,那清厉刺耳的鸣叫昭示着寒冷、寂寞、刺骨、惊心,还有无边的黑暗。冬天的闺房,没有春意。

感物,总是难免伤怀。宋人小令里“窗外忽惊春草绿,镜中忙画黛山青”,这才是女儿家本应有的天真烂漫的情愫,而秋去冬来、夕阳西下、寒鸦空掠,这般意象,又怎么属于一位芳华初放的江南女子?

也许真的是一位江南女子,仅有的线索便是这《梦江南》的词牌,孱弱似无凭。

那一年,无数的伤心往事似乎都已褪了颜色,或者,终于被封锁在了记忆的最深处。秋风时节,容若的莫逆之交顾贞观重返京华,随行的有一位江南女子,名叫沈宛。

这是容若和沈宛的第一次相识,却远非他们的第一次相知。在以往的三年里,在顾贞观和容若从未间断的通信中,容若早已经知晓了沈宛这位吴兴才女的芳名,而沈宛也早已由风传天下的纳兰词深深懂得了这位浊世佳公子的心。这一次,当真由天涯久慕到对面相逢,两个人一下子便听懂了上天的隐语:他们,是属于彼此的。

容若为沈宛安排了临时的住处,一段缠绵悱恻的故事就这样不期然地发生了。

和以往的经历一样,短暂的幸福出现只是为了以后的失去做好铺垫。很快,容若作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护驾巡视江南—这是何等的荒诞,沈宛从江南千里迢迢地到了北京,容若却要从北京赶赴千里之外的江南。

这是皇命,难违。

他们所能做的,只有约誓。他们约定,等容若回返京师,两人便即刻完婚。

容若出发了,这是一次漫长的旅程,也和以往的公务一样是一次辛苦的旅程。金丝雀也许天性便喜爱金笼中的生活,但海鸥的天性却是热爱自由。容若,这样一个热爱自由的孩子,这样一位只属于林中风、篱边菊的旷世才子,又是怎样受得那份一等侍卫的差使呢?

这一伤别的远行,便遥遥行到了江南。那里,是多少知心旧交的家乡,也是爱人生长的地方。侍卫生涯,江南水色;皇朝大任,辞赋清谈。多少事,倚栏杆!

这是一次不得已的远行,也终于成为一次快乐的远行。容若虽是地道的北国才子,却真心地眷念南国,阳羡赌茶,西泠醉酒,秦淮听橹,梁溪赏画。这样的生活天然就是属于容若的,而容若也天然就属于这样的生活。

就是在这沈宛的生长之地,容若体味着爱情的相思:我爱你,也许爱的不是你之为你,而是爱的和你在一起时的那个我。是的,和你在一起的时候,和你家乡的水土在一起的时候,那个我,才是飞出牢笼、脱出羁绊的真正的我!

于是,就是在这次不得已的别离、不得已的征途上,容若写下了著名的组诗《梦江南》:

其一

江南好,建业旧长安。紫盖忽临双渡,翠华争拥六龙看。雄丽却高寒。

这首小令,少温婉而多奇崛,这位一等侍卫随龙伴驾,写尽康熙皇帝巡视南京的盛况,给六朝金粉的靡靡带来了一番雄丽高寒之气。“紫盖”“六龙”象征帝王车驾,这是帝王的尘世之气魄,也是容若的艺术之气魄。

其二

江南好,城阙尚嵯峨。故物陵前惟石马,遗踪陌上有铜驼。玉树夜深歌。

这一首,仍是抒写金陵所见,苍凉兴废之情溢于言表。词中之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孝陵,在明清易代之际,孝陵毁于兵火,陵中苑囿里放养的梅花鹿遭到世人肆意的捕杀,断壁残垣,一派萧瑟,只有陵前石马空空伫立,无言无泪黯然神伤。

词中所谓铜驼,本是洛阳之物。当初,汉皇铸造铜驼一对,精工细作,堪为极品,因此铜驼伫立之处便被称为铜驼街,慢慢成为洛阳城最为繁华的街道。“金马门外集众贤,铜驼陌上集少年”,是为太平盛世的绚丽典范。但时移事易,风云变幻,西晋的索靖在一个飘摇风雨之夕隐隐然预感到天下将乱、繁华将逝,手抚铜驼长叹气:“将来再见到你的时候,你该已经被嚣张的荆棘深深埋没了吧?”

铜驼以喻兴亡,当初汉家繁华地,遗踪只有旧铜驼。容若虽是满清新贵,但汉化日深,浸淫日久,对此纵无家山黍离之悲,亦当有几分弹指兴亡之叹。

玉树依然用典,是为南朝陈后主亲手谱制之《玉树后庭花》,淫靡哀婉,世称亡国第一音。不多时,门外楼头,悲恨相续,王国陨落,红颜委顿。那六朝金粉之往事,历历如在眼前,历历又重现在不久之前。这,便是兴亡。

其三

江南好,怀故意谁传?燕子矶头红蓼月,乌衣巷口绿杨烟。风景忆当年。

燕子矶,是南京首屈一指的胜地,位于南京郊外,长江水滨,三面孤绝临江,双翼如燕,可登临、可观兵。乌衣巷,在南京城内,为旧时王谢之大宅故居。都是过去了,只如今,燕子矶头,红蓼花轻盈地开放在月光底下,乌衣巷口,垂杨柳清冷地编织出一层层迷离的清烟。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此时此地,亦真亦幻,亦今亦古,书里事成当下事,眼中人似梦中人。当年风景,皆在眼前。

其四

江南好,虎阜晚秋天。山水总归诗格秀,笙箫恰称语音圆。谁在木兰船。

虎阜即虎丘,苏州名胜,传说当年“春秋五霸”之一的吴王阖闾葬在此地,葬后三日有猛虎盘踞其上,故名虎丘。容若随銮驾到访苏州,在这虎丘名胜地,领略那一向只在传闻里令人动心的江南锦绣,领略那近日只在沈宛身上呼吸触摸到的江南烟水。虎丘之上,晚秋天气,山水如诗,吴侬语软。笙箫起处,是谁在木兰舟上渐行渐远?是姑苏女儿的娇媚,是远在北地的爱人的娇媚。

其五

江南好,真个到梁溪。一幅云林高士画,数行泉石故人题。还似梦游非。

“竟然真的到了梁溪!”为什么容若会生出这样的感慨呢?

梁溪是无锡以西的一道河水,原本河道狭窄,梁朝时得到疏浚,故称梁溪。梁溪既在无锡以西,有时也被用作无锡的代称。而无锡,正是容若的至交好友顾贞观的家乡—顾贞观当初就是从这里出发,带着明媚多才的沈宛,北上千里,与容若相会。此刻,容若到了无锡,故人故乡即我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深情呢?

词中云林,是元代无锡的书画大家倪瓒,字云林,世以书画自况,隐居避世,素有高士之誉;词中故人,当指容若所交往的江浙一带的汉人文士,顾贞观自是其一,而另一位好友严绳孙尤工书画,无锡人每以倪瓒目之。无锡山水,恍如倪瓒的画作,高傲隐逸,妙处自非俗人能体会;行走之间所见一泉一石,题铭处每每都是故交好友的名字,容若身在他乡,却以这样一种形式屡遇故知,此番感受,当真要问一声“还似梦游非”?

下一章

读书导航